繫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繫辭 |
繫辭 是易學類著作,一般是指《易傳·繫辭傳》或《周易·繫辭》,它是今本《易傳》的第4種,它總論《易經》大義,相傳孔子作了7篇闡發和總結《周易》的論述,即通常所說的《易傳》。
《繫辭》是這7種論述中思想水平最高的作品,《繫辭》中引用了不少孔子的論述,應當經過了孔子以後儒家的整理,可以說《繫辭》是先秦儒家認識論和方法論的集大成。[1]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繫辭
意義 《易傳·繫辭傳》或《周易·繫辭》
亦稱 《繫辭傳》
分為 上、下兩部分
作品簡介
繫辭,一般上是指《易傳·繫辭》或《周易·繫辭》。亦稱《繫辭傳》,分為上、下兩部分。歐陽修懷疑《繫辭》、《文言》和《說卦》以下非孔子作,依然認為《彖傳》和《象傳》出於孔子之手,他顯然將《易傳》中最為重要的思想歸諸孔子。
《繫辭》中"一陰一陽之謂道"已經成為《易傳》宇宙觀的表達。《繫辭》解釋了卦爻辭的意義及卦象爻位,所用的方法有取義說、取象說、爻位說;又論述了揲著求卦的過程,用數學方法解釋了《周易》筮法和卦畫的產生和形成。《繫辭》認為,《周易》是一部講聖人之道的典籍,它有4種聖人之道:一是察言,二是觀變,三是制器,四才是卜占。《周易》是憂患之書,是道德教訓之書,讀《易》要於憂患中提高道德境界,以此作為化凶為吉的手段。
《繫辭》是《十翼》中的兩篇。《易傳》思想的主要代表作,"系"為系屬之義。孔穎達疏:"系屬其辭於爻卦之下。"為《周易》經文之外全書原理的通論。以"一陰一陽之謂道"立論,說明任何事物都具有兩重性,肯定自然界存在陰陽、動靜、剛柔等相反屬性的事物;提出"剛柔相推而生變化","生生之謂易"的觀點。認為相反事物的"相幸"、"相盪"、"相推"、"相感"的相互作用是事物變化的普遍規律,是萬物化生的源泉。
提出"是故易有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業"的宇宙衍生觀。認為"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即事物必須經過變革才有前途。同時又承認"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的永恆性。還闡釋八卦來源、占筮方法、聖人四道、乾坤德性和功用、九卦的含義等等。對中國古代哲學產生了巨大作用,傳中提出的太極、兩儀、道、器、神、幾、意、象等,作為哲學範疇被後世廣泛運用。文中以蓍求卦法成為象數學的重要依據。
形成年代
其形成年代主要有下面三種說法:
(1)戰國前中說。認為文中開頭"天尊地卑"與文中大量道家術語,曾見於孔門弟子公孫尼子的《樂記》,可證為戰國前中期。
(2)戰國後期說,認為此傳陸續寫成,其中對占卜法的解釋以《彖》、《象》為藍本,故出於《彖》、《象》之後。
(3)另有秦代時作、漢代時作等說法。
出處篇章
《易傳》是一部戰國時期解說和發揮《易經》的論文集。其學說本於老莊,黃老學派後學之手。《易傳》共7種10篇,它們是《彖傳》上下篇、《象傳》上下篇、《文言傳》、《繫辭傳》上下篇、《說卦傳》、《序卦傳》和《雜卦傳》,自漢代起,它們又被稱為"十翼"。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