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繁昌區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繁昌區隸屬於安徽省蕪湖市,位於蕪湖市西南部,地處長江下游南岸,地理坐標介於北緯30°57′-31°17′、東經117°58′-118°22′之間,南倚皖南山系,北望江淮平原,總面積590平方千米 。地處長江中下游沖積平原與皖南丘陵山區的過渡帶,四季分明,氣候宜人。截至2020年11月,全區下轄6個鎮。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繁昌區常住人口為243907人。

繁昌區森林覆蓋率達38.75%。山地占總面積的40%,境內河流縱橫,水網密集,水資源地表徑量6.66億立方米。擁有金屬、非金屬等七大類34種礦產品,其中以石灰石為最,地質儲量約17億噸。

2021年,繁昌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4.11億元,同比增長12.3%;財政收入61.07億元,同比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76億元,同比增長27.1%;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76元,增長10.6%。[1]

沿革

地名由來

五代十國南唐升元年間(937年-943年),割南陵五鄉(延載鄉、春谷鄉、金峨鄉、銅官鄉、靈岩鄉),復置繁昌縣,屬金陵府。自此繁昌始專為縣,其縣名沿用至今。

建置沿革

西漢武帝元封二年(前109年)建春谷縣,屬丹陽郡。

三國吳永安年間(258年-264年)地屬故鄣郡。西晉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屬宣城郡。

東晉元帝大興元年(318年),司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其襄城郡繁陽鎮之民因避戰禍,從帝渡江,流聚春谷,遂於春谷地僑置繁陽縣(後為避繁陽公主諱,更名繁昌),是時春谷、繁昌兩縣並立。成帝咸和四年(329年)僑置淮南郡,領春谷、繁昌等縣。晉孝武帝太元八年(383年),改春谷為陽穀。晉安帝義熙九年(413年)省陽穀入蕪湖縣,又省蕪湖入襄垣縣。自是春谷廢,唯繁昌存。

南朝宋孝武大明六年(462年),淮南郡併入宣城郡,繁昌縣屬宣城郡,明帝太始三年(467年)復屬淮南郡。梁武帝天監元年(502年),以陽穀地置南陵郡,治赭圻(故城址在今蘆南鄉年)。

隋開皇九年(589年),罷南陵郡置南陵縣,廢繁昌等縣更置當塗縣,是時繁昌縣闕,南陵縣治赭圻,屬宣州。

唐長安四年(704年),移南陵縣治於青陽域(即今南陵縣城),屬宣城郡。

南唐升元年間(937年-943年),割南陵5鄉,復置繁昌縣(治所在縣西北延載鄉),屬江寧府。

北宋太祖開寶八年(975年),繁昌縣屬宣州。太宗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南宋高宗紹興元年(1131年),屬江南東路太平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太平州為太平路。順帝至正十五年(1355年),明兵渡江,首取江浙行省江東道太平路,升為太平府。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年)定太平府直隸京師。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年),改京師為南京,稱南直隸太平府,繁昌屬之。英宗天順元年(1457年),繁昌縣知縣王珣,因縣治瀕大江之沖,據南畿上游,往來供遞鉅劇,邑小莫支,民滋消耗,建議朝廷改遷,邑人中丞吳琛贊之,始遷縣治於金峨上鄉,以延載鄉故城為舊縣鎮。

清順治二年(1645年),康熙六年(1667年),繁昌縣先後隸屬江南布政使司、安徽布政使司太平府。

中華民國初,繁昌屬蕪湖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屬第二行政督察區,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九督察區,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屬第六行政督察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屬安徽省皖南人民行政公署蕪當專區,1950年上半年轉轄於池州專區,1952年劃歸蕪湖專區,1981年上半年屬宣城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改屬蕪湖市。

2020年7月6日,撤銷繁昌縣,設立蕪湖市繁昌區。[2]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84年4月,公社改為鄉鎮建制,荻港公社併入荻港鎮,新港公社改為新港鎮;同年9月橫山鄉改為鎮,1985年7月三山鄉改為鎮。

1986年繁昌縣5鎮16鄉,轄215個行政村(其中包括縣園藝1個農藝村)、16個社區,7個自然小集鎮,3319個村民小組。

1996年,繁昌縣面積917平方千米,人口44.9萬人。轄8個鎮、12個鄉:城關鎮、荻港鎮新港鎮三山鎮橫山鎮孫村鎮黃滸鎮、峨橋鎮、峨山鄉、高安鄉、中溝鄉、赤沙鄉、蘆南鄉、馬壩鄉、平鋪鄉、保定鄉、浮山鄉、新林鄉、新淮鄉、小洲鄉。縣政府駐城關鎮。

