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第一次去南方(姜開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第一次去南方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第一次去南方》中國當代作家姜開榮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第一次去南方

1971年的10月份,燃料化學工業部根據國內具體情況,召開了以「酸渣煉鐵綜合利用為內容的座談會」。主要是想通過這次座談會,總結一下煉鐵廠以廢棄物為原料煉鐵好辦法,從而推廣先進的經驗,吸取教訓,使一些企業少走彎路。因當時出現了「九一三事件」,導致會期延遲,11月下旬,才在河北省束鹿縣召開。與會的代表有來自國內的北京鋼鐵研究院、鞍山鋼鐵研究院、包頭鋼鐵研究院、上海鋼鐵研究院等著名的專業院所,也有來自大型化工企業的,如化工部南化院酸渣煉鐵廠、大連硫酸廠酸渣煉鐵廠等。我們廠與會代表交流的主題是:《磁選法提高酸渣品位的探討》。會議進行了三天,安達這次參加會議的一共是四個人,帶隊的是車間的書記胥振忠、焦炭燒結工段的段長王興海、化驗室的劉洪昌和我。我們的會址就設在縣委招待所,那個年代河北束鹿縣委招待所是一個平房,房間裡沒有暖氣,燒爐子。爐子是用磚搭建的,約有70公分高,爐膛的收口處在上方留有很小的一個小圓洞(大約有7~8公分的直徑),當柴草和煤球從爐門填入後,就將一個類似舊式的喊話筒狀的鐵皮做的東西照在爐膛的收口處,上面與一個煙囪連接好防止往屋裡冒煙。點着燒過十幾分鐘後,服務人員便將類似喊話筒狀的鐵皮筒移開,這樣可以節省耗煤量。午間休息的時候,劉洪昌願意燒爐子,總是自己拿着小鐵戳子到外面收來一些煤球添進爐膛,為了讓它燃燒的充分,蹲在地上扒爐灰透爐箅子,我和王興海屬於懶蟲,仰臉躺在床上看熱鬧。為了通風小劉敞開了門縫。王興海躺着躺着睡着了。我正準備迷糊的時候,只覺得有一股燒棉花和布料的氣味往鼻子裡鑽,開始以為是煤球的氣味,可是當我仔細一看劉洪昌蹲在地上正在撿煤核,一股藍煙順着他的腳底下往外冒,在門縫進來的風的吹動下直奔屋裡跑。我警覺到是他的鞋被燒着了。我趕緊喊:劉洪昌!你看什麼東西被燒着了?他一開始沒聽見,當我再次喊叫的時候他才恍然大悟,仔細一看,原來是在他下蹲的時候棉褲腿比較長,正好接觸到了腳底下熾熱的煤渣被引燃了。這時我趕緊蹦下床拿起毛巾,在水盆里蘸了一下遞給劉洪昌,他趕緊往褲腳上擦拭。就這樣,一場火災險些釀成。

會後,在我們一再要求下,胥書記帶領我們以訪問寶鋼和上海硫酸廠的名義南下去了大都市——上海。在通往上海的過程中,我們是在南京西站進行中轉。記得到南京西站的時間是早晨5點多鐘。我和劉洪昌想出去方便一下,於是由胥書記和王興海看住包裹,我和劉洪昌就走出了南京西客站的候車室。由於天剛蒙蒙亮,新建的客站外面還很荒涼,對面約百米外似乎是個湖泊,在近三十米處種着一排稀稀拉拉的小樹,於是我們決定就在此處方便(夜間無人)。當我們走到小樹下時,就感到地面被落葉厚厚地鋪了一層,踩上去如同踩在海綿上似的。我正想方便時,只聽走在前邊的劉洪昌「哎呀!哎呀!」地叫起來,一放眼看去,只見跨路邊小溝時,不小心腿已經陷進爛泥里了。當我去幫他時,他已跳出了泥坑。這時我才發現,那是被樹葉遮擋住的小泥水坑。我趕緊跑回候車廳,給劉洪昌找備用鞋。還沒等我開口胥書記便說,咋地了?是否掉進「玄武湖」了?我笑笑沒吱聲,心想,這老頭,你咋知道的。我們在南京停留了兩天,主要是去南化公司大廠鎮進行參觀學習。當我們路過南京長江大橋站時,特意下車對這一中國建橋史上跡進行了參觀。該橋是1968年建成通車的,當時匯集了全國的橋樑專家,嚴把質量關。它是由我國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座長江大橋,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橋頭的三面紅旗和雕塑。據說,大橋建成通車後,時為司令員的許世友將軍,曾調來百輛坦克,同時開過橋面,以檢驗大橋質量。後來雖然南京長江二橋、三橋等跨江橋先後建成,不過南京長江大橋承受的壓力依然很大。因為該橋不收過橋費,行車路線短等原因,很多車都集中走該橋,包括一些重載車輛。幾年前,圍繞南京長江大橋爭議不斷。因橋身淨空只有高度24米,萬噸油輪無法通行。甚至有人建議將橋炸掉。除此,橋面和基座等處均有不同程度破損。兩千年以來,大橋經歷了多次修補。[1]

作者簡介

姜開榮,化學分析高級工程師,自幼酷愛繪畫,曾先後獲得慶祝建國50周年,黑龍江省化工系統《職工才藝展》一等獎。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