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頭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頭草
紅頭草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 紅頭草
拉丁學名Blumea lacera DC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科:菊科
屬:艾納香屬
種: 見霜黃
採收時間:春、夏

紅頭草[1],中藥名。為菊科艾納香屬植物見霜黃Blumea lacera (Burm.f.)DC.【Conyza lacera Burm.f.; C.dentata Blanco】的全草。具有清熱解毒,消炎的功效。主治小兒肺炎,扁桃體炎,腮腺炎,口腔炎,無名腫毒,皮膚瘙癢。

別名

黃花地膽頭

入藥部位

全草

性味

;性

功能主治

清熱瀉火;解毒消腫。主肺熱咳嗽;咽喉腫痛;口舌生瘡;胃火牙痛;痄肋;癰腫瘡毒[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鮮品加倍。不宜久煎。外用:搗敷。

注意事項

陰虛火亢者慎用。

化學成分

根含松柏醇的當歸酸二酯、少量多炔化合物2-(乙烯丁二炔基)-5-(丙炔基)-噻吩和十三-1-烯-3,5,7,9,11-五炔。葉含多量胡蘿蔔素[3]

相關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治外傷腫痛。」

2、《雲南中草藥》:「清熱解毒,消炎。治小兒肺炎,扁桃體炎,腮腺炎,口腔炎,無名腫毒,皮膚瘙癢。」

採收加工

春、夏採集。切碎曬乾。

藥材鑑別

藥材性狀:莖枝具條棱,被白色絹毛狀絨毛或密短絨毛,有時脫毛。完整葉片倒披針關橢圓形,長1-3.5cm,寬0.7-2cm,葉緣具不規則的尖齒,葉柄長0.5-1.5cm,上部葉無柄。頭狀花序干縮,花黃棕色。氣微,味苦[4]

形態特徵

一年生直立草本。高10-40cm,通體密生絨毛,不分枝。葉互生,倒披針狀橢圓形,長1-3.5cm,寬0.7-2cm,葉緣具不規則的尖齒;葉柄長0.5-1.5cm,上部葉近無柄。頭狀花序,呈緊縮狀圓錐花序排列,頂生和近頂腋生,淡紫色。瘦果,頂端密生白色絹毛[5]

分布區域

分布雲南、廣西等地。

生長環境

生于田野、河溝邊。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