2000年,撤銷平鋪鄉設立平鋪鎮,鎮政府駐平鋪。區劃調整後,繁昌縣轄9個鎮、11個鄉。

2003年12月,城關鎮、新港鎮、橫山鄉、馬壩鄉、高安鄉合併為繁陽鎮,荻港鎮、蘆南鄉合併為荻港鎮,孫村鎮、黃滸鎮、赤沙鄉合併為孫村鎮,平鋪鎮、新林鄉合併為平鋪鎮,三山鎮、小洲鄉、保定鄉、中溝鄉合併為三山鎮,峨橋鎮、新淮鄉、浮山鄉合併為峨橋鎮。

2006年2月9日,蕪湖市政府批准將繁昌縣的原三山鎮、峨橋鎮劃歸三山區管轄。同年,經省政府批准增設新港鎮;新設立的新港鎮;調整後,繁陽鎮轄11個社區、18個行政村。

2009年12月14日,《安徽省民政廳關於同意蕪湖市三山區與繁昌縣行政區劃調整的批覆》(民地字[2009]183號):經省政府同意,將繁昌縣新港鎮的高安、義合、磯山、草山、裕民、白象6個行政村和泥埠社區,劃歸三山區三山街道辦事處管轄。調整後,繁昌縣轄6個鎮,19個社區、75個行政村。

2010年1月27日,正式將繁昌縣新港鎮的高安、義合、磯山、草山、裕民、白象6個行政村和泥埠社區劃歸三山區管轄,成立高安街道,並委託蕪湖長江大橋綜合經濟開發區管理。

2012年4月,原橫山鎮所轄範圍從繁陽鎮劃出,新設立橫山社區,由縣經濟開發區代管。

2013年3月11日繁發〔2013〕9號文件《關於設立橫山公共服務中心的實施意見》,橫山社區更名為橫山公共服務中心。

2020年7月6日,國務院批覆同意安徽省行政區劃,撤銷繁昌縣,設立蕪湖市繁昌區,以原繁昌縣的行政區域為繁昌區的行政區域,繁昌區人民政府駐繁陽鎮繁陽大道1號。

區劃現狀

2019年,繁昌區下轄6個鎮,有繁陽鎮,荻港鎮,孫村鎮,平鋪鎮,新港鎮,峨山鎮。繁昌區人民政府駐繁陽鎮繁陽大道。[3]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繁昌區位於皖南北部,長江南岸,介於北緯30°57′-31°17′、東經117°58′-118°22′之間;縱橫36至38千米,面積590平方公里 ,版圖近似方形。

地形地貌

繁昌區地勢西南高面東北低,地貌類型多樣,山、圩、洲、灘兼有,丘陵、山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南部和東南部,一般在400米以下;北部和東部為平原,海拔7-30米。境內主要山嶺有:寨山、紅花尖、馬仁山、五華山、浮山,分布在境內西北部。

寨山:曾名覆釜山。位於城西北11千米,地處荻港和新港地界,呈東西走向。主峰高程477.2米(1956年黃海高程系,下同),為城內最高點。

紅花尖:一名紅花山。位於城西偏北7千米,地處繁陽、孫村地界,主峰高程450米,與長壠山構成東西走向山脈。

馬仁山:位於城南偏14千米,地處孫村與南陵地界。山脊線呈"W"型曲折,與朝山頭一脈相承,主峰高程316.1米。

五華山:曾名隱靜山。位於城東南8千米,地處平鋪、峨山毗連地帶。山脊線南北走向,與尖山、諸侯嶺一脈相承,主峰高程279.5米。

浮山:曾名隱玉山,位於城東北7.5千米,地處峨山、峨橋毗連地帶,為一侵入構造孤山,三面圩區環繞,唯南向一線余脈和千軍嶺相連,主峰高程431.6米。

繁昌區境內平原按其特徵分為圩區平原和少量河谷平原。圩區平原地勢低平,水網密布,一般標高6-10米,是我區主要農業生產基地。分布在境漳河系統及北部橫山河和西部黃滸河流域。河谷平原,俗稱"沖田",一般高程8-30米,包括孫村赤沙河流域龍塘灣至九連圩一帶、水口山至九連圩一帶以及荻港古家沖、繁陽長形沖、范沖、峨山毛塘等地。

氣候特徵

繁昌區位於北亞熱帶溫潤季風氣候區南緣。全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雨量適中,無霜期較長,濕度大,光照充足。因受季風影響,降水年際變化較大,季節分配不均,釀成局部旱澇。年平均氣溫15.3℃。1月最冷,平均氣溫3.0℃,極端低溫一般在-7.4℃左右,時限約12月下旬至2月上旬。1969年2月出現-14.3℃。7月最熱,平均氣溫28.8℃,極端高溫為37.5℃左右,時限約7月中旬至8月上旬。1966年8月7日溫高達41.2℃。

