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燈籠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紅燈籠-100種中國符號-5[1]
紅燈籠,中國傳統節日用品。也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方便攜帶照明工具。
中國的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18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春節,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吉利喜慶的氛圍。[2]
點亮中國最美夜色
紅色是最被國人喜愛的顏色,成為中國人的文化圖騰和精神皈依,每逢重大節日、良辰喜慶之時,街道、商店、公園,甚至一些大型建築物和私家宅院的門口,都會掛起圓圓的大紅燈籠。到了夜晚,一盞盞燈籠點亮,紅光四射,象徵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祥和與富貴。[3]
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對中國「燈籠」有了認同感,他們把它看成是中國的一種傳統文化而給予尊重。
法國首都巴黎,近幾年多次舉辦中國文化活動,巴黎市政廳大門口,香榭裡舍大街,塞納河兩岸,甚至高高的埃菲爾鐵塔,都被紅色的燈光裝飾一新,掛上了數不清的大紅燈籠和中國結。
中國紅燈籠在異國他鄉綻放出了燦爛的光彩。
考古
燈籠的歷史源遠流長,著名考古學家魏存成介紹,甲骨文中的「東」字可能就是對原始燈籠形象的描繪。[4]
《南史》記載有「壁上掛葛燈籠」句。葛,就是用麻織成的白色粗布,用它製成的燈籠,可能就是紗燈的原始雛形。其用途是用於標明官銜、字號、身份的門燈(風燈)。[5] [6]
而紅燈籠則是新中國成立以後才興盛起來的,經多年發展形成了今天節日喜慶用燈。
過年掛燈籠是民間的一種根深蒂固的習慣,是年味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中國的春節燈籠又統稱為燈彩。
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春節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
元宵節打燈籠由來
傳說元宵節打燈籠的習俗始於東漢時期,東漢明帝劉莊提倡佛教,聽說佛教有正月十五僧人觀佛舍利、點燈敬佛的做法,就命令這一天夜晚在皇宮和寺廟裡點燈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掛燈。
這種佛教禮儀節日逐漸形成民間盛大的節日。由宮廷到民間,由中原到全國的發展過程。
唐開元年間,為了慶祝國泰民安,人們扎結花燈,借著閃爍不定的燈光,象徵「彩龍兆祥,民富國強」,花燈風氣從此廣為流行。
《大紅燈籠高高掛》
如今,紅燈籠更是風行全國,製作更加精美。如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紅燈籠,每個高2.23米,周長8.05米,重約80公斤。雞年農曆春節,上海東方明珠電視塔廣場,曾懸掛近百隻大紅燈籠,與明珠塔相映成景。
國慶節,貴陽市一住宅小區的居民,用30萬個紅燈籠組成長廊,將小區內外裝扮得喜氣洋洋,增添了濃郁的節日氣氛。
大紅燈籠作為一種傳統的民間工藝品,至今仍在中華大地流傳著。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它像徵著中華民族燦爛的文化,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部分。
在中國人眼中,紅燈籠象徵著闔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象徵著幸福、光明、活力、圓滿與富貴,所以人人都喜歡。
在海外華人聚居的地區,比如唐人街,一年四季懸掛著大紅燈籠。這種傳統,滲透著中華民族特有的、豐富的文化色彩。紅燈籠儼然成了中國文化的符號。
至今仍還廣為流行
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在中國古代製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
燈籠與中國人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里,處處都有燈籠。外籍人士也有很多的燈籠迷,而且有越來越多的趨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