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章丘區龍山街道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章丘區龍山街道,位於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辦事處之東、武源河畔的台地上,因地勢隆起,宛如城垣,故稱「城子崖」。這裡土地肥沃,風景秀美,北與煙波浩淼的白雲湖相望,南與蒼翠綿亘的群山為鄰。[1]

中文名: 龍山

位 於: 章丘區西部

總面積: 92平方公里

特 點: 既具古城風韻、又充滿現代化氣息

地域簡介

章丘龍山街道位於章丘區西部,西依濟南市歷城區,東連棗園街道,南接聖井街道。總面積92平方公里,轄76個行政村,6萬人口,是一座既具古城風韻、又充滿現代化氣息的新城區。龍山歷史悠久,境內名勝古蹟頗多,城子崖遺址為「龍山文化」發祥地和當今重要考古基地。東平陵故城曾為濟南國、郡治所。龍山物產豐富,其中以香飄四方的歷代貢米——龍山小米最為著名。

龍山文化

龍山文化。境內城子崖遺址的發現和龍山文化的確立,是我國考古史上的里程碑。考古學家們將距今4800~4000年之間的這段歷史,稱之為龍山時代,是以黑陶為特徵的新石器時代文化,也稱之為「黑陶文化」。1928年,考古學家首次在今章丘龍山街道辦事處城子崖發現龍山黑陶,史學家稱之為「原始文化的瑰寶」。其中尤以蛋殼陶為絕品,「黑如漆、亮如鏡、硬如瓷、聲如磬、薄如紙」,堪稱東方藝術珍品,世界陶藝一絕。在世界陶藝中,唯有此地燒制出的陶器呈油亮的純黑色。龍山文化陶器造型精美,形態多樣,氣勢宏偉,高度多在50厘米以上,是同類器物的上乘之作。形制主要有碗、盂、筒形器、杯、盆、罐、鬲等。尤其是舉世聞名、薄如蛋殼的蛋殼陶高柄杯,通體為泥質黑色,光滑細膩,最薄出的盤口部分厚度僅為0.3~0.5毫米,個別可達0.2毫米,即使在較厚的柄部和底座處,厚度也不會超過1~2毫米,總體重量僅為50~70克左右,「飄乎若無,敲之錚錚有聲」,被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龍山文化高超的陶器藝術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珍貴歷史遺產,是研究龍山文化性質、社會特點、生產力發展水平及原始藝術的重要依據,現代許多設計師們還從中汲取營養,為祖國現代化服務。東平陵故城位於城子崖遺址東北約二公里,始自春秋,繁榮於兩漢,是漢濟南國、郡的治所。歷經1500年的滄桑,現四面城牆依稀可見。東平陵原名平陵,春秋時屬譚國,齊桓公二年(前684年),齊師滅譚,為平陵邑,歸齊國。平陵二字最早見於西漢劉向的《說苑.貴德》:「桓公之平陵,見家人有年老而自養者」。受河道遷徙影響,東平陵自春秋至唐,曾三置三廢。後郡治西遷歷城。平陵城故址呈方形,邊長1900米,總面積360餘萬平方米。城址四周可見殘存夯土城牆,寬10~30米,高1~4米不等,城牆頂殘寬2~7米,地下保留的牆基寬40米,4座城門遺蹟。城內地貌南高北低,自西城牆沿中南部至東北部和沿西城牆向北有兩條古河道。遺址隨處可見磚瓦和陶器殘片,城內中部西側300~400米範圍內殘留大量鐵渣、礦石、木炭、耐火材料和燒土,為冶鐵遺址。南面為陶窯群,是手工業區。東部偏北處有大面積夯土基址和磚、石路面,為宮殿區,其餘部分為居民區。1928年春,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吳金鼎先生首次進行調查。1975年前後,山東省博物館等單位對城址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重點鑽探。1978年被定為山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平陵田園綜合體

2017年2月5日,「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發展的亮點措施被寫進中央一號文件。同年6月,財政部又印發了《開展農村綜合型改革試點試驗實施方案》(財農53號),並發布了開展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的通知,決定從2017年起在有關省份開展農村綜合性改革試點試驗、田園綜合體試點。平陵田園綜合體位於龍山街道辦事處東北方向,濟南市東部,緊臨濟南市歷城區,距濟南市區25公里。項目區位S102省道貫穿而過、濟青高速公路、膠濟鐵路貫穿東西。潘王路縱貫南北,經十東路(309國道)近鄰通過。距遙牆國際機場29km,距章丘區12km,濟南東站26km,山東大學章丘校區12.5km。平陵城以龍山貢米為基礎,結合其他特色農業產業,形成一定規模和效益的生產加工體系,將平陵城打造成為龍山精品農業展示園。保障龍山貢米種植規模前提下,融入龍山文化、黑陶文化,平陵城文化逐步發展成為集休閒科普、娛樂體驗為一體的的田園綜合體。平陵田園綜合體建成之後,將成為龍山名片,以文化促形象,以活動聚人氣,以展示促商機,融入休閒、文化、旅遊等元素,打造平陵城田園綜合體,進一步提高龍山貢米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龍山小米

龍山小米。境內著名特產龍山小米已有2000多年的種植歷史,為清代全國四大貢米(金穀米、龍山米、沁州米、桃花米)之一,以其性粘、味香、富有油脂而聞名於世,價格昂貴,被譽為「龍米」。

據傳說,清乾隆皇帝出巡,路經龍山下榻用膳,接駕的是章丘西關名門望族高如恂。為博得乾隆歡心,高家擺出山珍海味,輔以錦歌艷舞,皇帝不悅。高如恂忽然想到了龍山小米。在乾隆皇帝用「小飯」(點心)的時候,高如恂急忙啟奏道:「奴才備有龍米金湯,望萬歲品嘗。」乾隆皇帝聽後尋思:羹湯之類,朕不知喝過多少,這「龍米金湯」未曾聽過,隨傳旨速上。當銀碗金湯端上時,乾隆細觀,碗中湯色金黃,粘凝均勻,表面氤氳浮着一層米油之氣,未曾入口,香氣早已入鼻,入口之後,更感濃香外溢。乾隆食後意猶未盡,一邊回味,一邊讚譽:「真乃銀碗金湯!『龍米』之說出自何處?」高如恂答道:「此米產於縣邑西南龍山鎮石人坡,故名『龍米』。」乾隆大悅,隨傳旨速集龍米數斗,一半送京城賜朝中大臣們品嘗,一半隨駕攜帶,分賜沿途地方官員。並傳下口喻:龍山小米乃上乘佳品,後歲歲朝貢。後親題「天開壽域」四個大字賜予高如恂。龍山小米產地以龍山街道辦事處北石人坡為中心,南至白谷堆,北至蘭家莊,西至蘆家寨(歷城區),東至平陵城,方圓5公里。尤其以龍山村石人坡的400畝地最為聞名。這一帶的適宜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加上傳統的栽培技術,最宜穀子的生長發育。所以龍山小米籽大粒圓,色澤金黃,性粘味香,營養豐富。特別是煮粥時,表面浮一層黃亮的米質油,是產婦、老人的佳補食品。濟南有名的「八寶粥」「王家甜沫」等小吃,均用龍山小米做原料。據中國農科院化驗,龍山小米蛋白質、脂肪、賴氨酸、澱粉、維生素含量均超過其它小米。

視頻

濟南市章丘區雙山街道東溝頭村航拍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