因地形高程和長江水系影響,繁昌區氣溫自北向南遞升,南北溫差0.5℃左右。年均無霜期231天。霜期首尾134天,一般始末在11月上旬至次年3月中旬。年平均地溫18.5℃。1月地溫最低,平均3.6℃,1969年2月6日極端低溫-21.3℃;7至8月地溫高達33.5°至38.8℃,1979年8月10日極端高溫68.5℃。[4]

水文概況

繁昌區境內主要河流和地表水系有:長江、漳河、峨溪河、黃滸河、蘇伍灘和中塘。

長江:自西南向北斜貫區西、北邊界,境內流程近30千米,水面寬1至2.5千米,最窄處800米(荻港鳳凰磯)。

漳河:源於南陵區綠嶺荷花塘和戴家匯的水漣洞,流經我區平鋪鎮肇埠後,環繞區境東部,入長江,境內流程近20千米,河寬30至105米,其支流有峨溪河。

峨溪河:源於繁陽范沖,流經城南門橋(古稱上峨橋)於峨橋(古稱下峨橋,現屬三山區)併入漳河,全程約23千米,河寬5至60米,屬季節性河流。

黃滸河:源於南陵區韭菜崖和銅陵縣水龍山,為我區西南與銅陵縣毗鄰界河,經孫村赤沙灘,沿孫村、荻港西注長江,境內流程約27千米,河寬15至34米,屬季節性河流。

蘇伍灘和中塘:位於平鋪鎮境內,原為相連水域,面積近2平方千米。[5]

自然資源

水資源

2018年,繁昌區水資源總量3.2億立方米,人均水資源1163立方米。

植物資源

樹木

繁昌區常見的樹木有:馬尾松、杉木、法梧、側柏(扁柏)、檜柏(刺柏)、檀樹(有黃、青二種)、洋槐、樟、梧桐(俗稱青桐)、楓楊、楓香、白楊、烏桕、柳棟、麻棟、小葉棟、桷櫟、化香、茅栗、板栗、柞樹、棕櫚、皂莢、苦櫧、冬青、檫木、合歡、黃荊、枸骨(亦稱鳥不宿、枸橘子)、山楂、栲木、椿(香椿)、樗(臭椿)、榆、銀杏(白果)、女貞、木荷、木、野柿、桑、黃連、梔子、紫薇、蠟梅、烏榕、喜樹、水杉、枸樹(亦稱谷樹)、水樺、算盤球、杜鵑、勺樟、鹽膚木等。其中500年以上古樹銀杏,板子磯、銅山寺各1棵。

竹類

繁昌區竹以栽培為主,其中毛竹面積最大,主要種類有:毛竹、桂竹、紫竹、水竹、澹竹、老竹、木竹、慈竹、苦竹、斑竹等。

藥用植物

繁昌區藥用植物計約166科,788種,其中大宗藥材有:丹皮、明黨參、薟草、紫黨參、仙鶴草、蘆根、益母草、藕節、墨旱蓮、香附、漬竹葉、半邊蓮、紫花地丁、銀花、茵陳、敗漿草、地榆、蕪花、旋復花、何首烏、白芍、復盆子、徐長卿、夏枯草、白茅根、玉竹、雞內金(動物科)等。名貴藥材有:枯梗、半夏、太子參、金蟬花、辛夷、麥冬、靈芝、石耳、貝母等。

動物資源

獸類

繁昌區境內梅花鹿、野山羊已絕跡,尚有少量的鹿、獐、獾(有豬獾、狗獾),野豬、穿山甲(又稱鯪鯉)、揚子鱷、狐、竹狗(豹狗)、果子狸等偶而出現在中、南部山區。刺蝟、白石、松鼠、兔、山貓(也叫狸貓、豹狸)等出現在低山丘陵。黃鼬(俗稱黃鼠狼)、褐家鼠、田鼠、蝙蝠,遍及繁昌縣。水獺(俗稱水獺貓)罕見。虎,1952年後至今未見。

禽類

繁昌區候鳥有雁、天鵝、燕子、鳧(一名野鴨,有綠翅,花臉、綠頭野鴨之分)、寒鴨(俗稱雪老鴨)。非候鳥有:雉(俗稱野雞)、鴿(飼養為主)、畫眉、雀(有雲雀、山麻雀、家麻雀之分)、喜鵲、山和尚、鴝鵒(亦稱八哥)、白頭翁、斑鳩(鵓鴣)、大杜鵑(亦稱布穀)、竹雞、苦鴨、啄木鳥、翠鳥(俗稱綠翠)、鶇雞,鷺、鸕鶿(俗稱魚老鷹、魚老鴨)、烏鴉、鵪鶉、貓頭鷹、老鷹(有鵟、鳶之分)、小鸊鷉(俗稱水葫蘆、油葫蘆)、白鷳、白頸長尾雉在鄰縣山區偶來本地,舊志記載有鴛鴦、山凰,今未見。

