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紫荊角斑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紫荊角斑病

紫荊角斑病
原圖鏈接

荊具有獨特的芳香,繁茂的花序,鮮艷的花色,以及豐滿而秀麗的姿態,現已成為園林綠化中不可缺少的花木,但紫荊常會受到一種病害的侵害,即紫荊角斑病。

基本信息

別 稱:紫荊角斑病

多發群體:紫荊

常見症狀:植株生長不良

病 原:尾孢屬一種真菌

紫荊角斑病1
原圖鏈接

發病症狀

紫荊角斑病是一種真菌性病害,由尾孢屬真菌引起,主要發生在紫荊的葉片上,以菌絲體的形式在植株的病殘體及落葉上越冬,第二年春季,分生孢子器會產生孢子,分生孢子藉助風雨等形式,通過氣流或枝葉的接觸進行傳播侵害。

26℃一般是菌絲生長最為適宜的溫度,而18℃至27℃則是孢子萌發的最適宜溫度。故紫荊角斑病一般在7月至9月進入發病期。另外,上一年發病比較嚴重的地塊,下一年發病一般也會比較嚴重。同時在連作,密植,通風不良,以及濕度過高的地塊上,該病害發生也會更嚴重一些。特別是在雨季時,紫荊角斑病的發病會進入一個高峰期。大規模的發病常常會導致紫荊葉片枯萎,提早落葉。

一般會先從下部葉片感染紫荊角斑病,而後再逐漸向上蔓延和擴散。紫荊角斑病在發病初期時,葉片上會出現小病斑。病斑呈不規則的多角形,顏色一般為黃褐色。發病後期,病斑上會散生出暗綠色的粉狀顆粒。隨着病害加重,葉片上會布滿病斑,直到整個紫荊葉片枯黃和提早脫落,嚴重影響苗木生長。[1]

病原

病原為真菌,紫荊尾孢(Cercospra chionea).病原菌為尾孢菌、粗尾孢菌兩種。 屬半知菌亞門,絲孢綱,叢梗孢目,暗色菌科,尾孢屬真菌紫荊尾孢。子實層生於葉面,子座發達,圓形,略呈淡褐色,突出葉面,直徑20---50mm;分生孢子梗密集成束生於子座上,基部淡褐色,頂端色淺至無色,呈圓錐形,不分枝,隔膜0---4個,孢子梗8—50um×4-6um;分生孢子線形或圓筒形,直或彎曲,無色,基部平切或圓莆,稍窄,中部略寬,頂端鈍,具1-6個,不明顯,40-100um×4-5.5um。[2]   

發病規律

紫荊角斑病系半知菌類紫荊假尾孢侵染所致,病菌以菌絲體在病枝及落葉上越冬。翌年春天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從氣孔或傷口侵入。雨季為發病高峰期,大規模發病時常導致葉片枯萎,提早落葉。春、夏、秋三季均可發病。[3]

農業防治

(1)合理修剪,注意通風透光;

(2)秋季病落葉,集中燒毀,減少侵染源。

(3)加強水肥管理,注意營養平衡,不可偏偏施氮肥;

藥劑防治

發病初可用農用鏈黴素2O0毫克/千克液;新植露素150~200毫克/千克液;DT殺菌劑500倍液;抗菌劑401的50O倍液;47%加瑞農600~80O倍液;77%可殺得500~800倍液,上述藥之一,每5~7天噴1次,連噴3~4次。或進行噴粉塵防治:發病初期,可噴5%加瑞農粉塵劑,或5%防細菌粉塵劑,或5%滴涕粉塵劑。若角斑病和霜霉病同時發生,可噴12%乙滴粉塵劑(或用7%防霉靈粉塵劑+5%防細菌粉塵劑,比例是1:1),每畝每次噴1千克,用噴粉器噴,不加水,在走道上,將噴頭向上(不能直接對準植株),使粉塵劑從空間飄下來。早上或傍晚進行,先閉棚、室,然後噴粉塵,噴完1小時後,可進行農事操作。隔7天噴1次,連續3~4次。[4]


相關視頻

如何防治紫荊角斑病


一點植物學紫荊的果子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