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紅頭咬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紅頭咬鵑

中文學名:紅頭咬鵑
拉丁學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界: 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鳥綱
亞 綱:今鳥亞綱
目:突胸總目 咬鵑目
科:咬鵑科
屬:咬鵑屬
種:紅頭咬鵑
亞種:10亞種
命名者及年代: Gould, 1834
英文名稱: Red-headed Trogon

紅頭咬鵑[1](學名: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體大,體長約33厘米,體重75-110克。頭、頸暗緋紅色;背、肩銹褐色。兩翅黑色,翅上覆羽和內側飛羽密被白色細蟲蠹斑紋,初級飛羽黑色,外側具白色羽緣;腰和尾上覆羽較多銹色。中央尾羽深栗色,具黑色羽干紋和端斑。雄鳥以紅色的頭部為特徵,背部頸圈缺失,紅色的胸部上具狹窄的半月形白環;雌鳥與其他雌咬鵑區別在腹部紅色,胸部具半月形白環;而與所有雄咬鵑的區別在頭黃褐色。虹膜褐色;眼周裸皮藍色;嘴近藍色;腳偏粉色。

留鳥,棲息於熱帶及亞熱帶森林,高至海拔2400米。分布於喜馬拉雅山脈至中國南部、東南亞及蘇門答臘。

外形特徵

鑑別特徵:雄鳥:頭部、頸部、喉及胸暗紅,胸部有時具白色胸帶;上體餘部銹褐色;兩翅黑褐,翅上覆羽及內側次級飛羽具狹窄的白色橫斑;中央尾羽栗色,具黑色端斑;外側尾羽黑褐,最外側3對尾羽具大型白色端斑;腹及尾下覆羽鮮徘紅。雌鳥:頭、頸、背、腰、喉、胸均銹褐色,翅上橫斑棕黃色,余與雄鳥相同。

雄性成鳥:頭、頸暗紅;嘴鬚髮達,呈黑色;上體餘部銹褐,腰及尾上覆羽轉成銹黃色,較為鮮亮,中央尾羽暗栗紅,具黑色端斑;外側尾羽黑色,近中央兩對尾羽基部多少沾栗色,餘部純黑;最外側3對尾羽具寬闊的白色端斑;兩翅黑褐,翅上搜羽及內側次級飛羽外翱均具細狹的白色波形橫紋,初級飛羽外翈緣以白色,內側飛羽基部具白斑;頰、喉暗褐沾紅,頰部有一撮須狀羽向前彎曲;胸與頭、頸同色;下胸具一白色胸帶,但有的標本不甚明顯;下體餘部鮮排紅色。

雌鳥:頭、頸、喉、胸與背部同為銹褐色;翅上橫斑棕黃色,餘部與雄鳥相似。

虹膜紅色,眼周粉藍色。嘴角黑;跗蹠和趾肉棕,爪褐色[2]

生活習性

紅頭咬鵑多單個或成對活動;樹棲性,或攀於小喬木的頂枝間啄食野果,或靜立於樹椏上俟機突襲飛過的昆蟲,偶爾也尾隨着飛蟲而去,飛行力較差,雖快而不遠,叫聲有點像支離的貓叫聲,一般似「shiu」的3聲斷續,從容不迫地發出,大概1分鐘叫5、6次,衝擊捕蟲時或驚恐時也常發出似「krak」的單噪聲,但平時甚靜,不但棲止時不愛叫,來來去去也甚寂靜。性膽怯而孤僻,常一動不動的垂直的站在樹冠層低枝上或藤條上。飛行時多在林間呈上下起伏的波浪式飛行。

主要以昆蟲邗昆蟲幼蟲為食。也吃植物果實。常通過飛行在空中捕食。但也可在地上捕食。

棲息環境

生活於熱帶雨林,特別是次生密林,主要棲於海拔1500米以下的常綠闊葉林和次生林中,在中國雲南高黎貢山可達2300米的中山地區。

繁殖

紅頭咬鵑的繁殖期為4-7月。在密林深處選朽樹樁的天然洞穴或啄木鳥廢棄的巢洞為巢,通常營巢於天然樹洞中,有時它們自己也在枯朽的樹上自己掘洞營巢。洞內無墊物,卵直接產於洞中,每窩產卵3-4枚,卵為鈍卵圓形或卵圓形。顏色為淡皮黃色或咖啡色,非常光潤。卵的大小為26-33×22-26毫米;平均29×24毫米。雌雄參與孵卵和育雛。雛鳥為晚成性。

分布範圍

分布於孟加拉國、不丹、柬埔寨、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馬來西亞、緬甸、尼泊爾、泰國和越南。

亞種分化

序號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紅頭咬鵑印支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annamensis Robinson & Kloss, 1919
2 紅頭咬鵑馬來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chaseni Riley, 1934
3 紅頭咬鵑指名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erythrocephalus Gould, 1834
4 紅頭咬鵑蘇門答臘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flagrans Müller, S, 1836
5 紅頭咬鵑海南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hainanus Ogilvie-Grant, 1900
6 紅頭咬鵑滇西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helenae Mayr, 1941
7 紅頭咬鵑西藏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hldgsonii Gould ,1838
8 紅頭咬鵑滇東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intermedius Kinnear, 1925
9 紅頭咬鵑坎博特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klossi Robinson, 1915
10 紅頭咬鵑華南亞種 Harpactes erythrocephalus yamakanensis Rickett, 1899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無危(LC)。

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布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該物種被列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

視頻

紅頭咬鵑

參考資料

  1. 紅頭咬鵑(附圖),鐵血網,2019/6/13
  2. 紅頭咬鵑外形特徵,叫聲網,2016-9-26
  3. 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紅頭咬鵑,黨政機關,2012-0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