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山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山梅,中藥名。為梧桐科植物異葉翅子木的根或莖枝。
別名:翻白葉樹、陰陽葉,金縷半楓荷、木荷樹、小葉半楓荷,紅半楓荷、大葉半楓荷、白背楓、陰陽葉、鐵巴掌、半梧桐、番張麻、米紙,紅山梅、半楓荷、脫皮半楓荷、白乳半楓荷、紅根木、胭脂木、紅楓荷
全年可采,切片曬乾。[1]
入藥部位
植物的的根或莖枝
性 味
味甘,性溫。[2]
功 效
祛風濕、舒筋活血。
主 治
用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關節炎,腰肌勞損,慢性腰腿痛,半身不遂,跌打損傷,扭挫傷;外用治刀上出血。
用法用量
15~30g;或浸酒。
炮製方法
根莖切片,曬乾。
生理特性
1、根:質堅,皮薄,表面棕紅色,具縱條紋,在皮孔。橫斷面淡棕紅色,皮與木質部之間有少量黏性物質。
縱剖面淡棕色,具弧形紋理。新鮮根具紅色液汁,藥味較濃。味澀微苦。
2、莖枝:表面灰色,有皮孔。橫斷面淡棕白色,質堅。
性狀
性狀鑑別 根圓柱形,長短不一,直徑0.8-3cm。表面灰棕色至黃棕色,栓皮易成層剝落,
剝落處顯暗紅色,有細密縱皺紋。質硬,斷麵皮部暗棕色,木部灰棕色。氣微,味淡。
產 地
參考來源
- ↑ 半楓荷中醫世家,
- ↑ 半楓荷的功效與作用 半楓荷的常見用法果蔬百科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