魚類

繁昌區魚類業已記錄的有62類,隸屬11目,20科,其中鯉科魚類占59。7%,屬江海洄游性魚類有:鱭(刀魚)、鰣魚、河豚等5種,半洞游性魚以青、草、鰱、鱅(胖頭魚)4大家魚為主的有7種,餘50種為定居性魚類。在50多種純淡棲水魚類中,屬江河平原區系複合體約占60%,有鱤、鯛屬、鮊屬。條屬、魴屬及黃條魚等。其中黃條魚占龍窩湖魚產20%,被譽為"黃條故鄉";屬南方熱帶區系複合體魚占20%,有:園尾鬥魚、沙魚、刺鰍、青鱒、黃、吻蝦虎、黃鱔、烏、黃等;屬古代第三紀區系複合體魚類占10%,有胭脂魚、鯉、鯽、麥穗魚、泥鰍及鱖魚等,屬北方平原魚類區系複合體的,只有中華鱘。

此外,長江水域還出現哺乳類動物白鰭豚,江豚(江豬)。舊志載,隱靜山(五華山)碧霄峰下涌珠泉出金鬣魚,今無。

礦產資源

繁昌區境內擁有金屬、非金屬、燃料、化工、冶金輔助材料等七大類34種礦產品。其中,金屬礦產有鐵礦、鋅礦、銅礦、金礦、銀礦等;非金屬礦產有石灰石、沸石、瓷土、膨潤土、花崗岩、大理石、紫墨玉、磚瓦粘土等;燃料有煤礦、泥煤、天然氣;化工原料有硫礦、硫鐵礦、石膏、重晶石等。

金屬礦產中鐵礦石儲量最多,保有儲量約4000餘萬噸,並且含鐵品位高,有害元素低,伴有自熔或半自熔礦物。主要礦床有長龍山鐵礦床、白馬山鐵礦床、順風山鐵礦床、小陽沖鐵礦床、鐵山坡積鐵礦床。其次是鋅礦,礦石量7.55萬噸,金屬量0.67萬噸,分布在峨山鄉隨山、繁陽鎮陽沖等地。第三為銅礦,儲量約4000噸。

非金屬礦產中以石灰石儲量最豐富,地質儲量17億噸,含氧化鈣50-55%,年產350萬噸以上;沸石礦地質儲量約1.5億噸,沸石礦物一般含量40-60%;花崗岩分布面積15平方千米,約10億立方米;紫墨玉分布在荻港、孫村等地;紫砂陶土分布在平鋪、峨山等地;高嶺土(瓷土)儲量豐富,質地優良,澤白似玉,結構細膩,是製造瓷器的上等原料。

燃料主要是煤,約1500萬噸左右;泥煤儲量約6000萬噸;天然氣儲量約4500萬立方米。

化工原料主要為硫礦、硫鐵礦,現探明的儲量為1000萬噸。

2018年,繁昌區探明資源保有儲量並已開發的礦種12種,其中金屬礦產4種,非金屬礦8種,以石灰岩為最大,達7.4億噸。

人口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常住人口27.1萬人,比上年增加0.2萬人。戶籍總人口為27.6萬人,比上年末減少512人,其中女性13.4萬人。當年出生人口2578人,出生率為9.3‰;死亡人口1660人,死亡率為6‰;自然增長率為3.3‰。出生人口性別比為114.5,全縣計劃生育政策符合率96.4%。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繁昌區常住人口為243907人。

經濟

綜述

2021年,繁昌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64.11億元,同比增長12.3%;財政收入61.07億元,同比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21.6%,其中,工業投資增長9%,第三產業投資增長44.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76億元,同比增長27.1%。進出口總額17678萬美元,增長63.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7276元,增長10.6%。

2020年,繁昌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12.41億元,同比增長4.6%,比去年同期下降3.7個百分點,比前三季度提高2.6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37億元,增長2.1%;第二產業增加值177.04億元,增長4.5%;第三產業增加值122.99億元,增長5%。

2019年,繁昌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98.5億元,同比增長8.3%,比上年提高0.3個百分點。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1億元,增長3.5%;第二產業增加值172.5億元,增長9.7%;第三產業增加值114.8億元,增長6.5%。

固定資產投資

2019年,繁昌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8.4%,增速比全市高出8.8個百分點。其中,工業投資增長41.2%,第三產業投資下降19%。全縣在建項目275個。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5個。

財稅收支

2019年,繁昌區實現財政收入54.3億元,同比增長4.1%,剔除減稅降費政策因素增長10%左右。其中,地方財政收入32.3億元,增長2.3%。從稅種看,完成增值稅24.4億元,同比下降5.8%;完成企業所得稅12.6億元,增長29.4%。

