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米水(文方清)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米水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米水》中國當代作家文方清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米水

米水顧名思義用各類米熬製的湯水,今日所說米水與其有異曲同工之處。它不用熬製,而是用開水壺直接泡製,它的發明人是我的一位高中女同學。

高一上半學期入冬後不久,一天晚自習看見她從暖壺裡倒出像稀米湯一樣的開水,感覺很奇怪,問她這是什麼開水?文靜的她笑着說是米水,禁不住打破沙鍋問到底如何製作?她與同桌董娟相視一笑,告知把洗好的大米直接倒進暖壺裡燜至半個小時就好了。還給為我倒了一杯,品嘗一下口感不錯,禁不住為她的「發明創造」伸出了大拇指!

我們是1990年亞運會之前入校的(微山三中),學校坐落於民族抗倭英雄戚繼光的誕生地——微山縣魯橋鎮。它位於鎮子東北側3里路,緊靠白馬河(1)、西臨濟微路(濟寧至微山縣夏鎮),學生大多來自縣北四區(馬坡、魯橋、兩城、南陽)。由於離家較遠,除駐地魯橋鎮上學生外,大多數住校。

學校成立於1958年8月,原在兩城鎮東單村(2),後搬至魯橋。族人文聯齊(縣農委主任)、文衍秋(市統計局)都是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從這個學校一同走進山東農業大學深造的!

學校校舍非常簡陋,教室、宿舍及一切輔助設施全是平房,課桌單桌單椅(自己購買)、宿舍(免費)木質上下鋪四處通風。以校大門南北道為界,東側由南至北依次為教師宿舍、操場(400米跑道)、教室(單排、兩幢),西側由南至北依次為傳達室、教師宿舍(單排)、實驗室(兩排獨院)、教室(單排)、女生宿舍(單排獨院)、水塘、辦公室、教師宿舍(兩排),中間有一個南北通向兩米寬的過道,過道西側由南至北依次為飯堂、鍋爐房、男生宿舍(三排,靠西牆一排)、教室(單排三個,最東側靠道邊的是我們一、二班教室,依次為一三班、一四班。)、水塘、辦公室、教師宿舍(兩排),學校四周全部是莊稼地。

第一次離家住校特別想家,何況因臨近離京杭大運河穿越而過的「南四湖」最北端的南陽湖、花蚊子特別多,入校前沒有想到這一點也沒有買蚊帳,整夜咬得無法入眠。室內熱的像蒸籠,忍不住拿着涼蓆到宿舍前面土台子上躺會,鍋爐房西南角旱廁臭氣撲鼻、鬧心的蚊子嗡嗡鳴叫個不停,剛迷瞪一會就被一口咬醒、一個「大紅包」,鑽心的疼、還不敢撓!只好回到住上鋪的宿舍,床西側同學岳甫雪也沒有蚊帳,兩人一樣遭遇,不停地拍拍打打。東側同學秦士峰和他表弟劉立偉合用一個蚊帳睡的挺香,半夜醒來看見我與岳甫雪被蚊子咬得「狼狽不堪」,把風油精借給我們抹一抹,還真行!湊合着入睡了,第二天醒來全身多了好幾個「大包」,實在太困啦!

入校第一個晚上在花蚊子反覆叮咬中度過。第二天因與劉立偉是初中同學,與他表哥秦士峰立刻熟識,三個人擠在一個蚊帳里流着熱汗、聞着酸臭味湊合着又熬過了一夜,真是「度夜如年」!心想回家一定給爹娘好好訴訴苦,從小長大哪裡遭過這罪呀!第三天晚上因三個人擠在一起睡不踏實,就不再好意思擠在一起「蹭」蚊帳了。臨睡之前,到宿舍前自來水池旁劈頭蓋臉沖了幾遍,趁着涼爽勁、塗着「蹭」來的風油精,在花蚊子「狂轟亂炸」中忍受過來,這一次更難過!

