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粘土化作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孔夫子舊書網 的圖片

粘土化作用》是中國地質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漢字是世界上比較古老的四大文字之一[1],也是我們國家優秀文明歷史的象徵,一直沿用至今,一個簡單的文字也道出了我國人們的聰明才智[2],哺育了世世代代的中華兒女,成就了中華民族一代又一代的輝煌。

名詞解釋

粘土化作用名詞解釋:溫濕的氣候條件,化學生物風化作用強烈,地形微受切割,鋁硅酸鹽岩石分解,鹼金屬和鹼土金屬(K,Na,Ca,Mg等)以碳酸鹽或重碳酸鹽形式被地表水帶出風化殼,而SiO2、Al2O3、Fe2O3等難溶組分在水中易於形成膠體溶液--Fe2O3.pH2O膠體在腐植酸的保護下也帶出風化殼--剩下的SiO2nH2O膠體(帶負電荷)與Al2O3mH2O膠體(帶正電荷)相互作用,彼此凝聚形成穩定的粘土礦物。

地質學

地質學是研究地球的物質組成、內部構造、外部特徵、各層圈之間的相互作用和演變歷史的知識體系,主要研究對象為地球的固體硬殼---地殼或岩石圈。作為研究地球及其演變的一門自然科學,地質學與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並列為自然科學五大基礎學科。

地球自形成以來,經歷了約46億年的演化過程,進行過錯綜複雜的物理、化學變化,同時還受天文變化的影響,所以各個層圈均在不斷演變。約在35億年前,地球上出現了生命現象,於是生物成為一種地質營力。最晚在距今200~300萬年前,開始有人類出現。人類為了生存和發展,一直在努力適應和改變周圍的環境。利用堅硬岩石作為用具和工具,從礦石中提取銅、鐵等金屬,對人類社會的歷史產生過劃時代的影響。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