2019年,繁昌區財政支出41.7億元,同比增長4.1%;醫療衛生和城鄉社區事務分別增長13.4和41%。

人民生活

2019年,繁昌區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1530元,同比增長9.9%。其中,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43元,同比增長10.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36元,同比增長9.7%。

第一產業

2018年,繁昌區具備認證資格的農產品數量增加到90個,其中無公害產品發展到18個,綠色食品71個,已建立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3個。農業產業化龍頭加工企業已發展到90個。農業專業合作社214家,淨增2家。

種植業

2019年,繁昌區糧食播種面積增長2.1%,產量下降0.3%;油料播種面積增長2.7%,產量增長4%;蔬菜播種面積增長3.6%,產量增長0.7%。

林業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共有自然保護區1個,面積400公頃。森林面積24060公頃,森林覆蓋率37.7%,全年完成造林面積375公頃。

畜牧業

2019年,繁昌區生豬出欄頭數下降26.9%。肉類總產量下降2.9%,其中豬肉產量下降30.2%。禽蛋產量增長9.7%。

漁業

2017年,繁昌區水產品產量12488噸,增長1.2%。

農業基礎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擁有農業機械總動力24.5萬千瓦,增長1.6%。大中型拖拉機耕作機械386台,小型拖拉機4705台。節水灌溉類機械58套。水稻機械化插秧面積3.4萬畝,下降6.6%;機械化收割面積17萬畝,增長5.6%。全年農用化肥施用量(折純)5616噸,下降1.8%;農用地膜使用量14噸。

第二產業

工業

2019年,繁昌區27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產值同比增長11.4%,增加值增長9.1%。從重點產業看,四大支柱產業產值增長10%,其中新型建材產業增長20.3%、醫藥食品產業增長14.2%、輕紡服裝產業增長3.3%、冶金機械產業增長2%。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稅68.3億元,同比下降1.8%,實現利潤53.9億元,同比增長13.4%;虧損企業42戶,虧損面15.2%,同比縮小1個百分點,累計虧損額0.6億元,同比下降1.8%。企業應收賬款淨額56.5億元,同比增長22.4%。

建築業

2018年,繁昌區完成建築業增加值16.2億元,增長7.2%。29家資質等級建築施工企業實現施工產值28.3億元,增長18.4%;房屋建築施工面積148.1萬平方米,同比下降14.2%。

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19年,繁昌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4.6億元,同比增長12.5%。從城鄉看,城鎮實現零售額43.9億元,同比增長12.3%;鄉村實現零售額20.7億元,增長13%。從行業看,批發和零售業實現零售額50.2億元,增長12.7%,住宿和餐飲業實現零售額14.4億元,增長11.9%。其中,限額以上單位實現零售額31.1億元,占比48.1%,同比增長17.7%。

對外經濟

2019年,繁昌區實現進出口總額10867萬美元,同比增長2.3%。其中,進口1366萬美元,同比增長57.5%;出口9501萬美元,下降2.6%,主要是受匯率和原材料端的疊加影響,拖累了全縣紡織服裝出口。

房地產業

2019年,繁昌區房地產投資12.6億元,同比下降15.7%。商品房銷售面積22.7萬平方米,銷售額14.3億元,分別下降6.8%和8.4%。

郵電通信

2018年,繁昌區郵電業務總量5.1億元,增長16.7%。其中郵政業務總量22688萬元,增長12.1%;電信業務總量28476萬元,增長20.7%。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擁有固定電話用戶2萬戶,下降10.2%;移動電話用戶年末達到30.7萬部,增長15.1%;國際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8.2萬戶,增長25.8%。

旅遊業

2018年,繁昌區接待國內外遊客42萬人次,旅行社國內組團1.7萬人次。年末國家級A級旅遊景點4處。

金融業

截至2019年末,繁昌區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241.9億元,同比增長9.4%,較年初增加20.7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78億元,較年初增加18.2億元。金融機構人民幣貸款餘額157.9億元,同比增長23.6%,較年初增加30.1億元。其中,中長期貸款89.4億元,增長8.2%。

保險業

2018年,繁昌區商業保險機構實現保費收入2億元,下降6%。其中,財產險業務保費收入0.8億元,人身險業務保費收入1.2億元。財、壽險所占市場份額分別為38.9%和61.1%。全年各類賠付支付1.5億元,比上年增長8%。[6]

交通運輸

交通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公路總里程847千米,其中高速公路39千米。擁有民用汽車3.6萬輛,增長9.8%。全年交通運輸業實現增加值17.1億元,同比增長5.1%。

