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窯變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窯變釉
來自搜狐的圖片
窯變釉

中文名稱 :窯變釉

化學作用 :氧化或還原作用

特 點 :含有多種呈色元素

悲 鳴 :窯變無雙

窯變釉,燒造瓷器,凡在開窯後發現不是預期的形狀或釉色,以至於傳世瓷器有時發生特異的情況者,都可說是"窯變"。《稗史匯編》說:"瓷有同是一質,遂成異質,同是一色,遂成異色者,水土所合,非人力之巧所能加,是之謂窯變。"總而言之,窯變大致可分為變形、變色、變質等數種。

形成原因

窯變釉,顧名思義,是器物在燒成過程中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釉色效果。由 於窯中含有多種呈色元素,經氧化或還原作用,瓷器在出窯後可能呈現出意外的釉色效果。因由窯變釉出現出於偶然,形態特別,人們又不知其原理,只知於窯內焙燒過程變化而得,故稱之為"窯變釉",俗語有"窯變無雙",就是指窯變釉的變化莫測,獨一無二。

歷史

窯變早在唐代以前的青釉瓷器上即偶有出現。最初,窯中出現窯變曾被視為不祥,尤其是官窯中出現窯變,往往被砸碎。明代時,人們還是無法預測窯變的發生,因此窯變被認為是"怪胎",統統銷毀。清以前景德鎮窯偶爾燒制出來的窯變釉瓷也是多被搗毀。隨着人們對窯變釉認識的深入,窯變的缺陷美也逐漸得到人們的喜愛,窯火給釉面造成的缺陷,看久後反而讓人回味無窮,甚至有了"娃娃面"、"美人記"之類的美稱。窯變釉又因其形態極美,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或如萬馬奔騰,因而被視為藝術瓷釉為人們所欣賞。如宋代河南禹縣鈞窯生產的銅紅窯變,可謂變化莫測,鬼斧神工。到了清代,尤其是清雍正、乾隆時期,窯變已被視為一種祥瑞,甚至作為著名色釉而專門生產。據《南窯筆記》載,清代生產的窯變釉,雖入火使釉流淌,顏色變化任其自然,非有意預定為某種色澤,但已經能人為配置釉料,較好的控制火候,基本上掌握了窯變的規律。著名的如康熙郎窯紅、豇豆紅、蘋果綠等品種

市場價值

在五彩繽紛的顏色釉中,窯變釉瓷器顯得十分獨特和奇妙。近年來,窯變釉在市場上的價格也開始逐漸上漲,目前,成交價過百萬元的窯變釉瓷已達到12件。2004年,在中國嘉德推出的"飛鴻閣藏瓷"單色釉專題拍賣中,一件清乾隆窯變釉蓮蓬口瓶獲價165萬元,是該專題拍賣成交價最高的一件。2005年香港蘇富比春拍上,一件高17.4厘米的清雍正窯變釉貼浮雕螭龍尊估價150萬至200萬港元,成交價達258.4萬港元,是目前窯變釉瓷器中的最高價。2006年香港佳士得春拍,一件清雍正窯變釉三犧瓶拍得224.8萬港元的高價。有關專家認為,隨着單色釉瓷器逐漸被藏家所看重,窯變釉這種獨特的單色釉瓷也具有極大的收藏投資價值。[1]

代表作品

由中華陶出品的《世博鴻運當頭》為一羅漢魚造型,大氣磅礴,活靈活現。作品長40cm,寬20cm,高28cm,體型線條寬闊流暢,完全符合羅漢魚的最佳比例。額珠高聳飽滿,惹人喜愛;魚鱗鮮艷亮麗,光彩奪目。精巧細緻的背後全都是手工粘制的汗水!而那夾雜着白、紅、紫、藍等顏色的釉色或如燦爛雲霞,或如春花秋雲,或如大海怒濤,絢麗多彩,斑駁陸離,獨樹一幟,將石灣窯變釉的富麗堂皇與美輪美奐表現的淋漓盡致。若細看這一尾"羅漢魚",你就會不自覺被他人性化的形態所擄獲。紅潤的面頰,高聳的額頭象徵多福高壽,兩側形態各異的"墨斑鱗"在風水學上更有催財的妙用。像這樣一件製作精美,大氣磅礴的窯變釉作品《世博鴻運當頭》,借上海世博會之機展現在大家面前,體現的不僅僅是其難以估計的市場價值與藝術價值,更反映了中國源遠流長的陶藝文化,為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陶瓷,了解石灣陶瓷提供了一個的窗口。[2]

相關視頻

呈色斑斕奇幻的窯變釉蓮蓬口瓶,專家鑑定驚呼價格一路高升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