事也湊巧,父親送三舅爺爺到學校辦點事,看見父親心裡很高興簡單聊了幾句上學的感受,答應回去立刻準備蚊帳。誰知,在教室里通過窗戶看着父親遠去的背影,不爭氣的淚水還是嘩嘩流了下來,真想回家呀!可是為了求學又不得不必須留下來,心裡「五味雜陳」!萬萬沒想到好事降臨,解決了心中的痛。三班原初中同學范國華(後考入縣技校)住在他父親工作單位(馬坡鎮教育組),他邀請我陪他回去住,兩地相距10里路,騎車不到半個小時,真是「天降甘霖」!接連三天都借住他那裡,睡着涼蓆、吹着電扇,身上「大紅包」也慢慢消退。

好不容易熬到周六,下午放學後騎着「泰山」牌大輪自行車(一直保存着,可惜2012年秋季因院牆損毀,家中無人居住被一個收破爛的拿走賣掉了!)飛奔回家。晚間坐在院子裡合着皎潔的月光給母親訴苦,父親在一旁哈哈大笑,讓母親周日到荊集大集上給我買了一頂蚊帳,才徹底解決被「咬」的痛。周日下午吃過午飯,三點鐘離家返校上晚自習,真不想離開溫暖的家呀!狠狠心、咬着牙回到學校。

看似短短一個星期,仿佛霎那間成熟起來!有了堅韌、有了毅力,更有了自信!一個星期兩次「哭鼻子」雖羞澀,但也是初離家門一個心裡適應過程。除後來當兵離家與父親分別時痛哭過一次,以後不管遇到何種壓力、何種磨難,始終挺起胸膛默默堅守、毅然前行!

開學第一個星期基本上沒有授課,都是自我介紹、熟悉情況,老師風趣幽默的風采仍歷歷在目、恍如昨日。《化學》老師體型偏瘦、拖着長音:「我姓周總理的周、名雷鋒的鋒,想起他們倆你們就會想起我。如果你們將來想過好日子,就請你們報考濟寧師專化——學系!……」,《物理》尹明國老師娓娓道來:「我是一位年輕而又年長的老教師,雖然年紀輕但我教齡已經不短啦……」,《科學的人生觀》韓興玲老師是一位素雅端莊的女老師:「歡迎你們到高中學習,經過三年努力將來考入大學深造,那時候你們正風華正茂……」,……。聆聽着別具一格的自我介紹,確實耳目一新,深為能到高中學習而感到自豪。

隨着各門課程授課學習,老師各具特色的授課方法深深印在腦海。《英語》(兼班主任)馬傳軍老師講課深入淺出、通俗易懂,英語板書工整流暢;《語文》邵長思老師溫文爾雅,上課第一天就要求多讀書、多背誦古典唐詩宋詞,授課時還經常擴充知識量,令我至今能熟練吟誦《過零丁洋》(文天祥)、《自嘲》(魯迅)等名篇,受益頗深;《代數》范復強老師不厭其煩講述論證推理,不管誰向他求教,他都會認真詳細講解直至理解透徹為止;《世界歷史》馬蘭老師為了便於同學們熟練記住國外地名與歷史人物名字,採用「歌謠式」方法編排。如講印度佛教史創始人釋迦牟尼的名字喬達摩·悉達多,初學比較繞口難以記住,她讓我們與打飯聯繫起來,靈巧打饃(饅頭)、稀湯打多一點,印象太深了!後來在一個重要場所有人問佛祖的原名,很多人答不上來,而我信手拈來,引得眾人刮目相看!還有《立體幾何》周長庚老師、《世界地理》盛保立老師也同樣精彩!

誠然經濟條件艱苦、學習條件簡陋,但同學們面對單調枯燥 「三點一線」(教室、食堂、宿舍)苦行僧式的學習環境,心情舒暢、樂觀面對,在認真學習的同時,互相關心、互相幫襯、互相激勵。大多數來自農村,經濟條件不是太好,主食基本上是自家蒸烙的饅頭、煎餅與大餅,早餐、晚餐買一份兩毛錢的稀粥或辣湯,中午買一份三、四毛錢一份的菜。甚至,有的喝開水、吃自家醃製的鹹菜。為了買一份學習資料,常常節省一個星期或者幾個星期的菜錢。

米水發明者仲愛華把自己這項「獨門絕技」告訴大家後紛紛效仿,在保證晚餐喝上米湯水的同時,又節約了一份兩毛錢的湯水錢。為了調劑口味,大家常把自家帶的鹹菜放在一塊來一桌豐盛的「百家宴」,邊吃邊聊天南地北、海闊天空其樂融融!其中,劉贇用煮熟黃豆冬瓜醃製的鹹菜越嚼越香、津津有味,至今都口有餘香。與仲岩、王瑞三人湊錢「互助組」輪流買菜的方法,更保證了仨人中午、晚餐都能吃上新鮮菜餚。那時買饅頭需要糧票,平時基本上都從家裡自帶,除非夏天每周后三天再到食堂買,因為饅頭或煎餅天熱至多保存三天,否則發霉。有時忘記帶糧票(1992年全國統一取消)或帶的不夠,付玉廣、沈宜東、董娟等經常主動把糧票借給同學,解決「填飽肚子」難題!海濤為了改善我的口味,也經常帶我到他父親單位食堂調劑一下,粗茶淡飯不亞於任何珍饈佳肴!

