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旗渠風景區

紅旗渠風景區位於河南林州市北部豫、晉、冀三省交界處,在安陽新鄉鶴壁、長治、邯鄲五個地區的中心地帶。牛嶺山村下方,距市區20公里。東經113.824362,北緯36.237878。

紅旗渠風景區是國家AAAAA級景區,面積為五平方公里。紅旗渠風景區是由紅旗渠分水苑和青年洞景區組成,主要有紅旗渠紀念館,分水閘,絡絲潭瀑布。 紅旗渠風景區被稱為「中國水長城在國際上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1996年9月,被國家六部委聯合命名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國土資源局授予「國家地質公園」稱號。2016年10月,獲批國家5A級旅遊景區[1]

目錄

氣候特點

紅旗渠風景區是暖溫帶半大陸型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春溫暖多風,夏炎熱多雨,秋濕潤高爽,冬寒冷多雪。年平均氣溫14.5℃。極端最高氣42.3℃,最低氣溫-15.5℃。一年中7月份最熱,平均氣溫達31.9℃,元月份最冷,平均氣溫達-2℃。多年平均降水量664.9毫米,降水量年際相差懸殊,年內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六、七、八、九這4個月。

資源情況

水資源

紅旗渠風景區形成了引、蓄、提相結合的水利網,建水庫、池塘400多個,建中、小型水電站80多個,灌溉面積40萬畝。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礦藏資源有鐵、、[鎂]]、、鈮、、石灰岩、白雲岩、花崗岩、大理岩、板石、硅石鑄石方解石冰洲石、硅灰石、水晶、鉀長石、磷、含鉀岩石、煤、耐火粘土、建築石料、磚瓦粘土、河沙、麥飯石等。

植物資源

林間草地中生長有黨參、柴胡、元參、當歸、黃芩、元胡、遠志、板蘭根、靈芝等藥材。

主要景點

青年洞

青年洞位於紅旗渠總乾渠任村盧家拐村西牛嶺山下方,是總乾渠最長的隧洞。青年洞從地勢險惡,石質堅硬的太行山腰穿過。原洞長616米,券砌洞臉後長度為623米,高5米,寬6.2米,縱坡為1/1500,設計流水量23立方米/秒,挖砌石方19800立方米,投工13萬個,用款20.3萬元。 1961年7月15日鑿通隧洞,將此洞命名為「青年洞」。1973年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親筆題寫了洞名。 

十水言碑

此碑叫「十水言」碑,碑文由原國務院扶貧辦顧問、原林縣縣委書記楊貴所撰。全文是「祖祖輩輩缺水盼水,紅旗渠引來漳河水,水庫蓄住了山谷水,紅旗渠灌滿庫池水,澆地渠庫池齊放水,一渠水可頂兩渠水,平整土地合理澆水,大家都來節約用水,關鍵保好渠管好水,林縣就不再愁缺水」。

虎口崖

虎口崖,崖高百丈,山崖向外突出十餘米,像老虎張開的大口。修渠時,山崖上時有鬆動石頭掉下來砸人,除險隊長任羊成帶着他的隊員,像雄鷹展翅在空中盪鞦韆,飛盪數次,才能盪進虎口,除掉險石,人們稱這叫虎口拔牙,於是此山崖被稱為「虎口崖」。

分水閘

紅旗渠總乾渠在此分為三條乾渠,依山遠行,深入林州腹地,潤澤着林州54萬良田。該建築長6.5米、高12米、寬13.5米,閘底高程454.44米,海拔低於渠首進水閘底10.31米。閘房上空高擎郭沫若「紅旗渠」三個大字,是紅旗渠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絡絲潭瀑布

絡絲潭是著名勝跡漳河九峽十八斷中最為壯觀的一斷:天橋斷。斷者, 斷落下跌也。水在上游谷底形成半環形瀑布,勢如壺口。  

廊橋

青年洞主入口標誌性建築紅飄帶——廊橋,是紅旗渠形態的延伸,紅旗渠精神的升華。集票務服務、購物、交通等功能為一體,在解決遊客跨省道安全基本功能的同時建成了景區景觀工程。

紅旗渠紀念館

紅旗渠紀念館是一座收藏、研究、展示、傳承紅旗渠歷史的一座展館。館名由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朴初題寫。紀念館建築面積6300餘平方,布展面積2950平方米。

創業洞

最困難時期,東姚公社的民工開始了鑿通創業洞的工程。該洞長63米、高5米、寬6.3米。

兩半山

將太行山腰劈開,在崖壁上留下敲打痕跡,最終得到兩半山。

團結洞

地處林縣最南部的臨淇公社屬於紅旗渠非受益地區,隧洞長26米、高5米、寬6.3米。

老炮眼

老炮也叫燒炮,因這裡的岩石屬於石英砂岩,石質非常堅硬,錘子砸下去也只有一個小白點,修渠民工就決定在這裡放老炮,就這樣有了在修渠過程中'一炮崩開半架山的故事'。

鷹嘴崖

鷹嘴崖是紅旗渠通過的一段崖壁,書有「鷹嘴山」3字。舉目仰視,上突下出的山崖酷似1隻雄鷹聳立於紅旗渠南岸。

一線天

長50餘米,寬只有0.4米,僅容一人單身獨行,遇到體壯身寬者尚需側 身吸肚才能通過。仰望崖盡之處,僅見一線天光;回首來處,外部成為線條世界。

神工鋪

建渠民工住過的山崖,後人稱他們住過的崖檐為神工鋪。

懸空索道

一條索道把兩座山連在一起,被作為現紅旗渠風景區代表性景點。[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