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
唐代大詩人李白的作品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唐代詩人李白的一首七言古詩。本詩主要講述了詩人李白因被貶心中鬱結難解,約好友見面喝酒紓解心中憂鬱,並且表達了詩人對好友的不舍之情。[1]

作品原文

《答杜秀才五松見贈》[2]

昔獻長楊賦,天開雲雨歡。

當時待詔承明里,皆道揚雄才可觀。

敕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頭白玉鞍。

浮雲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

角巾東出商山道,采秀行歌詠芝草。

路逢園綺笑向人,兩君解來一何好。

聞道金陵龍虎盤,還同謝朓望長安。

千峰夾水向秋浦,五松名山當夏寒。

銅井炎爐歊九天,赫如鑄鼎荊山前。

陶公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

此中豈是久留處,便欲燒丹從列仙。

愛聽松風且高臥,颼颼吹盡炎氛過。

登崖獨立望九州,陽春欲奏誰相和?

聞君往年游錦城,章仇尚書倒屣迎。

飛箋絡繹奏明主,天書降問回恩榮。

骯髒不能就珪組,至今空揚高蹈名。

夫子工文絕世奇,五松新作天下推。

吾非謝尚邀彥伯,異代風流各一時。

一時相逢樂在今,袖拂白雲開素琴,彈為三峽流泉音。

從茲一別武陵去,去後桃花春水深。

作品注釋

⑴舊注:五松山,南陵銅坑西五六里。

⑵《漢書·揚雄傳》:孝成帝時,客有薦雄文似相如者,召雄待詔承明之庭,從至射熊館還,上《長楊賦》,聊因筆墨之成文章,故藉翰林以為主人,子墨為客卿以諷。

⑶顏師古注:"承明殿,在未央宮。長楊,宮名也。在盩厔縣中,有射熊館。"李善曰:"諸以才術見知,直於承明,待詔即見,故曰特詔焉。"

⑷唐制,學士初入院,倒賜飛龍廄馬一匹。天馬,御廄之馬也。黃金絡頭白玉鞍,馬之飾物。古樂府:"青絲系馬尾,黃金絡馬頭。"吳均詩:"白玉鏤衢鞍,黃金馬腦勒。"

⑸《文子》:"日月欲明,浮雲蔽之。叢蘭欲秀,秋風敗之。"

⑹《楚辭》:"采三秀兮山間。"王逸注:"三秀,謂芝草也。"

⑺《漢書》:漢興,有東園公、綺里季、夏黃公、甪里先生,此四人者,當秦之世,避而入商洛深山,以待天下之定也。

⑻金陵之地,鐘山龍蟠,石城虎踞。謝朓,南朝齊詩人,有《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灞涘望長安,河陽視京縣。"

⑼秋浦,水名,在池州,秋浦縣依此水立名。

⑽《唐書·地理志》:南陵有銅官冶。《元和郡縣誌》:銅井山,在南陵縣西南八十五里,出銅。《一統志》:銅官山,在銅陵縣南十里,又名利國山。山有泉源,冬夏不竭,可以浸鐵煮銅,舊嘗於此置銅官場。《韻會》:"敲,炎氣也。"《元和郡縣誌》:荊山在虢州湖城南,即黃帝鑄鼎之處。

(⑾《列仙傳》:陶安公者,六安鑄冶師也。數行火,火一旦散,上行紫色沖天,公伏冶下求哀。須臾,赤雀止冶上,曰:"安公,安公,冶與天通,七月七日,迎汝以赤龍。"至期赤龍至,大雨,而安公騎之東南上,一城邑數萬人眾共送視之,皆與辭訣雲。矍鑠,勇健貌,漢光武稱馬援語。

⑿《左傳》:"禳火於玄冥回祿。"杜預注:"回祿,火神。"《莊子》:"而睢睢,而盱盱。"郭象注:"睢睢、盱盱,跋扈之貌。"

⒀《初學記》:小風曰颼。《水經注》:風颼颼而飀飀。虞蹇詩:"清風送涼氣,薄暮盪炎氛。"

⒁《新序》:"客有歌於郢中者,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數十人而已。"

⒂錦城,即蜀郡成都府城。章仇尚書,章仇兼瓊。《通鑑》:天寶五載,以劍南節度使章仇兼瓊為戶部尚書。《寶刻叢編》:章仇兼瓊,魯郡任城人,官至戶部尚書、殿中監,諡曰忠。《三國志》:蔡邕才學顯著,貴重朝廷,常車騎填巷,賓客盈坐。聞王粲在門,倒展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狀短小,一坐盡驚。邕曰:"此王公孫也,有異才,吾不如也。"