每天晚飯後三三兩兩、三五一群到白馬河堤上散步是常態,人來人往、熙熙攘攘,遠眺青山潤無色、近觀輪船踽踽緩步,成為學校一景!與海濤、付玉廣、徐洪濤(一班)、秦士峰、劉立偉、范允旺、孫岩、仲岩、王瑞、金鑫、李清濤、岳甫雪等經常溜一圈後、再上晚自習,踏上大堤盡情讓河面撲面而來的陣陣輕風舒緩一下緊張的學習,也不亦樂乎!而我與海濤、李清濤、郝艷海(三班)、岳勇(三班)等恰同學少年書生意氣、揮刺方遒探討人生的英姿也悄然融進血液,心中長存!

宿舍沒有暖氣,冬季室溫與室外無差別。為了睡個熱乎覺,同學之間相互「搭班子」,擠一個被窩、兩個被子合蓋。臨床秦士峰與他表弟劉立偉一夥,我與岳甫雪合夥,效果不錯!不過一段時間身上感到經常發癢,絕跡多年的虱子現身了。同學們又唧唧嚷嚷定期花五毛錢全體到鎮上洗澡,才徹底與虱子告別!算是生活小插曲,可有一件小事成為笑談!

起因當年秋季學校發生「紅眼病」,因易傳播不易控制,很多同學眼睛腫得紅紅的、睜不開。我放學回家,鄰居楊鳳蓮二奶奶用我洗手的臉盆洗洗手,七十多歲的她立刻被傳染眼睛腫得澀澀發疼、流淚不止!秦士峰本來眼睛沒事,他偏說為了預防必須塗一點。於是,他把他表弟劉立偉用的眼藥水擠了擠、揉了揉,原本為了預防,沒想到病的比誰都厲害,兩隻眼睛紅腫透亮、像兩個滾圓的大雞蛋!

晚間熄燈後,別的宿舍經常發生盜竊事件,關鍵是夜間不鎖門,讓學校里不學無術、專門欺辱打罵同學的「小混混」有機可乘。有時凌晨醒來,也可聽到隔壁一班宿舍里有人打着手電筒翻同學衣褲口袋偷錢,而我們班嚴格遵守熄燈鎖門、夜間去廁所來回鎖門的硬性規定,沒有發生一起被盜事件。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一個個洋溢着青春的笑臉,一個個始終抱着「翻農門,躍龍門」的樸素志向,只爭朝夕刻苦學習!勇當學習標兵的王運強,善於總結梳理的王浩升,恆心苦讀的李福軍、岳甫雪,書寫英語猶如印刷體的宋廣台,才華飄逸的仲岩,熱心班集體的文迎春、顧士博,笛聲悠揚、妙筆生花的杜興峰,風趣幽默的周廣齊,文武雙全的范允旺,聰慧手巧的沈宜東,憨厚質樸的楊慶燈,活波開朗的女「三張」:張傳美、張華、張永秀,文靜淳樸的女「三仲」(仲蘇鎮、仲愛華、仲崇如)、劉學偉、梁茂菊、王士娟,……。人人為理想播撒汗水、處處為追求付出艱辛,正是平淡無奇中見證着孜孜不斷的朝氣蓬勃,更見證着不言苦、不放棄的昂揚鬥志,繪就了同學們人生旅程中一段求學經歷的最美華章!

學習之餘,同學們也都積極參加學校團委組織的關愛孤寡老人活動,騎車到兩城、魯橋兩個鄉鎮敬老院為安度晚年的老人打掃衛生、聊天嘮嗑,你追我趕、歡聲笑語的場面近三十載(28年)清晰如眼前!2012年5月,在南京與仲岩談起求學往事,津津樂道、感嘆不已!

