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團薔薇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粉團薔薇(學名:Rosa cathayensis (Rehder & E.H.Wilson) L.H.Bailey):是雙子葉植物綱、薔薇科的攀援灌木,小枝圓柱形,通常無毛,小葉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直徑1.5-2厘米,萼片披針形,花瓣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結合成束,無毛,比雄蕊稍長。果近球形,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無毛,萼片脫落。系野薔薇的一個變種,小葉較大,通常5-7。花粉紅,花較大,單瓣,平頂傘房花序。果實較小,少種子或無種子。
多生于山坡、灌叢或河邊等處,海拔可達1300米。產中國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甘肅、陝西、江西、湖北、廣東、福建。 註:曾經是白玉堂的一個變種,2011年升為獨立物種。
- 中文名 粉團薔薇
- 拼 音 fěn tuán qiáng wēi
- 學 名Rosa cathayensis (Rehder & E.H.Wilson) L.H.Bailey
- 界 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 目薔薇亞目
- 科薔薇科
- 亞 科薔薇亞科
- 屬薔薇屬
- 亞 屬薔薇亞屬
- 組合柱組
- 種 粉團薔薇
- 命名者與年代 (Rehder & E.H.Wilson) L.H.Bailey,1920
目錄
形態特徵
生長習性
產地分布
繁殖方式
播種
分株
扦插
壓條
嫁接
栽培技術
修剪
施肥
病蟲防治
黑斑病
白粉病
鏽病
主要價值
粉團薔薇形態特徵
粉團薔薇是攀援灌木;小枝圓柱形,通常無毛,有短、粗稍彎曲皮束。小葉5-9,近花序的小葉有時3,連葉柄長5-10厘米;小葉片倒卵形、長圓形或卵形,長1.5-5厘米,寬8-28毫米,先端急尖或圓鈍,基部近圓形或楔形,邊緣有尖銳單鋸齒,稀混有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有柔毛;小葉柄和葉軸有柔毛或無毛,有散生腺毛;托葉篦齒狀,大部貼生於葉柄,邊緣有或無腺毛。
花多朵,排成圓錐狀花序,花梗長1.5-2.5厘米,無毛或有腺毛,有時基部有篦齒狀小苞片;花直徑1.5-2厘米,萼片披針形,有時中部具2個線形裂片,外面無毛,內面有柔毛;花瓣粉紅色,單瓣,寬倒卵形,先端微凹,基部楔形;花柱結合成束,無毛,比雄蕊稍長。果近球形,直徑6-8毫米,紅褐色或紫褐色,有光澤,無毛,萼片脫落。[1]
粉團薔薇生長習性
薔薇喜陽光,不耐蔭,耐寒力強,在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都能露地越冬。對土壤要求不嚴,耐乾旱,耐水濕,耐瘠薄,在土層深厚、肥沃濕潤而又排水良好的土壤中則生長更好。
粉團薔薇產地分布
產中國河北、河南、山東、安徽、浙江、甘肅、四川、陝西、江西、湖北、廣東、福建。見於大別山、桐柏山及伏牛山、太行山。
粉團薔薇繁殖方式
播種
種子可供育苗,但因種子培育較難成活,一般不建議使用種子進行培育。生產上多用當年嫩枝扦插育苗,容易成活。名貴品種較難扦插。
分株
即是將植物的根、莖基部長出的小分枝與母株相連的地方切斷,然後分別栽植,使之長成獨立的新植株的繁殖方法。此法簡單易行,成活快。園藝上廣泛應用。
扦插
扦插也稱插條,是一種培育植物的常用繁殖方法。可以剪取某些植物的莖、葉、根、芽等(在園藝上稱插穗),或插入土中、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後就可栽種,使之成為獨立的新植株。在農林業生產中,不同植物扦插時對條件有不同需求。了解和順應它們的需求,才能獲得更高的繁殖成功率。
扦插注意事項:
插穗的選擇和處理。要選擇生長健壯沒有病蟲害的枝條作插穗。選好插穗後要精心處理。嫩枝插的插穗采後應立即扦插,以防萎蔫影響成活。 溫度。一般植物的扦插以保持20-25℃C生根最快。溫度過低生根慢,過高則易引起插穗切口腐爛。所以,如果人為控制溫度的條件,一年四季均可扦插。自然條件下,則以春秋兩季溫度為宜。
