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章氏遺書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章氏遺書》,綜合性獨撰叢書。17種,51卷。章學誠撰。有清道光十二年(1832)至十三年(1833)章華紱刊二種本;1922年吳興劉氏嘉業堂刻本;1936年商務印書館排印本。

本書收編於《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

內容簡介

章氏著書,以《史籍考》為最博,而《文史通義》為最精。所主「六經皆史」之說,意在矯正宋學空談義理、漢學專務考索兩種學風的流弊。當時《文史通義》每成一篇,即寫寄友人,因之傳錄多有異同。道光十二年(1832)次子華紱始編定為《文史通義》5卷,《外篇》3卷,《校讎通義》3卷,刊於大梁,即為本書2種本。其他著作不包括在內。此後山陰林氏,南海伍氏(崇曜),先後據大梁本翻刻,章氏曾孫小同(季真)復梓於貴陽,是為黔本。而大梁本旋為浙江書局所得,加以刊印。《文史通義》外其他著述,展轉為鄉人沈霞西、章氏族裔小雅(善慶)、石卿(壽慶,小雅兄)、醉六堂吳申甫、周萊仙所有。石卿又錄為副本。後經蕭穆以副本與周萊仙藏舊本,次第全校,復請蕭山王宗炎編次全書目錄,記其卷帙。王氏將此書定為30卷,凡《文史通義》內篇6卷,外篇3卷,《校讎通義》內篇3卷,外篇1卷,《文集》8卷,《湖北通志檢存稿》4卷,《外集》2卷,《湖北通志未成稿》1卷。別有《乙卯札記》、《丙辰札記》各1冊,《知非日札》1冊,《閱書隨札》1冊,章小雅又於錢塘丁氏抄得《信摭》1冊,均不在王氏所編遺書之內。事詳蕭穆《敬學類稿·章氏遺書》(載《國粹學報》第70期)。王編《遺書》稿1922年為烏程劉氏嘉業堂所得,劉氏又重加校訂凡30卷;復益以《信摭》、乙卯、丙辰《札記》、《知非日札》、《閱書隨札》、《永清縣誌》、《永清文征》、《和州志》,為《外編》18卷。劉氏又輯《補遺》、《附錄》各1卷,並附王秉恩撰《校記》1卷,共17種,51卷,匯刻行世。《章氏遺書》至此始粲然大備,可以從中窺見章氏學術的全貌。

作者介紹

章學誠(1738—1801),史學家、思想家。字實齋,號少岩。清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進士。官國子監典籍。主講定州定武、保定蓮池、歸德文正等書院。乾隆五十三年(1788)入湖廣總督畢沅幕府,贊助編纂《史籍考》、《續資治通鑑》、《湖北通志》等著作。嘉慶二年(1797)起,先後入浙江巡撫謝啟昆、南河河道總督潘錫恩幕府繼續從事《史籍考》的編纂。但迄未完成,稿亦散失。一生精力,用於講學、著述和編修方志。所著《文史通義》,與唐劉知幾的《史通》並稱史學理論名著。所修方志,有和州、亳州、永清諸志及《湖北通志》。對方志的性質、源流、作用、體例、編纂方法,均有其獨到的見解。

相關信息

名著是書籍中的精華。它標誌着人類認識發展的水平,影響乃至支配人們的思想和行動,影響乃至支配社會的各種實踐活動[1]。《世界百科名著大辭典》,在浩如煙海的書籍中,篩選出價值高、作用大、影響廣的一萬部名著,把它們匯集一起,根據科學文化知識體系的區別和聯繫加以分門別類,並逐部作出精要的詮釋。可以說,這是對科學文化的一次總結,是一項很有價值的科學文化建設工程。這部辭典是一部很有用的工具書[2]

視頻

章氏遺書 相關視頻

章益國:章學誠與中國史學的隱秘面(一)
章益國:章學誠與中國史學的隱秘面(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