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索骨丹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索骨丹
索骨丹原圖鏈接

中文學名: 索骨丹
界: 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薔薇目
科:虎耳草科
屬:鬼燈檠屬
種: 七葉鬼燈檠
採收時間:秋季
毒   性:小毒《全國中草藥匯編》

索骨丹[1],中藥名。為虎耳草科植物七葉鬼燈檠RodgersiaaesculifoliaBatalin的根莖。分布於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收斂之功效。常用於瀉痢,白濁,帶下,衄血,吐血,咯血,崩漏,便血,外傷出血,咽喉腫痛,瘡毒,燙火傷,脫肛,子宮脫垂。

別名

慕荷、老蛇盤、豬屎七、毛荷葉、黃藥子、老漢球、天逢傘、紅苕七、豬屎筒七、秤桿七、麻鷂子、紅藥子掰合山、山藕、厚朴七、牛角七、毛青紅、 棗兒紅、作合山、撮合扇、紅螺子、寶劍葉、水五龍

入藥部位

根莖

性味

苦、澀,性

功能主治

涼血止血,消腫解毒。主治用於甲狀腺腫,咽喉腫痛,衄血,吐血,咯血,崩漏,腹瀉,痢疾,便血;外用治外傷出血,子宮脫垂[2]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5-10g,或研末,每次3-6g。外用:適量,搗敷;或煎水洗;或研末撒。

藥理作用

1、抗病毒作用。

2、抗菌作用。

3、毒性:此藥沒有或很少有毒副反應

相關論述

《全國中草藥匯編》:「涼血止血,消腫解毒。治咽喉腫痛。」

臨床應用

1、治療痢疾,腹瀉

2、治療子宮脫垂陰道壁脫垂

3、治療各種濕疹及脫肛、痔瘡

相關配伍

1、治濕熱腹瀉,痢疾,便血,吐血:鬼燈檠10g,水煎服;或研粉,每服3-6g,開水送服。(《四川中藥志》1979年)

2、治外傷出血:鬼燈檠研粉,直接撒布於患處。(《四川中藥志》1979年)

3、治癰腫瘡癤調(鬼燈檠)粉末服敷患處[3]。(《四川中藥志》1979年)

採收加工

秋季採挖根莖,除去莖葉、鬚根,洗淨,切片曬乾或鮮用。

炮製方法

1、生品:去雜,潤透,切片,乾燥。

2、炒紅苕七:取淨紅苕七片,用火炒至表面泛黃有香味,取出,放涼。

3、炭紅苕七:取淨紅苕七片,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取出,放涼。

藥材性狀

根莖呈圓柱形,略彎曲,長8-25cm,直徑1.5-3cm。表面紅棕色或灰棕色,有橫溝及縱皺紋,上端有棕黃色鱗毛及多數細根及根痕,質堅硬,難折斷。商品多切成薄片,表面棕色,皺縮,有點狀根痕,有的有棕黃色鱗毛,切面紅棕色或暗黃色,有多數白色亮晶小點,並可見棕色或黑色維管束小點。氣微,清香,味微苦、澀。

片薄、色紅棕、質堅實者為佳[4]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0.8-1.2米。根狀莖圓柱形,橫生,直徑3-4厘米,內部微紫紅色。莖具棱,近無毛。掌狀複葉具長柄,柄長15-40厘米,基部擴大呈鞘狀,具長柔毛,腋部和近小葉處,毛較多;小葉片5-7,草質,倒卵形至倒披針形,長7.5-30厘米,寬2.7-12厘米,先端短漸尖,基部楔形,邊緣具重鋸齒,腹面沿脈疏生近無柄之腺毛,背面沿脈具長柔毛,基部無柄。多歧聚傘花序圓錐狀,長約26厘米,花序軸和花梗均被白色膜片狀毛,並混有少量腺毛;花梗長0.5-1毫米;萼片(6-)5,開展,近三角形,長1.5-2毫米,寬約1.8毫米,先端短漸尖,腹面無毛或具極少(1-3枚)近無柄之腺毛,背面和邊緣具柔毛和短腺毛,具羽狀脈和弧曲脈,脈於先端不匯合、半匯合至匯合(同時存在);雄蕊長1.2-2.6毫米;子房近上位,長約1毫米,花柱2,長0.8-1毫米。蒴果卵形,具喙;種子多數,褐色,紡錘形,微扁,長1.8-2毫米。染色體2n=60。花果期5-10月[5]

分布區域

分布於陝西、甘肅、寧夏、河南、湖北、四川、雲南、西藏等地。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100-3400m的山地林下灌叢、草甸或陰濕處。

視頻

農村野草被稱「索骨丹」, 居然專治民間大脖子病!

參考資料

  1. 索骨丹,農業戶,2012-12-04
  2. 索骨丹的功能主治,家庭醫生在線
  3. 索骨丹的相關配伍,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4. 索骨丹的藥材性狀,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
  5. 索骨丹的形態特徵,中國醫藥信息查詢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