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三套人民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三套人民幣

中 文 名:第三套人民幣

外 文 名:The third series of RMB

發行地點:中國人民銀行

發行日期:1962年4月20日


第三套人民幣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的。與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相等,並在市場上與之混合流通。這套人民幣與第二套人民幣相比,取消了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保留了1分、2分、5分紙幣。

紙幣中「中國人民銀行」六字是由馬文蔚先生所書寫。票面上兩方印章分別為「行長之章」和「副行長章」。紙幣背面印有用漢語拼音、蒙古文、維吾爾文、藏文、壯文書寫的「中國人民銀行」字樣。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20日發行棗紅色1角紙幣起,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前後歷時38年。


發行背景

第三套人民幣先後共發行7種面額、8種原版、9種票券。如果按冠號、印製工藝和鈔紙的不同,至少可細分為24種。

第三套人民幣從1955年就開始組織調查,制定方案。1959年1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第一次向國務院上報關於更換新版人民幣的請示,2月14日,又將新版人民幣設計畫稿的主題思想上報中央政治局各位領導審閱,周總理作了十分詳細認真的批示,提出了很多意見。在中央美術學院和中央工藝美術學院專家羅工柳、王式廓、周令釗、侯一民、陳若菊、鄧澎等主持下,組成由印製系統專業技術人員張作棟、石大振、賈鴻勛、劉延年、沈乃鎔等參加的設計繪製小組。經過美術專家和印製專業技術人員的密切合作,反覆修改,設計出了新方案。1959年6月6日,中國人民銀行總行再次上報設計修改稿。

這期間,除10元券和5角券外,其他面額的票券設計方案均被批准並已陸續投入生產。10元券因正背面圖案及水印內容沒有確定,其方案經反覆修改,直至1965年6月18日才被中央批准,故年號也改成了「1965」年;5角券因1959年周總理審批設計稿時提出「角券中是否用一個輕工業」的意見,也一直沒有定稿,至1972年7月24日才上報設計稿樣,7月26日國務院批准。因此票面年份也改成了「1972年」。第三套人民幣上的漢字行名仍沿用馬文蔚的書體,但漢字面值改成了印刷宋體字。


第三套人民幣根據國務院批准的設計圖案,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組織吳彭越、鞠文俊、林文藝、劉國棟、趙亞雲、蘇席華、王雪林、高增基、賈緒豐、張永信等著名雕刻師共同會戰,充分發揮各自雕刻特長,手工雕刻與機器雕刻相結合,使第三套人民幣的藝術性和防偽性更為突出,其代表性作品是吳彭越雕刻的5元券正面的煉鋼工人和鞠文俊雕刻的1元券背面的天山放牧圖。為高質量高速度地印製第三套人民幣,及時滿足市場流通需要,印製系統的工程技術人員沈永斌、李根緒、劉正祥、柳溥慶、陳彭年、鮑振增等和有關單位技術人員通力合作,突破了印製設備的技術難關,同時造出了我國自己的水印鈔票紙,如空心五角星布幣混合滿版水印、國旗五角星滿版水印和天安門固定水印,均由袁榮廣和鄭新臣設計雕刻。從此結束了我國貨幣生產依賴外國的歷史。

第三套人民幣較第二套人民幣又有新的特點:

一是主題思想鮮明。內容相互呼應,極富民族特色,象徵文化教育新改革。1元券正面為女拖拉機手圖,象徵農業為基礎,背面的羊群象徵發展畜牧業;2元券正面為車床工人圖,象徵工業為主導5元券正面為煉鋼工人圖,象徵工業以鋼為綱;2、5元券背面的石油礦井和露天煤礦象徵發展能源工業;10元券正面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象徵人民參政議政,當家做主人,背面以紅色牡丹花和彩帶襯托天安門,象徵偉大祖國的富強和團結。

二是進一步打破了邊框式設計思想。輔幣除最初設計的棗紅色1角券仍保留了變形的底邊框外,全部取消了邊框,成為開放式構圖。這樣,在較小的票面上顯得畫面開闊、深遠。

三是色彩豐富。第二套人民幣由於印刷技術所限,基本上是單色的,這樣的票面既不夠美觀,也不利於防偽。第三套人民幣的票面除了有一個基本色調外,還採用了多色印刷技術,這就使得畫面色調活潑、豐富,又提高了防偽性能。

四是增設了壯文,調整了四種少數民族文字的排序和印製位置。四種少數民族文字印製位置也根據票面圖案布局進行了重新調整。

五是縮小了票幅。

六是畫面設計和先進技術相結合。

 

發行時間

第三套人民幣各券別發行時間

  • 1962年4月20日:發行1960版1角紙幣;
  • 1964年4月15日:發行1960版2元及1962版2角紙幣;
  • 1966年1月10日:發行1965版10元及1962版1角紙幣;
  • 1967年12月15日:發行換色1962版1角紙幣;
  • 1969年10月20日:發行1960版1元及5元紙幣;
  • 1974年1月5日:發行1972版5角紙幣;
  • 1980年4月5日:發行1角、2角、5角和1元硬幣。

未發行幣種

中國人民銀行曾印製1990年版的1元及2元紙幣,由於當時第四版人民幣已大量發行,以及第三版人民幣即將停用等原因,未發行即被銀行收回,僅有極少量流入市場。

第三套人民幣共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面額、9種版別,其中1角券別有3種、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有1種。1966年和1967年,又先後兩次對1角紙幣進行改版,主要是增加滿版水印,調整背面顏色。總的可細分為30餘種。

