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童大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童大林
出生 福建省廈門市
逝世 2010年
職業 經濟學家
知名作品中國農業發展問題討論集
在歷史的轉折中
中國城市發展戰略
改革的腳步
當代資本主義引論

童大林(1918~2010),福建廈門人。1934年參加革命活動和抗日救亡運動,1938年到延安。曾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國家科委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總幹事、中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等。主要著作:《中國農業發展問題討論集》、《在歷史的轉折中》、《中國城市發展戰略》、《改革的腳步》、《當代資本主義引論》(合著)、《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人類新時代》、》、《春雨行》、《黃金國土》等。中共十二屆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1]

個人履歷

童大林,福建省廈門市人,

  • 1918年出生,初中畢業。中共黨員。
  • 1934-1937年在廈門、參加地下革命活動和抗日救亡運動。
  • 1938年2月由香港奔赴延安。
  • 1938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從事青年工作、農村工作、宣傳工作等。
  • 1938年起,在中央青委、陝甘寧邊區青救會工作,任延安市青聯副主席。
  • 1939年任西北青年戰地工作團第五團指導員,赴晉東南根據地。
  • 1941年參加延安文藝座談會。
  • 1946年赴東北,參加土地改革,任過區委書記、區長、中共青岡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 1948-1954年任《黑龍江日報》總編輯,任秘書長。
  •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歷任中共中央東北局宣傳部處長。
  • 1954年以後,在中共中央宣傳部工作,任辦公室主任、秘書長。
  • 1960年倡辦北京景山學校。
  • 1976年粉碎「四人幫」以後,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黨組成員;國家科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 1982年,童大林擔任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積極組織、領導擬訂全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總體設計方案,籌劃和指導全國經濟體制改革工作,為促進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確立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是中共十二屆代表大會代表。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體改研究會顧問,中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

因病於2010年6月22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1歲。 [2]

童大林原圖鏈接

人物生平

革命時期

童大林,出生於福建廈門市,家境貧苦,未讀完初中,15歲便參加革命。1938年2月赴延安,入陝北公學,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擔任過中央青委宣傳幹事、延安市青聯宣傳部部長和市青聯副主席。大砭溝口的大型牆報《輕騎隊》,每刊出生活時事雜感,鋒利潑辣,頗具影響,童大林是創辦人之一。1946年被委派到東北地區搞土改,曾任縣委宣傳部長、區長和區委書記,後任《黑龍江日報》總編輯。

建設時期

1954年,童大林從中央東北局宣傳部秘書長任上進京,調至中共中央宣傳部任秘書長。他主抓的《宣教動態》,及時準確地反映了許多宣傳、教育工作新動態。針對我國基礎教育只重知識灌輸、忽視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弊端,他倡導創辦了北京景山學校,探索辦學新路。

文革時期

1966年「文革」風暴甫起,中宣部已經被毛澤東定性為「閻王殿」,童大林則成了「閻王」和「彭羅陸楊反黨集團」骨幹陸定一的幫凶,被關押在秦城監獄六年。

撥亂反正

1976年「四人幫」倒台後,童大林得以平反覆出,1977年3月擔任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同年10月國家科委恢復,又調任科委副主任、黨組副書記。這一時期,他先是受方毅的委託,抓緊着手建立政策研究隊伍,梳理在十年動亂中被顛倒了的科技政策;正值大刀闊斧的「撥亂反正」在各地鋪開,科技系統一時引領全國風氣之先。對於行施已久的「團結、教育、改造」知識分子的政策,童大林是最早提出質疑的領導幹部之一。他明確主張,應當把知識分子從「剝削階級」中分離出來,為此,多次召開中央黨校、人民日報社和教育系統等方面人士座談會,又與人合作撰寫題為「知識分子也是勞動者」的文章,在知識界反響熱烈。

科學大會

1977年9月,中央決定召開全國科學大會。童大林擔任會議籌備組副組長,分管文件起草組和簡報組,從大會方案的設計到組織實施,尤其是在組織鄧小平和郭沫若的講話稿起草中,均功不可沒。照鄧小平的指示,童大林等對講話稿做了數次修改,力求充分調動科技人員和全國人民幹勁,投身於「四化」建設。

真理標準

「文革」後思想政治方面最根本的撥亂反正,是1978年的「真理標準大討論」。討論尚在醞釀階段,童大林便與中央黨校《理論動態》組取得聯繫,表態支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文章在《光明日報》刊出,一石激起千層浪。在國務院副總理兼國家科委主任方毅的支持下,由童大林主持,國家科委和自然辯證法研究會聯合在全國率先召開了座談會,明確支持這篇重頭文章的觀點。

改革研究

1982年5月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成立,童大林被調任副主任、黨組成員。從領導崗位退下來後,他擔任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兼總幹事、中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等職,繼續積極為推動科技和經濟的改革開放立策建言。長期以來,科技事業在國內受不到重視,在一些地方甚至被視作一種消費事業。1988年鄧小平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之前童大林已明確提出「科學技術+第一書記=第一生產力」的命題,呼籲改變現狀。

大農業

針對計劃經濟時期推行的「以糧為綱」方針,童大林則鮮明地提出了「大農業思想」,包括發展多種經營、山區經濟和縣域經濟,主張農業生產必須走商品化道路。他與國務院農村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杜潤生等一起,到河北等省市的農村和科研單位調研,還率團到國外考察。在當時提出這樣的觀點和主張,表現出了理論上和實踐上的勇氣。

改革方向

堅定地主張經濟體制改革,必須以發展商品經濟作為改革的方向,這是童大林研究並吸收其他經濟學家的成果而形成的觀點。他反對把商品經濟與資本主義聯繫在一起,曾在許多場合發問:「難道社會主義就不要商品經濟?」當時受到不少人質疑和反對,但他並未動搖。在1982年中共十二大召開前夕,童大林給胡耀邦等中央領導寫信,申述自己的想法,最終在十二大的政治報告中,他的觀點主張得以體現。此後,他受著名經濟學家關於發展市場經濟觀點的啟發,身體力行思索考察;及至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後,以更大的熱情宣傳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多年來,童大林出版了《在歷史的轉折中》《中國城市發展戰略》《改革的腳步》《論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人類新時代》等論著,日本、新加坡等國政要也分別邀請他討論交流。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