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河縣托里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精河縣托里鎮,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下轄鎮,地處精河縣中部,東鄰精河鎮和茫丁鄉,南與尼勒克縣相連,西鄰大河沿子鎮,北與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2324.24平方千米。截至2018年末,托里鎮戶籍人口有18482人。 [1]
清乾隆時期,境內設軍台——托里台。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後,是精河土爾扈特蒙古部落的重要牧地。民國時期,屬精河縣第二區。新中國成立後,農區屬區、牧區屬三區。1958年,成立先鋒公社。1978年,改名托里公社。1984年,撤社建托里鄉。2014年10月21日,托里鄉撤鄉建鎮。
截至2019年10月,托里鎮下轄15個行政村、2個社區。
2011年,托里鎮財政總收入125萬元,農業總產值7.3億元。
2018年,托里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中文名:托里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精河縣
地理位置:精河縣中部
面 積:2324.24 km²
下轄地區:15個行政村、2個社區
電話區號:0909
郵政區碼:833304
氣候條件:溫帶大陸性氣候
車牌代碼:新E
人 口:18482人(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
目錄
行政區劃
2011年末,托里鎮下轄15個行政村:托林旦達蓋、永集湖、烏蘭旦達蓋、大莊子、伊吉林莫墩、依克呼都格、克孜勒加爾、吾夏克巴依、浩圖那莫墩、查干莫爾根、葉里斯南也肯、冬都金、基布克、查干莫墩、烏拉斯塔。
截至2019年10月,托里鎮下轄2個社區:杞香社區、沙山子社區,15個行政村:基布克村、永集胡村、烏蘭旦達蓋村、查干莫爾根村、葉里斯南也肯村、大莊子村、伊吉林莫墩樹、伊克呼都格村、克孜勒加爾村、吾夏克巴依村、浩圖那莫墩村、冬都金村、查干莫墩村、烏拉斯塔村、托林旦達蓋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托里鎮地處精河縣中部,東鄰精河鎮和茫丁鄉,南與尼勒克縣相連,西鄰大河沿子鎮,北與博樂市貝林哈日莫墩鄉相鄰。行政區域面積2324.2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托里鎮地處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西南,地形南高北低,最高海拔4184米,最低海拔220米。南部為山區,北部系荒漠沼澤及鹽鹼地,中部為平原區。
氣候
托里鎮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其特點是光照充足,冬夏冷熱懸殊,晝夜溫差大,乾燥少雨,蒸發量大,春季多風沙浮塵天氣。1月平均氣溫-15℃;7月平均氣溫26℃。年平均降水量102毫米。
水文
托里鎮境內河道主要有阿恰勒河,境內長度55千米,流量1.1081立方米/秒;庫斯台河境內長63千米,冬都金河境內長68千米,均為南北走向。
自然災害
托里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地震、旱、澇、風沙等。2012年10月16日9點左右,縣境內發生了5.0級地震,托里鄉烏拉斯塔村牧場受災戶數2080戶、9638人,村民房屋受損6951間,造成直接經濟損失1185.05萬元。
自然資源
托里鎮的主要自然資源有石英石、石灰石、銅礦、鉬礦、鐵礦等。
人口
2011年末,托里鎮轄區戶籍總人口達1.73萬人,城鎮常住人口0.45萬人,城鎮化率26.01%。另有流動人口3653人。總人口中,男性8947人,占51.68%;女性8365人,占48.32%。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1.02萬人,占58.98%;有回、蒙古、維吾爾、哈薩克等少數民族,共7102人,占41.02%。2011年,人口出生率15.73‰,人口死亡率3.54‰,人口自然增長率12.19‰。
截至2018年末,托里鎮戶籍人口有18482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托里鎮財政總收入125萬元,農業總產值7.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8634元。
2018年,托里鎮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13個。
農業
托里鎮的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7041噸,其中小麥1930噸,玉米5111噸。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等。2011年,棉花種植面積11萬畝,產量1.6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牛、羊為主。2011年,牲畜年末存欄8.7萬頭,其中,牛2.6萬頭,羊6.1萬隻。2011年,禽蛋102噸,牛奶1188噸;羊毛151噸;畜牧業總產值5321.9萬元。截至2011年末,累計造林1038.4畝。2011年,水果產量382噸,主要品種有葡萄等。2011年,名優特農產品有枸杞。
工業
2011年,托里鎮工業總產值達到3000萬。2011年,工業企業3家,職工52人。
商業外貿
2011年,托里鎮有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825萬元,比上年增長5.6%;城鄉集貿市場3個。
視頻
舞蹈新疆精河縣托里鎮教師陳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