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葉繼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葉繼木
紅花檵木(拉丁學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又名:紅繼木、紅梽木、紅桎木、紅檵花、紅梽花、紅桎花、紅花繼木,為金縷梅科、檵木屬檵木的變種,常綠灌木或小喬木。樹皮暗灰或淺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紅褐色,密被星狀毛。葉革質互生,卵圓形或橢圓形,長2~5cm,先端短尖,基部圓而偏斜,不對稱,兩面均有星狀毛,全緣,暗紅色。花瓣4枚,紫紅色線形長1~2cm,花3~8朵簇生於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花期長,約30~40天,國慶節能再次開花。花3~8朵簇生在總梗上呈頂生頭狀花序,紫紅色。果期8月。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印度北部。花、根、葉可藥用。
喜光,稍耐陰,但陰時葉色容易變綠。適應性強,耐旱。喜溫暖,耐寒冷。萌芽力和發枝力強,耐修剪。耐瘠薄,但適宜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紅花檵木 、拉丁學名:Loropetalum chinense var.rubrum 、別稱:紅繼木、紅梽木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金縷梅亞綱 、目:金縷梅目 、科:金縷梅科 、亞科:金縷梅亞科 、族:金縷梅族 、屬:檵木屬 、種:紅花檵木 、分布區域:中國、印度
形態特徵
灌木,有時為小喬木,多分枝,小枝有星毛。葉革質,卵形,長2~5厘米,寬1.5~2.5厘米,先端尖銳,基部鈍,不等側,上面略有粗毛或禿淨,干後暗綠色,無光澤,下面被星毛,稍帶灰白色,側脈約5對,在上面明顯,在下面突起,全緣;葉柄長2~5毫米,有星毛;托葉膜質,三角狀披針形,長3~4毫米,寬1.5~2毫米,早落。
花3~8朵簇生,有短花梗,紫紅色,比新葉先開放,或與嫩葉同時開放,花序柄長約1厘米,被毛;苞片線形,長3毫米;萼筒杯狀,被星毛,萼齒卵形,長約2毫米,花後脫落;花瓣4片,帶狀,長1~2厘米,先端圓或鈍;雄蕊4個,花絲極短,藥隔突出成角狀;退化雄蕊4個,鱗片狀,與雄蕊互生;子房完全下位,被星毛;花柱極短,長約1毫米;胚珠1個,垂生於心皮內上角。
規格形態測量
紅花檵木多為自然式形態,球形形態,造型樁景形態。自然形態及球形形態測量自然高度,自然冠幅、造型樁景形態則需滿足造型托葉豐滿有層次感、質樸古拙,多杆測量則依次相加各主杆之和。
生長習性
常年紅小灌木,小枝有茸毛,葉革質卵形,嫩葉淡紅,4~5月間開淡紫色花。 喜光、宜溫暖濕潤微酸性紅壤,亦耐寒耐旱,萌發力強。 春季觀花觀葉植物。紅花繼木枝繁葉茂,樹態多姿,木質柔韌,耐修剪蟠扎,是製作樹樁分景的好材料。地植亦顯婀娜多姿,是美化公園、庭院、道路的名貴觀賞樹種。 扦插栽培。養護管理一般,耐修剪,肥料以基肥為主,成苗移植宜帶土球。
地理分布
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印度北部也有分布。產於湖南瀏陽市、長沙縣、江蘇蘇州、無錫、宜興、溧陽、句容等。
繁殖方法
播種繁殖
紅花繼木在春夏播種發芽率會很高,播種後約25天左右即可發芽。秋冬播種可於11-12月進行,春播可選擇在3月上旬。播種前最好用水浸泡1-2天,也可選擇用赤黴素進行浸泡。播種時也應該選擇排水良好的、土質疏鬆的沙壤,然後進行點播,覆蓋以黃土,生長2-3年即可開花。
