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章化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章化鄉位於河南省舞陽縣西北部30公里處,距漯河市31公里,系三市三縣交界重鎮,西和平頂山葉縣接壤,北與許昌市襄縣隔河相望,交通便利。[1]

地理位置

章化鄉素有漯河開放"西大門"之稱,境內沙河、灰河橫穿全境,交通四通八達,東距許泌路10公里,西距許南路20公里,南距S241省道5公里,

漯平高速15公 里,章太路穿境而過、橫貫東西,地理位置優越,商貿優勢明顯,建有200多個標準的集貿市場、小商品交易市場和農牧產品交易市場,日交易額達18萬元,現已發展成為輻射周邊的邊貿重鎮。

相關介紹

全鄉總面積47.54平方千米(2017年),耕地面積4.1萬畝,轄章化村、康莊村、榆林村、孫郭莊村、梅灣村、軍李村、魏樓村、傅莊村、西魏村、店街村、劉莊村、河灣村、簡城村、大路孫村、繩劉村、任寨村、嶺謝村、朱左村、灣李村、趙莊村、嶺張村、老官李村、韓莊村、前古城村、後古城村、李吉東村、智王村、李吉西村28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176個村民小組,34007人(2017年),是個典型的農業大鄉。[2]

概況

章化鄉位於舞陽縣西北部,距縣城30千米,距漯河市31千米。西和平頂山葉縣接壤,北與許昌市襄縣隔河相望,面積47.54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4007人(2017年)。轄章化、康莊、榆林、孫郭莊、梅灣、軍李、魏樓、傅莊、西魏、店街、劉莊、河灣、簡城、大路孫、繩劉、任寨、嶺謝、朱左、灣李、趙莊、嶺張、老官李、韓莊、前古城、後古城、李吉東、智王、李吉西28個行政村,34個自然村,176個村民小組。沙河、灰河橫穿全境,東距許泌路10千米,西距許南路20千米,南距S241省道5千米,漯平高速15公 里,章太路穿境而過。古蹟有東不羹城遺址、簡襄王城遺址、章化寺龍山文化遺址,魏樓漢代墓群,簡城高樓、榆林地主宅院,創修梅灣河堤石壩碑、馮玉祥將軍治國安民碑等。

沿革

清末至民國初年,分屬章化台保和古城保。民國八年(1919年)屬定陵保。民國20年(1931年)屬第七區。民國31年(1942年)屬定陵鎮。1948年屬沙北縣第四區。1949年屬舞陽縣第九區。1958年屬北舞渡公社,1975年析置章化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47.3平方千米,人口3.4萬,轄章化、康莊、大路孫、趙莊、韓莊、西魏莊、店街、傅莊、魏樓、劉莊、河灣、簡城、軍李、灣李、繩劉、嶺張、任寨、榆林、老官李、孫郭莊、梅灣、朱左、嶺謝、前古城、後古城、智王、李吉西、李吉東28個行政村。

發展近狀

近年來,章化鄉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工業興鄉、特色富民、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主攻方向,按照"種、養、加"齊頭並進,"工、商、貿"共同發展的總體工作思路,緊扣一個中心,(經濟建設為中心),加強兩大建設(班子建設和黨員幹部隊伍建設),強化三個保證(大局穩定、干群團結、社會和諧),

深化四大工作(工業項目引進與增效、特色鄉鎮建設、新農村建設、城鎮化建設),在發展中促穩定,在穩定中求發展。目前,全鄉已形成以東兔(彩兔養殖)、西煙(煙葉種殖)、南果(石榴、斤柿、梨棗)、北加(紅薯、木材加工)、 中企(工業企業)的產業格局。

彩兔養殖發展迅猛,已初步形成以"招富"為龍頭的彩兔養殖場13座,存欄量達20萬隻;特色高效農業--煙葉,面積常年保持5000畝以上,是漯河市最大的優質煙種植基地,豫中優質煙主產區;全鄉名優、特、稀、林果面積2000畝,年產值達600萬元;項目建設成效顯著,目前全鄉擁有百萬元以上企業8家,其中300萬元以上企業2家,100萬元以上企業6家;50萬元以上企業5家,30萬元以上企業15家;

小城鎮建設呈現"三縱三橫一中心"的城鎮化格局,街道環境優美,各項配套設施齊全;全鄉境內公路總長達56公里,已基本上實現了村村通。目前,按照新農村建設標準,新培育知王、後古城、嶺張、軍李四個試點村,為下一步新農村建設在全鄉全面展開樹立了榜樣,總結了經驗、奠定了基礎,找到了發展路子。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