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南宋辛棄疾所作的詞)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南宋辛棄疾所作的詞)
《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是南宋時期辛棄疾創作的送春詞,描寫了春天將逝,春花難留而產生的愁緒。
概況
【作品名稱】粉蝶兒和晉臣賦落花
【創作年代】南宋
【作者姓名】辛棄疾
【作品體裁】詞
原文
粉蝶兒
和晉臣賦落花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盪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後。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注釋
⑴趙晉臣:趙不迂,字晉臣,是作者的朋友,官至敷文閣學士,故以敷文稱之。
⑵雨僝(chán)風僽(zhòu):原意指惡言罵詈,這裡把連綿詞拆開來用,形容風雨作惡。
⑶醇酎(zhòu):濃酒。
詞牌
【粉蝶兒】
詞牌名,始見於毛滂《東堂詞》,因詞中有「粉蝶兒,這回共花同活」句,故名。雙調七十二字,前後片各四仄韻。
格律
(○平聲 ●仄聲 ⊙可平可仄 △平韻 ▲仄韻)
昨日春如十三女兒學繡,一枝枝、不教花瘦。
甚無情,便下得、雨僝風僽。
向園林、鋪作地衣紅縐。
而今春似輕薄盪子難久。記前時、送春歸後。
把春波都釀作、一江醇酎。
約清愁、楊柳岸邊相候。
作者
辛棄疾
(1140-1207)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二十一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守之策,顯示其卓越軍事才能與愛國熱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議,均未被採納,並遭到打擊,曾長期落職閒居於江西上饒、鉛山一帶。韓侂胄當政時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在蘇軾的基礎上,大大開拓了詞的思想意境,提高了詞的文學地位,後人遂以「蘇辛」並稱。有《稼軒長短句》。今人輯有《辛稼軒詩文鈔存》。
評解
這是一首新巧別致的送春詞。作者有感於眼前的花落春殘,以擬人化手法,形象的比喻,描寫了春天將逝,春花難留而產生的愁緒。上片回憶「昨日」春光爛漫。下片抒寫「而今」春光難留。全詞委曲細膩,柔情似水,綺麗婉約,色彩穠麗,比喻新巧,別具特色。
賞析
在宋代詞人中,辛棄疾的詞以豪放而著稱。但是這首《粉蝶兒》卻反映了辛詞風格的另外一面。這是一首詞人有感於眼前落花春殘而寫的一首抒發惜春情緒的詞。 古典詩詞中,以「落花」為題的詞,並不少見,但許多是無病呻吟的平庸之作,佳作並不太多。辛棄疾這首《粉蝶兒》,不論是意境或語言風格,都能打破陳套舊框,在落花詞里,可以算是一闋別開生面的絕妙好詞。這首詞是作者有感於眼前的花落春殘而寫的一首抒發惜春情緒的詞。從這首詞所描寫的內容來看,在宋詞中是很常見的,但它的表現手法卻很別致。全篇通過「昨日」與「而今」春光的對比,用巧妙、新穎的比喻,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不同階段的春日景象,委曲地抒發了詩人愛春、惜春的思想感情。
這首詞的開篇以十三歲小女兒學繡作明喻,禮讚神妙的春工,繡出象蜀錦一樣絢爛的芳菲圖案,「一枝枝不教花瘦」,寫出了花的繁盛;突然急轉直下,轉入落花正面。好花的培養者是春,而摧殘它的偏又是無情的春風春雨。於是,用嗔怨的口氣,向春神詰問。就在詰問的話中,烘染了一幅「殘紅作地衣」的着色畫,那被風雨摧殘的花瓣,紛紛飄落在地,好像是為園村鋪上了一層紅色的地毯。地上的落紅如此之多,那枝頭的殘花還有幾許,也就可以想見了。
下半闋「而今」一句跟上半闋「昨日」作對照,把臨去的春光比之於輕薄盪子,緊跟着上句的「無情」一意而來,作者「怨春不語」的心情,也於言外傳出。「記前時」三句又突作一轉,轉到過去送春的舊恨。這裡,不僅春水綠波都成有情之物,釀成了醉人的春醪,連不可捕捉的清愁也形象化了,通過「候春」來表現愛春惜春感情,使表現的感情更加強化。正因為年年落花,年年送春,清愁也就會年年應約而來。就此煞住,不須再着悼紅惜香一字,而不盡的餘味,已曲包在內。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