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鼠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竹鼠科 |
竹鼠科(拉丁文名:rhizomyidae)齧齒目的一科。包括亞洲的竹鼠(rhizomys)、小竹鼠(cannomys)和非洲的速掘鼠(tachyoryctes),是適應地下穴居的嚙齒類 。
簡介
竹鼠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向南可到達馬來西亞和蘇門達臘,常生活於竹林中,喜食竹子的地下莖和竹筍,體型肥大,體重可達600~800克。小竹鼠體型較小,分布於從緬甸、泰國到尼泊爾、不丹一帶,並出現於中緬邊境地區。速掘鼠又稱非洲竹鼠,分布於東非,對地下生活的齧齒目的1科。通稱竹鼠,因主要吃竹而得名。多為中小型種類,一般體長在16~23厘米之間,但個別種類,如大竹鼠的體長可達45厘米;頭圓眼小,耳隱於皮內;尾與四肢均短,趾強爪尖;全身披長毛,但尾無毛或短而稀;頭骨粗狀堅實,顴弓外擴,骨脊高起,肌肉發達;上門齒特別粗大,共有16顆牙齒。棲息於非洲東部和亞洲南部的熱帶與亞熱帶森林、灌叢和竹林中。全世界計有3屬6種:非洲竹鼠屬2種,為東非的特有種;竹鼠屬3種,小竹鼠屬1種,為亞洲特有,見於中國南部。
評價
最常見的為中華竹鼠,主要分布在中國甘肅南部,陝西秦嶺、湖北、安徽大別山區及以南各省和自治區,亞洲還見於緬甸北部。體長約25~30厘米,重600~800克;全身被柔軟的長毛;頰、背部及體側毛一色,均棕灰色,帶光澤,針毛無白色長毛尖;腹毛稀,比背色淡。棲息於竹林、馬尾松林及山地陽坡草叢下,營地下生活。洞道淺,距地面僅20~30厘米,洞道土堆在洞口處,並常用土封住洞口。洞中巢穴常鋪以竹枝、竹葉和枯草。喜食竹類的地下莖、竹筍、也吃其他植物。全年可見到幼鼠,繁殖次數不詳,每胎生3~8仔。[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