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紫荊 |
中文學名:紫荊 拉丁學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薔薇目 亞 目:薔薇亞目 科:豆科 亞 科:雲實亞科 族:紫荊族 屬:紫荊屬 種:紫荊 |
紫荊果,為豆科植物紫荊的果實。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Cercis chinensis Bunge
採收和儲藏:5-7月採收莢果,曬乾。[1]
形態特徵
紫荊 落葉喬木或大灌木,栽培的常呈灌木狀,高可達15m。樹皮幼時暗灰色而有光滑,老時粗糙而作片裂。幼枝有細毛。
單葉互生;葉柄長達3cm;
葉片近圓形,長6-14cm,寬5-14cm,先端急尖或驟尖,基部深心形,上面無毛,下面葉脈有細毛,全緣。
花先葉開放,4-10朵簇生於老枝上;小苞片2,闊卵形,長約2.5mm;
花梗細,長約6-15mm;花萼鍾狀,5齒裂;花玫瑰紅色,長約1.5-1.8cm,花冠蝶形,大小不等;
雄蕊10,分離,花絲細長;雌蕊1,子房無毛,具柄,花柱上部彎曲,柱頭短小,呈壓扁狀。
莢果狹長方形,扁平,長5-14cm,寬約1-1.5cm,沿腹縫線有狹翅,暗褐色。
種子2-8顆,扁,近圓形,長約4mm。
花期4-5月,果期5-7月。
生境分布
生態環境:生于山坡、溪邊、灌叢中。通常栽培於庭園向陽的地方。
資源分布:分布於華北、華東、中南、西南及陝西、甘肅等地。
性味
甘;微苦;平
歸經
心;肺經
紫荊果的功效與作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2g。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