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粗首鱲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粗首鱲

來自 動物界 的圖片

中文名:粗首鱲

拉丁學名:Zacco

pachycephalus

(Günther, 1868)

界:動物界

門:脊索動物門

亞 門:脊椎動物亞門

綱:硬骨魚綱

亞 綱:輻鰭亞綱

目:鯉形目

亞 目:鯉亞目

科:鯉科

屬:鱲屬

種:粗首鱲

分布區域:台灣

粗首鱲,學名 Zacco pachycephalus (Günther, 1868) 是屬於脊索動物門,硬骨魚綱,鯉形目鯉科異鱲屬的一種魚類。體側扁,口大。魚體背部略呈灰綠色,體側及腹部銀白色,尾鰭叉形。雄魚具10條淺藍色橫紋,繁殖期時胸鰭、腹鰭與臀鰭均呈黃橙色之婚姻色,臀鰭鰭條末端游離呈條狀。與平頜鱲(Z. platypus)相似,但後者頭部的比例較小。 [1]

粗首鱲形態特徵

體長為體高的3.9-4.5倍,為頭長的2.8-3.2倍,為尾長的5.2-5.9倍,為尾高的9.2-9.4倍。頭長為吻長的2.7-3.1倍,為限徑的4.6-5.8倍,為眼間距的2.9-3.5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6-1.8倍。

體長而側扁,頭粗大,頭長顯著大於體高,腹部圓,從腹鰭到肛門稍狹窄,吻稍尖。口端位,口裂較大,向下傾斜上骨向後廷伸超過取中部垂直下方。下前端有1顯著突起與上中部凹陷相吻合。無口須,眼小,側上位。眼後頭長大於吻長,眼間距稍小於吻長,體被圓鱗,較密。側線完全,在胸鰭上方顯著下彎,沿體側下部向後延伸,入尾柄後回升到體側的中部 。

背鰭起點約與腹鰭起點相對,距離響端顯著比距離尾基部為遠,胸鰭末端尖,向後不達腹端起點。腹鰭稍鈍,末端不達肛門,肛門緊接於臀鰭之前,臀鰭條長,最長鰭條向後延伸可超越尾鰭基部,尾鰭叉形,下葉較長。

下咽骨弧形,較窄,咽齒錐形,末端略帶鈎狀。鰓耙稀疏。腸管長度約等於體長。鰾2室,後室稍長於前室。覆膜黑色。

固定標本體背暗黑,度面灰白。尾柄體倒中部有1道不顯著的縱行黑紋,除背端的膜上略有黑斑外,其他各鰭均無明顯斑紋 。

粗首鱲生活習性

粗手鱲屬於初級淡水魚。游泳能力強,性活潑且善跳躍,常於清晨與黃昏在水面跳躍。肉食性,嗜食昆蟲、小魚及蝦。繁殖期主要在春夏季,多隻雄魚經追逐、打鬥後,勝利者與雌魚在河床砂粒上排精、產卵。雌性粗首鱲,分布於高山溪谷至平地溪流之中上游地帶,下游較為少見 。

粗首鱲分布範圍

台灣 粗手鱲屬於台灣特有種,原產於西部,現已分布全台各地。

粗首鱲經濟利用

粗手鱲可以做為食用魚,適合油炸或紅燒,亦可做為觀賞魚。

參考來源

  1. 粗首鱲, 動物界,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