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童年二三事(吳偉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童年二三事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童年二三事》中國當代作家吳偉中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童年二三事

時光匆匆挪移,如白駒過隙;歲月靜靜流淌,如東逝江水。彈指一揮間我已近知天命之年,我時常感嘆:「為何花有重開日,人卻從無再少年。」童年的確一去不復返了!

——題記

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華,它天真無邪、無憂無慮,嘗遍了家庭的美味佳肴,享盡了親人的百般呵護,無須承受學習的煩惱,無須承擔生活的壓力。

童年的些許往事如粒粒珍珠熠熠生輝,像奇珍異寶光彩奪目,令我回味無窮,令我留戀不已,令我沉醉其中!

捕豆蟲

爺爺那年種了大片的黃豆,豆株已經沒腰高了,豆莢飽滿,鬱鬱蔥蔥,卻忽然生出了許多豆蟲。

豆蟲是豆天蛾的幼蟲,雖然長着兩顆大大的門牙,醜陋的嘴臉看起來一副凶神惡煞的樣子,但我卻從不害怕。我時常玩弄豆蟲於股掌之間,將豆蟲捉來放在地上,起初,豆蟲紋絲不動,用手指輕輕一戳,它便驀然反轉身體,我又一戳,它又把身體折回,動作之迅速簡直可以用毫秒來計算,它有時會吐出綠色的口水,有時會拉出顆粒的糞便,卻從不會咬人,憨態可掬的樣子,特別可愛,令人發笑。

「買農藥是沒有錢的,那就全家人齊上陣去捉豆蟲吧!」爺爺說,奶奶為我縫製了一個有着長長挎帶的布袋,我將挎帶斜背在肩上,騰出兩隻手來。

豆葉是綠色的,豆蟲也是綠色的,豆蟲有天然的保護色,混雜在相同顏色的豆葉之間,真的很難區分,但對於眼疾手快的我並不在話下,我能從紛繁蕪雜的綠葉中敏銳的發現豆蟲。

雖然它的一雙雙毛茸茸的小腳會緊緊的吸附着豆葉,但那卻無濟於事,我會用手牢牢的抓住它臃腫的身軀,將它從豆葉上剝離,然後惡狠狠的將它摔到布袋之中。

隨身的布袋需要時常抖一抖,以防捉住的豆蟲又逃之夭夭。瘦小敏捷的我靈活地在豆地的行壟之間穿梭,在保證不損毀豆苗的情況下,我用極高的效率捕捉着豆蟲,一會兒便收穫滿滿了。

據說南方人有吃豆蟲的生活習慣,因為豆蟲是一種高營養食材,它含有大量優質蛋白質,脂肪含量又特別低,且別有一番風味。但在我們當地,捉到的豆蟲是從來不吃的,找一處偏僻的角落,挖一個很深的土坑,將捕捉的豆蟲置於其中,再蓋上厚厚的土,用腳踩實,害蟲的一生便就此了結了。

捉知了猴

終於盼到放暑假了,我欣喜不已,便去姥姥家住了一段日子。姥姥家的村子,離我村並不遠,整村的地基特別高,姥姥家的小院裡土地肥沃,種了好多的榆樹。

知了猴是蟬的幼蟲,據說在地下要住四五年的時間才能長大,鑽出地面羽化為蟬。暑假的那段時光,正好是知了猴破土而出的時節,姥爺總是將小院打掃的乾乾淨淨,沒有一棵雜草,這十分方便我捕捉知了猴。

天快要黑下來的時候,我便貓着腰在姥姥家的院子裡來來回回地巡視地面。

知了猴洞口與螞蟻洞口非常相似,很容易混淆,螞蟻洞是上下一般粗的,知了猴洞上面開口小,下面卻十分寬闊。我伸出食指朝洞口輕輕一戳,戳不動且地面上只留下指甲痕跡的便是螞蟻洞了;洞口陡然變大的便是知了猴洞了。

找了好久,忽然發現一個知了猴洞,真有一種如獲至寶的感覺,接下來就是將知了猴從洞中取出來了。

如果知了猴洞不深,把手指伸進洞中,當知了猴的前足惡狠狠的勾住我的手指的時候,我便忍着疼痛把手指從洞中緩緩拿出,知了猴便隨着手指顯露於地面了。

如果知了猴洞很深,那就麻煩一些,可以用一根細長的樹枝直直的插入洞中,當知了猴的前足勾住樹枝時,慢慢的將樹枝提起來。如果用樹枝提呀提,卻總是無能為力,那就只能用鏟子或鐵鍬來幫忙了。

捉住的知了猴,我會迅速的將它放到隨身攜帶的玻璃罐頭瓶里,罐頭瓶里早存了一些清水,知了猴在水中竭力掙扎,一會兒便不動了。

當傍晚的夜色漸漸黑下來的時候,知了猴便自覺的破土而出,這時就要轉移到樹幹上去尋找了。知了猴的身體是豐腴的,在光滑的樹幹上那顯眼的凸起便是。

當夜幕降臨的時候,就要亮起手電筒。我非常靈活的操縱着手電筒的光束,給每一棵樹來一個「光浴」,光束從下往上在樹幹上緩慢移動,忽而又跑到這棵樹的另一側也照一照。我看的又迅速又仔細,發現一個知了猴後驚喜不已,有時甚至是尖叫。偶爾知了猴會爬的很高,我敏捷的像只猴子,爬上高高的大樹,手到擒來。

我不只在姥姥家的院子裡尋找,左鄰右舍,其他人家的院子,我統統都去。

瓶子裡的知了猴漸漸變多了,姥姥將這些知了猴淘洗乾淨,放在鹽水裡泡一晚上,第二天,裹上雞蛋或者麵粉,放在油里炸一炸,即刻清香四溢,我急不可耐的抓一個扔進口中,縱使燙的舌頭髮痛,仍品嘗着,回味着這世間少有的美味

童年的往事浩如煙海,至今思來仍歷歷在目,似在昨日,卻只能在回憶中與之相聚,卻只能在中與之重逢。

永遠回不去的童年啊,令我神往,令我迷戀,令我陶醉![1]

作者簡介

吳偉中,男,中共黨員,教師,文學愛好者,曾在「學習強國」和「學習強國」山東平台發表文章兩篇。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