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葉螳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素葉螳螂 |
螳螂目昆蟲共有8科47屬112種,但能入藥的卻只有枯葉大刀螂、中華刀螂、薄翅刀螂、
勇斧刀螂和巨斧刀螂等少數品種。人工養殖時要選擇個體大,產卵多,生長迅速市場暢銷的品種,
如枯葉大刀螂和中華刀螂等,初次養殖時種源可自己採集或從養殖場養殖戶那裡購買,
以後自己留種繁殖即可。多種螳螂均以卵塊在樹枝、樹幹、草莖、牆壁或石塊上過冬。
一般在9月至第二年2月均可開始采卵。采卵時,選擇卵塊大,表面保護層較厚,光澤性強,
卵塊外無破口,磨損或被寄生蟲蛀孔的優質、健壯卵,連同卵塊的粘連枝條的一段剪下,
插入放少許水的罐頭瓶中。卵鞘內的卵開始孵化前(氣溫升至20℃前),應做好飼養前的準備工作。
將盛有種卵的容器集中放置在事先準備好的網棚內,要勤觀察,若有小螳螂出鞘活動時,要及時投餵飼料。
素葉螳螂,一種無脊椎動物,為節肢動物門 、昆蟲綱 、 螳螂目、 螳科。體色為褐色和綠色,觸角短。
中文學名素葉螳螂
界動物界
門節肢動物門
綱昆蟲綱
基本信息
拉丁名:Paratenodera aridifolia Stou
保護級別:未列入
瀕危等級:數據缺乏
可信度:3級可信度
野生馴化:野生
水生陸生:陸生
重慶特有種:否
重慶模式種:否
市外分布:四川
識別特徵
體長70~100毫米,褐色和綠色。觸角短,前胸背板大而長,上有明顯的齒列,
但雄蟲前胸背板後半部分的側緣齒列不明顯,中縱隆線上有許多微小的顆粒。
雄性亞生殖器板中等大小,向後漸細,呈三角形,末端有1對細小的尾須;
雌性亞生殖器板末端瓣片小。前翅膜質,略長於腹部末端,有不規則的橫脈。
後翅在腹部末端稍長於前翅,內緣角色暗。其餘部分有暗褐或黑色不規則斑紋,基部有黑色的大斑紋。
主要用途和價值
寄主:捕食旱地作物鱗翅目害蟲,如棉鈴蟲、小造橋蟲、玉米螟等的成蟲和幼蟲。
一年發生1代,成蟲10月上旬開始產卵,卵鞘長方形,有3條明顯背線。翌年5月下旬卵孵化。
開發利用現狀
野生未開發利用
保護建議
不詳[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