滬銅鐵路、寧安城際鐵路、沿江高速、滁黃高速公路等在繁昌區境內交匯,蕪湖長江二橋跨境而過。

運輸

2018年,繁昌區全社會客運量1062萬人,增長6.5%;旅客周轉量4.4億人千米,增長5.6%;全社會貨運量10440萬噸,增長34.7%,貨運周轉量169.8億噸千米,增長70.5%。

社會事業

科技事業

2018年,繁昌區實有高新技術企業35家,比上年末減少9家,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07.7億元,高新技術產品20件。全年專利申請量2466件,其中發明專利1838件,比上年增加351件。專利當年授權572件,其中發明專利116件。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共有各類學校81所,在校生37461人,畢業生10220人,教職工3001人。其中:幼兒園47所,在園幼兒7299人;小學16所,在校生11747人,畢業生2162人;普通中學16所,在校學生12636人,畢業生3880人。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學平均每個教師負擔學生數分別為13.1人、12.3人和17.3人。全縣學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小學畢業生升學率100.1%,初中畢業生升學率122.7%,高中畢業生升學率86.7%。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共有文化館、公共圖書館、文物館各1個。廣播調頻台1座,電視轉播台1座。有線電視用戶3萬戶。年末廣播綜合人口覆蓋率100%,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95%。縣圖書館藏書21.7萬冊,閱覽室座席834個,外借書刊45.7萬冊次。年末檔案館館藏檔案案卷13.8萬卷、資料1.1萬冊,全年檔案利用7000卷件次;檔案室室藏檔案案卷19萬卷、資料8.9萬冊。館室總庫房建築面積2761平方米。

體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共有全民健身點86個,全縣運動員在國家、省、市級比賽中有15人次獲獎。全年舉辦運動會56次,參加活動1.3萬人。全年銷售體育彩票6000萬元。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擁有衛生機構103個,其中醫院、衛生院12家。專業技術人員1068人,其中執業醫師和助理醫師378人。衛生機構實有病床685張,全年診療144.5萬人次,參加健康檢查8.2萬人。全年報告傳染病發病數2290例,其中,乙型肝炎239例,肺結核139例。

勞動就業

2018年,繁昌區新增就業崗位6740個,失業人員實現再就業860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3%。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參加城鎮養老保險人數59666人,其中參保職工31528人,離退休人員28138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12.1萬人。參加城鎮醫療保險的人數26.9萬人,其中城鎮居民醫療保險人數22.5萬人,城鎮職工醫療保險43332人。參加失業保險的人數23171人,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569人。參加工傷保險的人數23171人,參加生育保險的人數24748人。

社會福利

截至2018年末,繁昌區有社會福利單位11個,床位1221張。全年城鎮居民4056人、農村居民8221人領取了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鎮和農村低保月人均補差分別達到430元和376.3元。城鎮建立各種社區服務設施25個,便民、利民網點125個。

環境保護

2018年,繁昌區編制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規劃,建立土壤環境基礎數據庫,清理非法轉移傾倒固廢1萬餘噸。深化環境行政刑事聯動執法,立案查處環境違法案件78件。強化非煤礦山"9+2"綜合管理,創建市級綠色礦山23家,治理復綠廢棄礦山9座。出台打造水清岸綠產業優美麗長江(繁昌)經濟帶實施意見,拆除沿江小碼頭4座,啟動沿江護堤綠化工程,土地節約集約利用獲國務院表揚。

安全生產

2018年,繁昌區生產安全事故死亡4人,直接經濟損失480萬元;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34起,造成10人死亡,124人受傷;發生火災事故14起,直接經濟損失80萬元。[7]

歷史文化

歌舞

民國時期,春節期間玩燈賀新春,其活動遍及繁昌區城鄉。圩區多玩"龍燈"、"馬燈"、"羅漢燈";山區多玩"龍燈";集鎮多玩"滾龍"、"獅舞"、"旱地行舟"、"車上轎"、"蚌殼舞",也有玩"花燈",燈前伴有玩雲和花桃等舞蹈。此外,濱臨江河的地方還有一年一度的龍舟賽。至抗日戰爭開始,賽龍舟、玩燈等活動遂止。

建國後繁昌區各地自發興燈,1952年,到橫山神山朝山的龍燈有100多條。到1953年,因反對封建迷信、反對鋪張浪費,對玩燈有所控制。"文化大革命"期間,玩燈被劃為"四舊"禁錮多年。1978年玩燈逐步恢復。1984年春節,各鄉鎮出燈200多條,區文化館還在城關地區舉辦千人燈舞、萬家燈會。

建國以來,繁昌區專業、業餘文藝工作者創作了很多舞蹈。1956年參加蕪湖地區民間音樂、舞蹈會演的舞蹈有:《捕魚得龜》、《大頭和尚戲劉翠》;1958年參加蕪湖市音樂、舞蹈會演的舞蹈有,《風箱舞》、《建爐舞》、《豐收舞》;1960年參加蕪湖地區群眾業餘文藝會演的舞蹈有:《浮河漁歌》、《採藥舞》、《慶豐收舞》;1983年參加宣城地區農村業餘會演的舞蹈有:《十把扇子》。

