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時我們怎麼過正月(李彥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童年時我們怎麼過正月》是中國當代作家李彥良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童年時我們怎麼過正月
傳統的正月里節日很多,而且每個節日都有不同的說辭,還有約定俗成的規矩儀式,讓孩子們覺得不只感到快樂,也覺得有意思,還不容易忘記。
初一是大年,是一年中最大的節。逢到大年初一,再窮的人家,做爹媽都要想盡一切辦法讓孩子愉快,穿衣戴帽,不是新的,也得乾乾淨淨。家長還會再三叮嚀孩子,大年初一當天不管遇到什麼不愉快的事,也不許哭鼻子流眼淚。清晨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洗涮穿戴整齊到大門外放鞭炮後對着家譜磕頭祭祖。所謂家譜就是一幅填寫着過世先祖名諱的布掛。布掛的頂端畫有氏族宗親的牌位,寫明本家族的姓氏和世序。中間是以世序排列的本家族的世系故親的名諱。底下則是祠堂院落的大門,有台階,有對聯,有守門的獅子,隔着圍牆,院子裡面有蒼松翠柏,有過道廳堂。將上中下三部分連起來看,仿佛一個井然有序的陵園。有的人家即使沒有家譜,也得寫個先祖的位牌擺在供桌上。跪拜時有年長者燃燭燒香焚紙,號令大家跪下,而後講追思先祖功德感謝前賢庇蔭的話語,表示不忘家風家繼。還要講幾句對晚輩文明的吉利話,以示祝福。跪拜結束後,長輩給孩子們發壓歲錢,孩子們自然都喜氣洋洋的。莊重的儀式感會讓孩子們懂得自己從哪來,該怎麼活。儘管我年幼,還不認得字,但爹也要給我講家譜上的內容,並告訴我哪個名字是我過世的祖父母和曾祖父母。在我長大後,特別是老了之後覺得在童年經歷的這種大年祭祖儀式對自己的成長至關重要。那樣做並不是封建迷信,其實是進行家庭教育。遺憾的是隨着「文革」的「破四舊」,好多人家的家譜被燒了,大年祭祖的跪拜儀式也被中斷了。如今,隨着老百姓日子的越來越好過,追求和享受物質方面的吃喝玩樂,比穿比戴似乎成了過年的主題了。當我把小時候過年的故事講給人聽的時候,免不了有人笑話我是「農耕文化遺留下來的老古董」。但我還是正兒八經地告訴孩子們,中國的大年,為什麼叫「春節」,其根本就起源於古老的農耕希望。即使現在的社會已經進入到了所謂的「網絡」文化階段,人也得吃五穀,也離不開家庭親情的關愛和家族家風的薰染。即使你覺得「跪拜」是「舊禮節」,可在大年初一聽聽家長講本家族的好家風也不是什麼壞事。離開了農耕文化,也就離開了自然的天道。丟掉了祭祖的儀式,一整天地吃喝玩樂,中國的大年初一說不定會慢慢地變成一個單純的娛樂性的日子,那樣的年,還有中國傳統的年味嗎?
正月初二,是出嫁閨女回娘家「拜爹娘」的日子,與人們互相走親戚統稱為「拜節」。帶的禮品,儘管只是幾個饅頭,可也覺得很必要和十分貴重。假如回娘家的閨女有個毛驢騎着,那也就夠體面了。如果誰家女婿騎個自行車帶着閨女來給丈人家拜節了,那就足讓鄰里羨慕,也是村子裡的大新聞了。初二那天,多數人家是閨女女婿和外甥同行,閨女多的人家則如是趕廟,姐妹們聚會,孩子們熱鬧,自然有說不出的高興。我呢?也要帶着饅頭跟在媽的屁股後邊蹦蹦跳跳地去給外婆拜節。進門後把饅頭擺在家譜前的供桌上,必須先給毛家家譜,給外公外婆磕頭,磕頭的規矩是不准嬉笑,還必須得五體(雙膝,雙手和前額頭)投地。給誰磕頭必須叫應,讓對方聽着,然後招呼長輩坐下。說「姥爺,我給您磕頭啦」,或者「姥娘,我給您磕頭了」,但又不能夠在長輩的臉前頭磕,叫應後,就對着家譜跪倒。據大人們說「正朝着老輩人的臉下跪不禮貌,會折損人家的陽壽」。如果誰家孩子面對面給長輩磕頭了,是「傻氣」的表現。等把這個跪拜禮完成後,媽才讓我去和表弟表妹們玩。記得那年年幼而長相可愛的三表弟見我們跪下了,他也跟着我們跪下了,樂的全家老少都誇他孝順,都親他,還不很會說話的他樂得直跳。跪拜完畢,我們幾個孩子就圍在一起講故事,叨笑話,繞口令,或跟着年齡稍大點的貴娥姨姨寫字和打算盤。因為我們家離得外婆家近,所以我們一般不吃外婆家的午飯,我就又跟着媽媽回家了。長大後慢慢悟到,正月初二出嫁閨女回娘家「拜節」那個約定俗成的規矩實在是好,對於女人來講,初一在婆家忙乎,初二到娘家看望,也算公道公平。出嫁的閨女回家拜謝養育自己的爹娘,順理成章。況且不管是「姑表親,連着筋」,還是「姨表親,連着襟」,假如不是每年的正月初二見見面,那姑表姨表之間的親戚們,不都不認識了嗎?至於親戚們之間的互相「拜節」,除了「初五」那天不出門外,哪天也成,人們多在「三、六、九」的日子裡出行,意在於圖「吉利」。平時里沒有機會出門的孩子們在正月里跟着家長「拜節」,就如同過節一樣,長見識,開眼界,學禮貌,孩子們自然也開心。古往今來,人們利用正月的農閒,帶着孩子在親朋戚友之間互相走動走動,以示親近,實在是個教育孩子,更是維繫家族和親友關係的好習慣。
正月初三,是「馬王爺」的生日。據說馬王爺是趙匡胤在沒有得帝之前,流浪到太行山里,留給一個相好的女子的紀念品,他長着三隻眼,行俠仗義,憐貧助弱,不慕官宦。趙匡胤得了天下後,就封他為「馬王爺」了,掌管着牛、馬、驢、騾等大牲畜。牛、馬、驢、騾本來都是莊稼人做活的重要夥伴,人過年了,也該讓它們在正月里歇一歇了,初三那天不只祭奠「馬王爺」,還給家裡豢養的大牲畜拌頓好草料。那一天裁縫也要忌用針剪,原因是怕扎瞎馬王爺的眼,流年不吉利。所以,媽媽在初二的晚上就把針和剪都藏起來了,怕我到第二天忘了,亂剪胡縫。此事,我記得特別深刻。長大些後,我對媽說:「初三忌用針剪,大概是讓女人們多偷偷懶哇,祭奠什麼馬王爺?」媽說:「老古時候的人就是這麼傳的,別人咋,咱也咋就是了。」後來,家裡不養驢了,也就把初三給馬王爺過節,忌用針剪的事都淡忘了。
作者簡介
李彥良,山西昔陽人,1948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