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管花馬兜鈴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管花馬兜鈴別名一點血、獨一味、紅白藥,是馬兜鈴科馬兜鈴屬。約200種,分布於熱帶和溫帶地區,我國約30餘種,廣布於南北各省,西南和南部較盛,其中馬兜鈴 A. debilis Sieb. et Zucc.的地下部分入藥,為清血藥和通經藥,又可治蛇傷, 惟用之過量,則刺激消化和泌尿器官。

分布區域

產於河南(商城)、湖北(利川)、湖南(武崗、零陵)、四川(屏山、沭川、漢源)、貴州(三都)、廣西(全縣、興安)、廣東(樂昌、乳源)、江西(新建、銅古)、浙江(麗水、龍泉)、福建(將樂、南平)等省區。模式標本采自福建南平。[1]

形態特徵

草質藤本;根圓柱形,細長,黃褐色,內面白色;莖無毛,干後有槽紋,嫩枝、葉柄折斷後滲出微紅色汁液。葉紙質或近膜質,卵狀心形或卵狀三角形,極少近腎形,長3-15厘米,寬3-16厘米,頂端鈍而具凸尖,基部淺心形至深心形,兩側裂片下垂,廣展或內彎,灣缺通常深2-4厘米,邊全緣,上面深綠色,下面淺綠色或粉綠色,兩面無毛或有時下面有短柔毛或粗糙,常密布小油點;基出脈7條,葉脈干後常呈紅色;葉柄長2-10厘米,柔弱。

花單生或2朵聚生於葉腋;花梗纖細,長1-2厘米,基部有小苞片;小苞片卵形,長3-8毫米,無柄;花被全長3-4厘米,基部膨大呈球形,直徑約5毫米,向上急遽收狹成一長管,寬2-4毫米,管口擴大呈漏斗狀;檐部一側極短,另一側漸延伸成舌片;舌片卵狀狹長圓形,基部寬5-8毫米,頂端鈍,凹入或具短尖頭,深紫色,具平行脈紋。

花葯卵形,貼生於合蕊柱近基部,並單個與其裂片對生;子房圓柱形,長約5毫米,5-6棱;合蕊柱頂端6裂,裂片頂端驟狹,向下延伸成波狀的圓環,蒴果長圓形,長約2.5厘米,直徑約1.5厘米, 6棱,成熟時黃褐色,由基部向上6瓣開裂;果梗常隨果實開裂成6條;種子卵形或卵狀三角形,長約4毫米,寬約3.5毫米,背面凸起,具疣狀突起小點,腹面凹入,中間具種脊,褐色。花期4-8月,果期10-12月。

傳粉特點

馬兜鈴屬植物的傳粉極有特點:其花被成細長筒狀,頂部擴大如旗狀,細嫩花花被筒內側有向裡面生長的毛,最底部是雌蕊,柱頭靠近花葯。花發出腐肉氣息吸引個體很小的蠅類,它們進入花筒後則因花被內側的毛所阻難以鑽出,有時要停留幾天,以花被上多漿細胞為食。直到花粉成熟散落在昆蟲背上,毛才萎縮。攜帶花粉的蠅飛到另一花中,遇到成熟柱頭便可以授粉。柱頭先於雄蕊成熟,如已經接受異花花粉,花被外面的旗狀物便失去膨壓而蓋住花被筒,全花下垂,蠅類無法飛入。

生長習性

管花馬兜鈴多生長在海拔100-1700米林下陰濕處。管花馬兜鈴的花可以發出腐肉氣息吸引昆蟲,進入花筒後會因花內側的毛阻擋而難以鑽出,花粉成熟後會散落在昆蟲的背上,這時毛會萎縮,昆蟲會飛出進行授粉。

藥用價值

根和果實入藥,有清肺熱、止咳、平喘之效。根可用於清熱解毒、止痛、用於胃痛、毒蛇咬傷。 全株可用於用於跌打損傷。

止咳平喘

管花馬兜鈴對於咳嗽具有強烈的止咳效果,而對於哮喘同樣具有鎮定作用,因此時常用於止咳良藥。

祛痰

對於喉嚨有濃痰的患者,使用管花馬兜鈴能夠達到有效的祛痰效果。

抗炎滅菌

若是皮膚發生驗證,管花馬兜鈴能夠有效的進行抗炎消毒,具有滅菌作用,果實的作用比葉4、降壓

對於早期的高血壓疾病,管花馬兜鈴具有溫和而持久的減壓功效。

醫學信息及健康食療信息僅供參考,不能作為診斷、醫療的依據。任何健康問題應諮詢專業醫護人員,任何疾病的治療請遵醫囑。

終極護花任務:愛自己,就從實際出發,謹遵醫囑。對於疾病,不粗心大意、不推延、不放棄希望,勇敢面對,用愛來溫暖寂靜的世界,用心來呵護內心的花田。[2]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