曲藝

繁昌區曲藝流傳約有60餘年歷史。城關鎮老曲藝人韓源金,1934年到蕪湖跟羅瑞香學大鼓,回縣開始說話。其後,則有張昌興、魏守倫、桂玉紅(女)等。他們常說唱的是《十二月花名》、《虞美人》等民間曲藝。

建國後,繁昌區正式成立曲藝組織。1951年,區文化館對繁昌區曲藝人(含瞽目藝人)進行普查登記,計有大鼓藝人2人,評詞藝人1人,門歌藝人1人,瞽目藝人110人。1963年區文化館曾舉辦曲藝訓練班,傳授《皖南烽火》等新書目。"文化大革命"期間,曲藝組被解散,農村曲藝人員回社隊參加生產;城關曲藝人員改從它業。1978年後,區文化館及時恢復曲藝組,許多被迫改行的曲藝人又敲着大鼓、拍着醒木開始說書。各鄉(鎮)均無固定說書場所,其演唱活動多在街頭、農貿市場、曬場等聽眾容易集中的地方進行。

民間曲藝主要是安徽大鼓,其次是評詞、門歌。大鼓曲目有;《十把穿金扇》、《天寶圖》、《月唐傳》等;評詞書目有:《江湖奇俠》、《皖南烽火》等;門歌節目有:《勸小姑》等。另外,還有根據各時期為中心工作服務的新編宣傳節目。

剪紙

繁昌區剪紙形式多樣,花卉、飛禽、走獸、人物、昆蟲、文字等圖案,應有盡有;構圖粗獷、樸實,鄉土氣息濃郁,具有民族風格。題材則有"鯉魚跳龍門"、"童子拜觀音"、"喜鵲登梅"傳統故事人物等,名目繁多,流行繁昌區,代代相傳。其中,較有名氣的是峨山鄉神山村燈節作裝飾的剪花,三山、峨橋、平鋪、新港的紙紮剪花、窗花、門貼剪花;1930年,中分村60年大會獨腳蓮花台剪紙,描龍畫鳳,繪佛圖神,遠近聞名。建國後,手工剪紙運用傳統形式,推陳出新。[8]

文物古蹟

新石器遺址

境內發現新石器時代遺址4處。其中,峨山沈弄峨溪東岸的繆家墩,是迄今安徽省發現時代最早的2個新石器時代遺址,年代與河姆渡、馬家濱遺址相當。生活、生產用具主要是陶器、石器和骨器等。特別是精美的壓印紋白衣陶,最具地方特色,是江南另一支民族文化的代表。干欄式建築和熊、野豬、鹿、牛,龜、鱉、鰲魚骨骼發現,證明當時居民安居以漁獵經濟占重要地位。其次是荻港洞山、黃滸圩墩等遺址,年代與菘澤、良渚相當。

西周遺址商周時代遺址

共發現51處。較大的有新港阮墩、三山神墩、浮山船墩、黃滸螺絲墩、前墩等。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有鼎、鬲、罐、豆、盤等。生產工具有石器和銅器。

漢城址漢春谷城址

位於荻港鎮南4千米的蘇墩,面積約1.2萬平方米。考其命名之義,清人洪亮吉註疏為:"五穀成熟皆較他縣為早,每歲二月已蒔種,六月中已有新谷,疑縣各因春蒔已種穀,故曰春谷。"

風景名勝

板子磯鎮風塔

明萬曆三十年(1612年)繁昌知縣鄧一儒因磯濱鵲江,故改名鵲起磯,磯上有鵲起庵,明萬曆時建,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重修,有碑。磯頭懸崖壁立,上有一塔,磚石結構。塔中空,有磚砌階級,可盤旋而上,建於明萬曆三十六年(1608年),清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荻港士民捐資重修。塔有四門,六面三額。一題"砥柱大觀",一題"天峰聳秀",一題"學海回瀾",塔早圯,今僅存二級,在庵的東南,是黃公閣,閣高二層。此閣乃清嘉慶年間繁昌知縣洪占鰲為紀念抗清名將黃得功戰死板子磯而修建的。板子磯鎮風塔,現也稱明塔,塔為明萬曆四十年知縣鄧一儒為鎮魔降妖建造。

馬仁奇峰森林旅遊區

省級森林公園,國家AAAA級旅遊區。地處長江南岸的繁昌、銅陵、南陵三縣交界處,居皖南旅遊帶中部,素有"皖南門戶"之稱。馬仁奇峰屬亞熱帶氣候,全年氣候溫和,年平均溫度15.9℃,四季分明,冬夏長,春秋短,空氣濕潤,光照充足。景區內動植物資源豐富,有雕、環頸雉、獐、鹿、大鯢、白面狐、穿山甲、松鼠等珍稀動物;植物68科600餘種,天然木本花草數十種,森林茂密,覆蓋率達95%,四季長青。