設計理念

第三套人民幣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中國國民經濟以農業為基礎,以工業為主導,農輕重工並舉的方針。在印製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風格。製版過程中,精雕細刻,機器和傳統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紙幅較小,圖案美觀大方。為了促進工農業發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眾使用,經國務院批准,中國人民銀行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行第三套人民幣。規定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為1:1,即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票面額等值,並在市場上混合流通。 對這套人民幣紙幣的設計、印刷,中央和國務院都很重視,周恩來總理還作了具體指示。他指出原設計稿的畫面面積太大,不太像票子;色彩太鮮艷,不夠協調;人像一般化,個性不突出。有些票子的背面圖是應該互相掉換,如原5元券的背面圖景是「石油礦井」,原2元券的背面圖景是「露天煤礦」,兩者互相掉換,以「露天煤礦」用作5元券的背面圖景與其正面煉鋼圖景配套,以「石油礦井」用作2元券的背面圖景與其正面機械工業圖景配套,這樣更為合理;原設計稿中1角券圖景為「幹部參加勞動」,考慮到1角的票子學生們可能用得多些,要求改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圖景;連1元券稿樣中有一處漢語拼音錯誤,也被周恩來指明改正。搞樣版設計時,邀請了中央美術學院、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著名教授進行座談,聽取意見。因此,這套人民幣的質量有了較大提高。 [1]

流通情況

第三套人民幣於1962年4月20日開始陸續發行,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38年2月10天。

這套人民幣面額有1角、2角、5角、1元、2元、5元、10元7種,分幣仍採用第二套的。1980年4月15日,國務院又批准中國人民銀行發行1角、2角、5角、1元4種金屬人民幣,材質1角、2角、5角為銅鋅合金,1元幣為銅鎳合金。這4種金屬幣當時主要是對國外旅遊者銷售,以增加外匯收入,國內只是象徵性地發行。至此,經過18年的調整、更換,第三套人民幣共發行7種面額,13種版別,分別是1角券(幣)4種、2角券(幣)2種、5角券(幣)2 種、1元券(幣)2種、2元券1種、5元券1種、10元券1種。1960年4月20日發行的人民幣共有兩種面額,其中1956年版棕色5元券是第二套人民幣的最後一個券種,而1961年版棗紅色1角券則是第三套人民幣開始發行的標誌。1964年4月15日,深綠色2元券和墨綠色2角券同時發行。由於1962年版1角券背面顏色和1962年版2角券背面顏色近似,不太容易辨認,1967年12月15日調整了1962年版1角券背面顏色,重新發行了1962年版1角券,將其背面顏色由深棕、淺綠改為醬紫、桔黃。1974年1月5日,發行1972年版5角券,這是第三套人民幣的最後一個年版號。 1角券正面原為"幹部參加勞動"圖景,後改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圖景;背面圖案為國徽、菊花。主色調共有棗紅色、深棕、淺綠、醬紫、桔黃五種。

2角券正面為武漢長江大橋;背面圖案為國徽、牡丹花,主色墨綠色。

5角券正面為紡織廠生產圖;背面圖案為國徽、棉花和梅花,主色青蓮色。

1元券正面為女拖拉機手圖,象徵農業為基礎;背面圖案為國徽、放牧圖,象徵發展畜牧業;主色深紅色。

2元券正面為車床工人圖,俗稱「車工」,象徵工業為主導;背面為國徽、石油礦井,象徵發展能源工業;主色深綠色。

5元券正面為煉鋼工人圖,俗稱「煉鋼五元」,象徵工業「以鋼為綱」;背面為國徽露天煤礦,象徵發展能源工業;主色深棕色。

10元券正面為 「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象徵人民參政議政;背面圖案為天安門城樓。主色黑色。俗稱「大團結」。

這套人民幣自60年代發行以來,一直流通至2000年,是迄今流通時間最長的一套人民幣,對促進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先後共發行7種面額、8種原版、9種票券。如果按冠號、印製工藝和鈔紙的不同,至少可進一步細分為30餘種。部分發行較早、發行量稀少的幣種,早已成為收藏界的熱門。

特點

第三套人民幣較第二套人民幣又有新的特點:

1、設計思想鮮明

兩種原版的1角券正面均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圖,只是一個是側視圖,一個是正視圖,象徵文化教育新改革;三種面額角券背面分別採用菊花、牡丹花、梅花、棉花等組成的圖案,象徵社會主義文化、科學、藝術百花齊放,欣欣向榮。1元券正面為女拖拉機手圖,象徵農業為基礎,背面的羊群象徵發展畜牧業;2元券正面為車床工人圖,象徵工業為主導;5元券正面為煉鋼工人圖;2元、5元券背面的石油礦井和露天煤礦象徵發展能源工業;10元券正面為「人民代表步出大會堂」圖,象徵人民參政議政,當家做主;背面以紅色牡丹花和彩帶襯托天安門,象徵偉大祖國的富強和團結。 進一步打破了「邊框式」的構圖思想。我國舊式鈔票的設計思想是封閉式的,圖案全部被圍在一個矩形花框內。在設計第二套人民幣時,已經做了一些打破這種模式的嘗試,改為上下邊框,實踐證明這種嘗試是成功的。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做了更大膽的突破:主幣取消了上邊框,下邊框也有較大變形,成為富有民族風格的圖案。 調整了少數民族文字的排序和印製位置,四種少數民族文字印製位置根據票面圖案布局進行了重新調整。同時,適當縮小了票幅。

2、先進技術

20世紀50年代,國際印鈔業已較多地使用了一些機雕、接線等新技術,這些在第三套人民幣的設計中廣泛應用。


參考資料

  1. 第三套人民幣簡介,新浪網,2009年08月0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