濕度。扦插後要切實注意使扦插基質保持濕潤狀態,但也不可使之過濕,否則引起腐爛。同時,還應注意空氣的濕度,可用覆蓋塑料薄膜的方法保持濕度,但要注意在一定時間內通氣。
壓條
壓條是將植物的枝、蔓壓埋於濕潤的基質中,待其生根後與母株割離,形成新植株的方法。成株率高,但繁殖係數小,多在用其他方法繁殖困難,或要繁殖較大的新株時採用。壓條是對植物進行人工無性繁殖(營養繁殖)的一種方法。與嫁接不同,枝條保持原樣,即不脫離母株,將其一部分埋於土中,待其生根後再與母株斷開。
普通壓條。適於枝、蔓柔軟的植物或近地面處有較多易彎曲枝條的樹種。將母株近地1-2年生枝條向四方彎曲,於下方刻傷後壓入坑中,用鈎固定,培土壓實,枝稍垂直向上露出地面並插縛一支持物。
水平壓條。適於枝條較長且易生根的樹種。又稱連續壓、掘溝壓。順偃枝挖淺溝,按適當間隔刻傷枝條並水平固定於溝中,除去枝條上向下生長的芽,填土。待生根萌芽後在節間處逐一切斷,每株苗附有一段母體。
波狀壓條。適於枝蔓特長的藤本植物。將枝蔓上下彎成波狀,着地的部分埋壓土中,待其生根和突出地面部分萌芽並生長一定時期後,逐段切成新植株。 堆土壓條。適於根頸部分櫱性強或呈叢狀的樹木。將根頸部枝條基部刻傷後堆土埋壓,待生根後,分切成新植株。
嫁接
嫁接法繁殖,無性繁殖的幼苗,當年即可開花。用作盆花的苗,應選擇優良品種中較老的枝條。[2]
粉團薔薇栽培技術
修剪
修剪為薔薇造景整形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序,修剪不善,長成刺蓬一堆,參差不齊,不僅病蟲害多,外形亦不雅觀。一般成株於每年春季萌動前進行一次修剪。修剪量要適中,一般可將主枝(主蔓)保留在1.5米以內的長度,其餘部分剪除。每個側枝保留基部3-5個芽便可。同時,將枯枝、細弱枝及病蟲枝疏除並將過老過密的枝條剪掉,促使萌發新枝,不斷更新老株,則可年年開花繁盛。
施肥
栽培薔薇與培養月季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它比月季管理粗放。栽植株距不應小於2米。從早春萌芽開始至開花期間可根據天氣情況酌情澆水3-4次,保持土壤濕潤。如果此時受旱會使開花數量大大減少,夏季乾旱時需再澆水2-3次。雨季要注意及時排水防澇。因薔薇怕水澇,水澇容易爛根。秋季再酌情澆2-3次水。全年澆水都要注意勿使植株根部積水。孕蕾期施1-2次稀薄餅肥水,則花色好,花期持久。
植株蔓生愈長,開花愈多,需要的養分亦多,每年冬季需培土施肥1次,保持嫩枝及花芽繁茂,景色艷麗。培育作盆花,更注意修枝整形。切花因產花量大,產花季每周需施肥1-2次,並應注意培育採花母枝,剪去弱枝上的花蕾。
野生薔薇少有病蟲害,人工栽培的常有鋸蜂、薔薇葉蜂、介殼蟲、蚜蟲以及焦葉病、潰瘍病、黑斑病等病蟲害,除應注意用藥液噴殺外,布景時應與其他花木配置使用,不宜一處種植過多。每年冬季,對老枝及密生枝條,常進行強度修剪,保持透光及通風良好,可減少病蟲害。
黑斑病
主要侵害葉片、葉柄和嫩梢,葉片初發病時,正面出現紫褐色至褐色小點,擴大後多為圓形或不定形的黑褐色病斑。可噴施多菌靈、甲基托布津、達可寧等藥物。 白粉病
在多雨、潮濕、通風不良、日照差的條件下,薔薇易患白粉病,一經發現應將病枝剪掉銷毀,以免傳染。侵害嫩葉,兩面出現白色粉狀物,早期病狀不明顯,白粉層出現3-5天後,葉片呈水漬狀,漸失綠變黃,嚴重傷在時則造成葉片脫落。發病期噴施多菌靈、三唑酮即可,但以國光英納效果最佳。
鏽病
鏽病是薔薇一種常見的病害。葉片和新枝條都可能發病。病情嚴重,會引起葉片大面積脫落,以致使花卉失去觀賞價值,甚至死亡。如果發現此病,要及時處理,可用800倍液三唑酮葉面噴霧,每周一次,連續3-4,此疾病可基本痊癒。[3]
粉團薔薇主要價值
粉團薔薇是薔薇植物的栽培品種,在中國有悠久的栽培歷史。其色、香、形俱佳,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和園林應用潛力。根能活血通絡收斂,葉外用治腫毒,種子稱營實能峻瀉、利水通經。根多含鞣質23-25%,可提制栲膠,鮮花含有芳香油可提制香精用於化妝品工業,根、葉、花和種子均入藥,根能活血通絡收斂,葉外用治腫毒,種子稱營實能峻瀉、利水通經。華北常見栽培作綠籬、護坡及棚架綠化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