紅線麻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線麻 |
中文學名: 紅線麻 |
紅線麻[1],中藥名。為蕁麻科植物艾麻Laporteacuspidata(Wedd.)Friis的根。分布於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具有祛風除濕,通經活絡,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風濕痹痛,肢體麻木,腰腿疼痛,虛腫水腫,淋巴結結核,蛇咬傷。
目錄
別名
紅頭麻、蠍子草、苛麻(《陝西草藥》),山芋麻(《中國高等植物圖鑑》)。
入藥部位
根。
性味
歸經
歸肝、膀胱經。
功能主治
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風痹抽麻,水腫,老鼠瘡,蛇咬傷[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或浸酒。
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祛風濕,通經絡,解毒消腫。主治腰腿疼痛,麻木不仁,風痹水腫,淋巴結結核,蛇咬傷。」
複方
①治抽麻,心慌:紅線麻四錢,苜蓿根三條,生薑為引。水煎服。
②治筋骨麻木,風疼:紅線麻和豬肉共燉,吃肉並喝湯。
③治虛腫:紅線麻、黑豆各一斤,煎湯,每服兩茶杯。
④治水腫:鮮紅線麻葉(或根煎汁)二兩,黃豆半斤(水四斤,抱脹磨成渣)。將線麻葉用沸水燙過切碎,點入豆渣煮熟。上為一日量,二次吃完,忌鹽。
⑤治老鼠瘡:鮮紅線麻搗爛,加麝香少許,貼患處[3]。(性味以下出《陝西草藥》)
採收加工
夏、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鮮用或曬乾。
炮製方法
除去雜質,洗淨,潤透,切片,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根呈塊狀紡錘形或圓錐形。長5-10cm,直徑0.5-1.5cm。表面紅褐色,具皺紋。質硬,斷面灰白色,稍顯肉質。氣微,味淡微酸[4]。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80厘米,全株密生白色蟹毛和反曲的微柔毛。根塊狀紡錘形或圓錐形,紅褐色,稍肉質。莖直立,圓柱形。單葉互生,廣卵形或近圓形,先端尾狀驟尖,基部圓形或淺心形,邊緣具粗齒,兩面疏生短毛或近無毛;有葉柄。雌雄同株;花黃綠色;雄花序生於雌花序之下,圓錐狀,長約10厘米,花被片5,雄蕊5;雌花序生於莖梢葉腋,細長,穗狀,花被片4,不等大,在果期增大,柱頭絲形。瘦果斜卵形,扁,長約2.2毫米[5]。
分布區域
西南及河北、山西、陝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山地林下或溝邊。
參考資料
- ↑ 紅線麻,華聲在線健康頻道
- ↑ 紅線麻的功能主治《中藥大辭典》,中醫世家
- ↑ 紅線麻的複方《中藥大辭典》,中醫世家
- ↑ 紅線麻的藥材性狀,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 ↑ 紅線麻的形態特徵《中藥大辭典》,中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