癩痢山人字洞

位於癩痢山南坡,海拔高度100米,是一處發育在三疊紀岩層中經水溶蝕形成的洞穴,是早期人類較為理想的生息場所。從已暴露的一個側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洞穴內的堆積情況:厚達40多米的堆積分上、中、下三部分,上段含化石碎骨,中段含石製品、骨製品和豐富的脊椎動物化石,下段含少量小哺乳動物化石。繁昌人字洞舊石器遺址發現於1998年5月,因其從正面看酷似"人字型"而得名。經過三年多的挖掘,考古學家在這裡發現了7000多件更新世早期的哺乳動物化石標本,300多件石骨器製品。據了解,在已出土的石骨器製品中,有十多件骨製品有加工痕跡。經過古地磁測定和現場觀測,繁昌人字洞遺址應該是距今約200到240萬年的更新世早期人類活動遺址,是歐亞大陸發現的最早的古人類活動聚集點。[9]

地方特產

新港茶干

原是舊縣鎮(現名新港鎮)同和祥鍋坊老闆劉子青先生於民國十五年(1926年)創辦的。當時,鍋坊有300多工人,為了本廠工人生活需要,常派人徒步去橫山購買豆腐乾。後來,劉子青先生感到這樣做既不方便又不合算,於是便自己開了一個水作坊,製作豆腐、豆腐乾,專供工人食用。經過對水作坊進行改造、擴大,"新港茶干"創出了自己的品牌。解放後,劉子青先生將水作坊改名為同和祥醬坊,開始生產醬油、米醋等醬製品,並對茶干製作工藝作了進一步的改進,即將每塊茶干放三隻蝦米,製成蝦米茶干,上面還制有"同和"二字,茶干味鮮香甜。

繁昌長棗

落葉植物,樹體高大,結果母枝圓柱形,壽命15-18年,定製後第二年始果,耐旱澇,瘠薄,以壤土和沙壤土最適宜。白熟果生育期75天,8月上旬可採收加工。果實呈長柱形,中腰通常有不對稱的縊痕,兩端多顯歪斜。繁昌長棗主產安徽省繁昌,數量占當地棗樹的95%,有300多年栽培歷史。果實長柱形,中腰常有不對稱的縊痕,兩端顯歪斜,平均單果重14.3克。果皮薄,白熟期果肉綠白色,可食率98.3%,每100千克鮮棗可制蜜棗78千克。

平鋪草雞

核心產區為繁昌區平鋪、峨山鎮。屬肉蛋兼用型雞,據《繁昌縣誌·1987-2006·第一十三章第三節畜牧業》記載當地農民有飼養平鋪草雞的習俗,經多年的自然和人工選擇,形成了現在的平鋪草雞。平鋪草雞體型中等、清秀、勻稱,脛、喙、趾呈青色,少數有脛羽。抗病力強,耐粗飼,適宜野外放養。成年平鋪草雞平均體重:公雞1890克左右,母雞1430克左右。初期生長速度緩慢,性成熟較晚。年產蛋較少,420日齡只均產蛋數120-140枚,蛋殼為粉色,無雜色斑點,蛋重48克-53克。300日齡平鋪草雞:公雞胸肌平均含量15.7%,腿肌平均含量30.5%;雞胸肌平均含量18.5%,腿肌平均含量27.25%。[10]

榮譽稱號

2018年11月,繁昌縣入選2018全國"幸福百縣榜"。

2019年9月20日,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榮譽稱號。

2019年9月21日,繁昌縣入圍安徽省製造業發展增速10快縣(市)榜單。

2019年11月13日,入選2019年中國創新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6日,入選"2019年投資潛力全國百強縣(市)"。

2019年12月28日,入選"2019年全國營商環境百強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名73 。

2020年6月,被授予"安徽省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稱號。

2020年6月30日,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6月30日,入選安徽省省級鄉村治理試點示範縣名單。

2020年7月10日,入選2020年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縣名單。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重新確認為國家衛生鄉鎮(縣城)。

2021年1月18日,被國家衛生健康委命名為"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

2021年2月18日,入選"2020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2021年7月15日,入選水利部第四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021年9月8日,入選國家能源局綜合司整縣(市、區)屋頂分布式光伏開發試點名單。

2021年10月,入選"2021中國智慧城市百佳縣市"榜單。

2021年11月,擬入選創建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名單(第一批)。

2021年12月,選入2021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創建名單。

2021年12月,被水利部認定為2021年度國家水土保持示範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