固然由於種種原因,同學們很多沒有進入名牌大學深造,但求知慾望與永不懈怠的進取心,勤勞質樸、本分踏實的性格促使每個人在各自生活道路上勞苦奔波、奮發有為!文迎春(魯橋一中)、張立才(魯橋一中)、劉燕(馬坡一中)、李福軍(兩城一中)、宋廣台(任城區二中)、張伊勝(微山三中)、岳敏等躬耕「杏壇」、教書育人;張海濤(縣公安局)、陳步陽(金橋監獄)、孫岩(馬坡鄉政府)等敬業愛崗、勤勉為公;董娟(任城區蘆窪礦)、仲波(汶上宜橋礦)、張永秀(菜園礦)、徐偉(太平礦)等馳騁煤海、點燃「夢想」;王浩升(魯西南里彥電廠)呵護電力,護航「光明」;沈宜東(會計師)、仲蘇振(會計師)等精打細算、理財菁英;侯慶濤(海員)暢遊海洋、「一帶一路」竟風流;秦士峰、劉星、劉立偉、張傳美、劉學偉、仲愛華、仲崇如、梁茂菊、王士娟、顧士博、王輝(王福軍)、李清濤等縱橫商海、智慧淘金;孫余芳、趙強、王一楓、劉善秋、劉步明…;金鑫(重慶)、范允旺(上海)、董霞(杭州)、張華(濰坊)、周廣齊(淄博)、王運強(淄博)、陳康義(北京)、仲岩(南京)、劉贇(保定)、杜興峰(安徽)等意氣風發、異鄉建功;郝鳳友、楊慶燈、岳甫雪、李廣喜等揮汗鋼筋叢林、遊刃燈火輝煌;付玉廣精耕「無影燈」,濟寧醫學院畢業後分配馬坡鄉醫院造福桑梓,後憑藉精湛醫療技藝調到省寄生蟲病防治研究所,人送「付一刀」!……(久別遺忘,難免疏漏,恕不能一一詳解。)

艱苦奮發氛圍易凝聚產生深厚友誼。畢業後,同學們各自為生計、事業闖蕩拼搏,雖相距很近但聚少離多,有的經常見面、有的數十載未謀面,一經相聚濃濃同學情瞬間升騰,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情!彼此珍惜、彼此呵護!令人感動不已、唏噓不已!高二上半學期一個偶然的機會轉學到濟寧一中就讀,揮手暫別、友情依然。1991年轉學不久,周日下午騎車返校在市太白樓東側市郵電局附近汽車站點,聽見從公交車裡傳來喊我的熟悉聲音,只見海濤揮舞着右手邊喊我、邊喊停車。那一天他沒有走,我們倆擠在那間十幾平小屋的窄窄小床上,敞開心扉談未來、別離之情難入眠。1992年春季,我到市二中辦事,在校門口遇到早已轉學該校的秦士峰。他看見我就像久別的親人,哥倆在二中操場上肩並肩時而大笑、時而沉思。1993年秋季在市老教協回讀班(笑稱「高四」),又見到很多老同學,相同境遇無需多言,相視一笑攻堅克難、群手相助仰望未來。1994年我參軍入伍,因通知書遲發,付玉廣、秦士峰、劉星、岳勇等不畏風冷天黑騎車十幾里送我遠征!1998年秋季,當時在西安工作的金鑫專門邀請我和幾個戰友到他表哥工作的西安空軍大學共進午餐,徜徉古城共敘別離之情,令戰友羨慕不已!2012年5月,出差途經南京,在原南京軍區機關工作的仲岩正下基層當兵鍛煉,專門請假驅車幾十里在夫子廟附近請我與同事品嘗美味佳肴,很少飲酒的他特地找人陪酒並頻頻舉杯,諍友氣度!2013年母親因病住院需要長期護理,付玉廣積極幫助找醫生、找醫院,幫了大忙、解決了大難題,讓因全國「兩會」召開不能請假離京的我、焦躁的心舒緩了許多!特別是母親病逝後,海濤正在上海住院治療,聞聽後,專門打電話拜託其家父送花圈、贈厚禮以寄哀思之情!令我眼圈滾燙、胸口發慌!

鄉情、友情、同學情,情景交融、彌足珍貴,絲絲相連、割捨不斷!無論飛往何處、居往何地,它都像遠飛的風箏一根感情線把我們緊緊相牽,恰如米水一樣淡淡清澈甘冽又含着略略粘稠清香!回味無比、醇香無限![1]

作者簡介

文方清,筆名青松,山東微山縣人,現在北京市朝陽區某委辦局工作。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