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稗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稗豆為一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多在荒廢的野地,以向陽地最常看到它的開放,它的花於秋冬都會開放,莖為綠色,木質化,根有根瘤菌,會產生固氮作用,葉子的特色是,有成對的托葉,呈披針形的葉子長在頂端,而橢圓形的葉子長在基部,花朵為頂生的總狀花序,為紫紅色,果實為莢果,有4-8節,在成熟後會掉落,讓子孫各自發展。[1]

形態特徵

半灌木或小灌木,高1~3米,嫩枝疏被白色長柔毛。莖直立或稍彎,有時近平臥。三出複葉互生。夏季頂生或側生總狀花序,密綴雙生花,蝶形花冠紫紅色。莢果條形,長1.2~2.5厘米,寬約3毫米,先端留有彎曲柱基,被有帶鈎緣毛,具4~7近方形的節莢,節間淺波狀。種子圓腎形。

生長環境

生于山坡草地、水旁、灌叢或林中,海拔350-1 800米。

主要價值

來源

為豆科山螞蝗屬植物假地豆Desmodium heterocarpum (L.) DC.,以全株入藥。夏、秋採收,洗淨,曬乾

性味歸經

苦、甘,寒。

功能主治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預防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喉痛;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癰癤。

用法用量

0.5~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患處。[2]

稗豆的功效作用

稗豆、和山花生是同一種中藥材,是後者的別名,也就是某一個地區的叫法,為豆科山螞蝗屬植物假地豆,以全株入藥。在中醫上認為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和作用。 在《中華本草》上介紹稗豆、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預防腮腺炎、流行性乙型腦炎、喉痛;外用治毒蛇咬傷、跌打腫痛、癰療。都有良好的作用。

如何食用

味道較苦、味道有點甜味甘、寒性較大稗豆、本味藥材用量0.5-2兩,外用適量,鮮品搗爛敷於患處患處。食用舉例:毒蛇咬傷:山花生、鐵掃帚截葉鐵掃帚各等量,曬乾、研粉,加少量澱粉壓片,每次含生藥0.3克。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