⒃《韻會》:"絡繹,連屬不絕也。"

⒄趙壹詩:"骯髒倚門邊。"章懷太子注:"骯髒,高亢幸直之貌。"

⒅《晉書》:袁宏,字彥伯,有逸才,文章絕美,曾為《詠史詩》,是其風情所寄。少孤貧,以運租自業。謝尚時鎮牛渚,秋夜乘月,率爾與左右微服泛江,會宏在舫中諷詠,聲既清會,辭又藻拔,遂駐聽久之。遣問焉,答曰:"是袁臨汝郎誦詩,即其《詠史》之作也。"尚傾率有勝致,即迎升舟,與之談論,申旦不寐,自此名譽日茂。尚為安西將軍豫州刺史,引宏參其軍事。

⒆邢邵《遺辛術書》:"足下今能如此,可謂異代一時。"⒇《樂府詩集》:《琴集》曰:《三峽流泉》,晉阮咸所作也。"

作品譯文

以前我曾經在長安和揚雄一樣獻《長楊賦》,那真是天開日耀雲雨歡。

當時作為翰林待詔在承明殿裡,朝廷中人都稱讚我有揚雄之才,文章可觀。

皇上還敕賜我兩匹飛龍天馬,黃金打的絡頭,白玉做的鞍,威風極了。

可是好日子不長,浮雲蔽日,小人獻讒,我一去不返;佞臣陷害,總像那蕭瑟的秋風力摧紫色蘭花。

我頭戴道士的角巾,向東出商山道去了洛陽;邊采秀花,邊行路,邊歌詠芝草。

路上人都笑說我是商山四皓。兩君分手以來,情況還好嗎?

聽說金陵是個虎踞龍盤之地,還可以與謝脁將軍一同北望長安。

秋浦山巒重疊,千峰夾一水,更有五松名山四季清涼,可消夏寒。

銅礦井煉銅爐,熱騰九天,仿佛當年黃帝在荊山前鑄鼎。

陶安公精神矍鑠,呼喚赤電火神,神態跋扈,飛揚紫煙。

這裡可不是久留之處,來這裡是為了煉燒金丹,飛升列仙。

我愛聽松風且喜松下高臥,颼颼清風吹盡炎氣。

登崖獨立,放眼望九州,欲奏陽春白雪,有誰相和?

聽說你往年游謁錦城成都,章仇兼瓊尚書對你佩服得不得了,對你倒屣相迎。

並飛書奏章向明主皇上推薦你,天子還下詔天書降下恩榮。

可你卻傲然不願去當官,至今到處都傳揚你高尚的名字。

夫子你的文章舉世奇絕,你在五松山的新作天下推舉。吾可不敢說我是謝脁,你是袁宏,但異代風流各一時,各領時代風騷。

和你相逢,其樂無窮,卷捲袖口,咱們拂着白雲彈琴,先彈奏一曲《三峽流泉》的音樂。

從此一別,我要去武陵山了。去那裡以後,桃花春水深,恐怕難以再見了!

作者簡介

李白[3](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屈原之後最具個性特色、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美譽,與杜甫並稱「李杜」。其詩以抒情為主,表現出蔑視權貴的傲岸精神,對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於描繪自然景色,表達對祖國山河的熱愛。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善於從民間文藝和神話傳說中吸取營養和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瑋絢爛的色彩,達到盛唐詩歌藝術的巔峰。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30卷。

李白出生。字太白。其生地尚無確說。但一般認為唐劍南道綿州(巴西郡)昌隆(後避玄宗諱改為昌明)為其故鄉。其家世、家族皆不詳。

據《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聖皇帝(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按照這個說法李白與李唐諸王同宗,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同輩族弟。亦有說其祖是李建成或李元吉;據《舊唐書》記載,李白之父李客為任城尉。

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成就為最高。其歌行,完全打破詩歌創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無依傍,筆法多端,達到了任隨性之而變幻莫測、搖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絕句自然明快,飄逸瀟灑,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在盛唐詩人中,王維孟浩然長於五絕,王昌齡等七絕寫得很好,兼長五絕與七絕而且同臻極境的,只有李白一人。[4]

視頻

走進詩人李白

詩人李白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