扦插繁殖
選擇排水良好、肥沃的田土,枝條的選擇應該從健壯的母株上選取發育良好、飽滿的枝條,可選擇嫩枝也可以選擇老枝,枝條保留1-2片葉,然後進行減,將枝條的二分之一或是三分之一插入土中,然後進行充分澆水,用薄膜密封,然後給予適當的光和空氣。20天左右則會萌發出小根並抽葉,此時便可揭去薄膜並進行移栽。
嫁接繁殖
切接
切接以春秋為宜,同樣的選擇飽滿的枝條,選擇扁平的一面為長削麵,削好後用帶狀薄膜進行纏扎,接穗的上部再套上薄膜袋,以此與乾燥的空氣隔絕,提高嫁接成活率,延長嫁接期。
芽接
芽接的方法一般在夏秋季進行,在選好的接芽部位,挑開皮層,並在接穗的枝條上切去芽下方葉片保留葉柄,然後將芽削成芽片,嵌入切口中,7-8天之後約可成活,此時要注意排水,並進行適當施肥,根據需要還可以進行摘心整形。[1]
紅花檵木的育苗技術
選疏鬆的黃土或沙壤土為扦插基質,確保通氣透水,保持溫暖和濕度。
(1)扦插育苗:2~3月選1年生健壯枝條,剪成10~15㎝插穗,按2×2㎝的株行距扦插。也可花後6月用當年生半木質化枝條,剪成7~250px,留2~3片葉的插穗,插人土中1/3。插後搭棚遮蔭,保持土壤濕潤。
(2)播種育苗:在10月採收種子,11月份冬播或將種子密封干藏至翌春或在春夏播種,種子用沙子擦破種皮後條播於半沙土苗床。1年生苗高可達6~500px, 2年後可出圃定植。
(3)嫁接育苗:以檵木樁或實生苗為砧木,早春切接或劈接。加強水肥和修剪管理,1年內可以出圃。
栽培技術
可用孤植、叢植、 群植或做綠籬使用。春季小苗帶宿土移栽,大苗帶土球移栽。保持土壤濕潤,每月施肥。紅檵木萌發力強、耐修剪,在早春、初秋等生長季節進行輕、中度修剪,配合正常水肥管理,可以促發新枝、新葉,使樹姿更美觀,且花期集中,延長葉片紅色期,並可促控花期。
紅花檵木盆景可用蟠扎、牽拉和修剪等手段,製作單幹式、雙乾式、枯乾式、曲乾式和叢林式等不同形式,樹冠既可加工瀟灑的自然形,也可加工成大小不一,錯落有致的圓片造型。為使樹幹更加蒼勁古樸,可用利刀對樹幹進行雕刻,其傷口很容易癒合。[2]
園林用途
中耕除草中耕除草能促進苗木根系對養分的吸收,中耕深度依苗木根系的深淺及生長時期而定。幼苗小苗中耕宜淺,中苗大苗宜深;近植株根部宜淺,株間行間宜深,一般以3至5厘米為好。中耕除草常在5至6月進行,7月以後苗木根系已擴大到株行間,要停止中耕,否則將切斷根群,使苗木受損。
春季觀花觀葉植物。紅花繼木枝繁葉茂,樹態多姿,木質柔韌,耐修剪蟠扎,是製作樹樁分景的好材料。地植亦顯婀娜多姿,是美化公園、庭院、道路的名貴觀賞樹種。
喜光、宜溫暖濕潤微酸性紅壤,亦耐寒耐旱,萌發力強。[3]
病蟲防治
主要蟲害
有蚜蟲、尺蛾、黃夜蛾、盜盼夜蛾、大小地老虎及金龜子等。紅檵木抗病蟲害的能力較強,但在栽培過程中也發現有枝枯、蟲蛀現象。經調查,前者多因蠟蟬為害所致,後者是星天牛和褐天牛為害的症狀。
1.病情:蚜蟲會影響植物生長,誘發煤污病。
防治方法:防治蚜蟲可於萌芽前噴5%柴油乳劑或波美3至5度石硫合劑,殺死越冬成蟲和蟲卵。落花後噴第二次藥,秋季10月間噴第三次藥。
2.病情:尺蛾、夜蛾以幼蟲食葉危害,嚴重時2至3天可吃光全部嫩梢。
防治方法:防治尺蛾、夜蛾幼蟲可用50%甲胺磷1500 倍液噴施,要治早、治小。
3.病情:地老虎和金龜子以幼蟲蛀食根系,地老虎主要危害扦插苗和幼苗,金龜子大、中、小苗均危害。
防治方法:地老虎和金龜子的幼蟲為地下害蟲,防治方法是加強苗圃管理,不施未腐熟的有機肥。冬季翻耕,將越冬幼蟲翻到地表凍死。用3%呋喃丹顆粒劑,按每畝2公斤用量,開溝施入10至20厘米深的土中。
蠟蟬
蠟蟬常以產卵器切斷紅檵木枝條,產卵在枝條組織中,這是導致枝條枯死的主要原因之一。蠟蟬還以刺吸式口器刺破紅檵木枝條組織,吸取汁液,使受害枝葉枯萎死亡。
蠟蟬的防治方法有4種
