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紅坊鎮位於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南部,距區政府15千米。轄19個行政村。福三線、龍梅鐵路(龍坎鐵路)、雙永高速、岩永公路過境。[1]

中文名: 紅坊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地理位置: 福建省龍巖市新羅區西南部

面 積: 92.4平方千米(2017年)

下轄地區: 轄19個行政村

政府駐地: 南陽

電話區號: 0597

郵政區碼: 364013

氣候條件: 年平均氣溫19.2度,無霜期270天,年降水量1560毫米以上

人口數量: 26883人(2017年)

榮 譽: 2009-2011年度「省級文明村鎮」

目錄

地理位置

紅坊鎮位於龍巖市新羅區西南部,全鎮總面積92.4平方千米(2017年),山地面積10.65萬畝,耕地面積1.28萬畝;東與東肖鎮為鄰、西北與龍門鎮相連、南與永定區高陂鎮交界。全鎮轄19個行政村,總人口26883人(2017年)。紅坊鎮積極推動農村「三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被省委、省政府評為2009-2011年度「省級文明村鎮」,第三屆福建省科普先進鄉鎮,湧現出全國金融系統楷模饒才富、省級勞模廖艷霞等一批全國、全省先進人物。

氣候

紅坊鎮自然條件較好,林木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69.8%,境內有黃崗水庫等水利設施,水源充足,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19.2度,無霜期270天,年降水量1560毫米以上,適合農作物生長。

轄區內的東埔村的「牧-沼-果」模式的生態養殖園、「新世紀果場」、南陽村的花卉基地和龍溪邦村的泰華公司蔬菜出口基地是全區高優農業的示範基地,南陽村和東陽村是新羅區優質蓮藕的主產地之一。境內煤、石灰石、鐵、鉛耐火礦、粘土等礦產資源豐富。

交通

紅坊鎮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交通便利,福三線、龍梅鐵路、雙永高速由北至南貫穿全鎮,並在紅坊設立龍巖南出口,距市區約10公里,境內紅炭山組團和紅坊集鎮組團是龍巖規劃區內中心城市外圍組團的重要組成部分。

歷史沿革

明代屬鐵石鄉表政里黃坊社的船巷、蔣邦、圳背、東埔、南洋等村落。清代至民國初為黃坊社全境。民國18年7月至民國20年2月;民國21年4月至9月,成立黃坊區蘇維埃政府,轄黃坑、黃崗、南陽、安康(紫安)、龍溪邦、東陽、東埔、進貝、上洋、下洋鄉蘇維埃政府。民國22年,屬東黃區,轄紫金、黃崗、中原、仙溪4鄉。次年屬第五區。民國26年3月,屬第二區,轄黃崗、紫金、中原、仙遊鄉聯保。次年縮為黃崗、紫金、中溪鄉聯保。民國30年12月,改設紫崗鄉,轄沛國、紫陽、平洋、北洋、坎洋、倒流、南民、南中、南洋、盂民、安康保;中溪鄉轄西洋、東埔、榮陽、進貝、東貝、上洋、世興、田心、下洋、志興保。民國33年後,合稱紫崗鄉,轄家陽、田心、上洋、安康、西洋、進貝、東埔、南民、南陽、岩埜(野)、北洋、黃坑、平洋、東陽保、213甲。

1949年11月,屬東紅區,轄紫金、中原、黃崗、獎邦村。次年2月,設紅坊區。1955年增設黃民鄉,計5鄉。1956年初屬紅湖區,後屬附城區。1957年改設紅坊鄉,轄中原、紫金、黃崗、上洋、田心村。1958年成立紅坊公社。1959年初併入東肖公社,設紅坊管理區。1960年屬城郊公社。1961年從城郊公社分出,恢復紅坊公社,轄龍星、悠遠、下洋、中聯、沛國、白楊、平洋、坎洋、倒流、南陽、赤坑、紫安、東聯、星聯、和合、紫陽、嶺背、西洋、東埔、進貝、上洋、田星、聯村23生產大隊、154生產小隊。1984年7月改設紅坊鄉。1987年,面積92.11平方千米,總人口25490人,其中非農業人口4936人,轄18村、200村民小組,鄉政府駐地南洋壩圩,距市區15千米。1988年改鎮。

1997年,面積92.3平方千米,人口2.6萬,轄下洋、田心、上洋、進貝、東埔、東陽、龍溪邦、紫安、南陽、倒流水、赤坑、嶺背、北洋、坎洋、平洋、聯合、中聯、龍星、板子斜19個村委會,鎮政府駐南陽。

行政區劃

[代碼]350802100:~201下洋村 ~202田心村 ~203上洋村 ~204進貝村 ~205龍溪邦村 ~206東埔村 ~207東陽村 ~208紫安村 ~209南陽村 ~210倒流村 ~211赤坑村 ~212嶺背村 ~213北洋村 ~214坎洋村 ~215平洋村 ~216聯合村 ~217中聯村 ~218龍星村 ~219板子斜村

經濟概括

紅坊鎮堅持唱響「科學發展、跨越發展」主旋律,鎮黨委、政府領導班子團結務實,勤政廉政,抓住機遇,銳意創新,充分發揮區位和交通優勢,積極把握中心城市西移南擴的發展機遇,主動融入我區「一核兩翼三大經濟體」的發展戰略,着重謀劃「三篇文章」——建設商貿物流重鎮,建設休閒旅遊新區,打造生態宜居新城,形成以紅田公路、紅龍環形公路為縱軸,以福三線為橫軸的兩縱一橫全方位輻射經濟帶,帶動紅坊經濟和社會的全面發展。轄區內有紫金水泥集團、嘉潔燃氣、福建煤電集團等60多家企事業單位。2011年規模工業產值20.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04億元,限額以上商業企業零售額完成1350萬元,財政收入完成4178萬元,農民人均收入10170元,規模以上企業33家。紅坊鎮將繼續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深入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主動融入海峽西岸經濟區和閩粵贛邊生態經濟強區的大環境中。熱烈歡迎一切中外客商在這片熱土上,共謀大業,共展宏圖。

林下經濟

新羅區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林場+基地+農戶」的林業經濟生產經營發展思路,出台扶持林業產業項目發展的相關政策措施,積極鼓勵引導農民發展林下經濟。目前,該區林下種植、養殖、產品採集加工、森林景觀利用等林下經濟經營面積達105.7萬畝,參與林下經濟發展的農戶達15000多戶,2015年1-2月份實現林下經濟總產值4.26億元。

項目開發

紅坊鎮繼續把實施項目帶動戰略作為加快鎮域經濟發展的主抓手,加大項目開發和招商引資力度,注重加強與科研院校、外出鄉賢的聯繫,打造「鄉賢回歸」品牌。大力發展園區經濟,用足用好「飛地政策」,創新項目開發工作機制,積極爭取規模大、輻射強、就業多、利稅豐的項目落戶園區,項目開發工作成效明顯。2012年,全市30個重特大項目中紅坊占了7個,總投資173億,現陸地港、中澳風情園、直升機通航綜合服務基地等項目正有序開展,隨着項目的不斷落成,紅坊將迎來新一輪大發展。

視頻

紅坊鎮:打好項目落地攻堅戰役 加快推動重點項目建設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