- 1. 40%氧化樂果乳油或80%敵敵畏乳油l000倍液在為害期間噴灑。
- 2. 入冬後,徹底清除周圍的雜草及落葉,集中燒毀,消滅越冬害蟲。
- 3. 結合修剪,剪除被害枝葉並及時燒毀,以減少蟲源。
- 4. 保護好蠟蟬的天敵,如鳥類、瓢蟲、寄生蜂等。天牛食性雜,成蟲啃食紅檵木枝幹嫩皮,幼蟲蛀食樹幹,多從樹幹基部蛀入,被害枝幹形成孔洞,道
內充滿木屑蟲糞。一般採取人工捕捉成蟲和鈎殺幼蟲防治。
常見病害
炭疽病、立枯病、花葉病。炭疽病:主要危害老葉、基葉、葉片由於本身呈紅色,病斑則呈現黑色圓斑,或近圓形,造成早期落葉,7~8月雨季危害嚴重,病原為放線孢菌。病菌以菌絲在病葉上越冬,為翌年病害初侵源。
防治方法:a、清除病葉,集中燒毀,減少病源。b、改進管理,加強田間排水,適當修剪、改善光照,通風條件。c、藥劑治療:噴布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75%百菌清800~1000倍液;代森鋅800~1000倍液防治效果良好,如多次噴布宜交叉使用以防產生抗性。
立枯病
苗期嚴重病害,自幼苗到成株均能受害,病菌從基礎和根部侵害幼苗植枝,危害處產生暗褐色病斑並呈水浸狀,皮與木質層容易剝離,而後縊縮變成黑褐色死亡。病源為真菌。
防治方法:a、用無病新土,移栽或播種、扦插,並對土壤消毒。b、撥除銷毀病株,使用肥料一定要腐熱。不可使用新鮮家肥作基肥。c、移栽或種前用20%五氯硝基苯粉劑與細土1:30的比例撒於苗床土上,或用敵克松每平方4~6克。
花葉病
老葉、新葉呈花白相間,花葉系病毒引起,可用病毒A或其他治病毒藥劑。
功效與作用
1、紅花檵木的藥用功效
紅花檵木的花、根和葉子都可以入藥,止痛、止血和消炎是它們入藥以後的主要作用,平時多用於人類風濕骨痛和跌打損傷的治療,另外對人類的扭傷和燙傷以及蚊蟲叮咬等,紅花檵木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2、紅花檵木的觀賞作用
紅花檵木是一種觀賞性很高的特色植物,這種植物不但枝繁葉茂,形態優美,還有耐修剪的特點,是製作綠籬的理想材料,另外紅花檵木也可以製成盆栽,在春天開花時,滿樹的紅花特別美麗花香誘人,景色十分壯觀。紅花檵木與其他戈植物不同,它的葉子新鮮時為紅色,是十分珍貴的彩葉植物,也是南方一些景區中的獨有的觀葉植物。
3、紅花檵木的經濟作用
紅花檵木是一種經濟價值很高的花卉植物,給為栽種地帶來大量的經濟收入,它最大的出產地在中國的湖南,當地每年紅花檵木的苗木產量能超過五億棵,銷售總額超過六億,這些紅花檵木的出產,大大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也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收入水平。[4]
價值
紅花檵木為金縷梅科、檵木屬,常綠灌木或小喬木。又名:紅繼木、紅桎木、紅檵花、紅花木,主要分布於長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區。紅花檵木枝繁葉茂,姿態優美,耐修剪,可用於綠籬,也可用於製作樹樁盆景。廣泛用於色籬、花壇、灌木球、彩葉小喬木、樁景造型等城市綠化美化。
紅花檵木樹皮暗灰或淺灰褐色,多分枝。嫩枝紅褐色,密被星狀毛。葉革質互生,卵圓形或橢圓形,暗紅色。花瓣4枚,紫紅色線形,花3~8朵簇生於小枝端。蒴果褐色,近卵形。花期4~5月,果期8月。紅花檵木喜光,稍耐陰,但陰時葉色容易變綠。適應性強,耐旱。喜溫暖,耐寒冷。萌芽力和發枝力強,耐修剪。耐瘠薄,適宜在肥沃、濕潤的微酸性土壤中生長。花、根、葉可藥用。
相關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