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意亭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程意亭 | |
---|---|
出生 |
1895年 江西省樂平縣 |
逝世 | 1948年 |
國籍 | 中國 |
別名 | 甫 |
職業 | 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
知名作品 | 中國陶瓷美術大師 |
程意亭,(1 895—1 948),原名程體孚,別名甫,藝名翥山樵子、洎山山民,齋名佩古,珠山八友之一,江西省樂平縣人,祖居樂平縣城南門外大碼頭官路口程家。
程意亭中國陶瓷美術大師,以花鳥作為他的主要創作藝術,曾經畫過一百幅花鳥,每一幅和每一幅都不同,有着非常高的藝術成就。程意亭對中國畫和瓷畫顏料的漂研製作,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畫面上的色彩富麗古雅,兼有豪壯和柔美的格調,對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人物生平
生平
程意亭8歲喪父, 由其兄長撫養長大。14歲起在祥盛糧行學徒。其父程志承生於1 853年,歿於l 903年。其母汪水嬌生於1854年,卒年不詳。程意亭有四兄弟。1 920年與汪春蘭結為夫妻,生育三子。按程意亭之意願,希望小兒子學畫,繼承父業,但其本人英年早逝,無法傳藝,故無一子繼承其繪事。 [1]
追憶
2011年1月22日,由景德鎮市民間民俗文化協會、景德鎮市民族民俗文化搶救與保護中心報江西省藝術工作委員會審核,提交中國陶瓷美術榮譽與職稱頒證儀式醞釀,經得近百名中國陶瓷美術高級人才、大師、教授、新聞媒體代表意見,由正式代表舉手表決,一致同意追憶其為「中國陶瓷美術大師」榮譽稱號。
興趣愛好
程意亭生前無什麼嗜好,但對京劇藝術卻情有獨鍾。 「一馬離了西涼界……」唱得字正腔圓,常博得大家的掌聲。他喜好穿着,注重儀表:頭戴禮帽,手持文明杖,白淨的臉上常飾一副眼鏡,風度翩翩。他平易近人、性情溫和、為人慷慨仗義,別人有難總樂意相助,從不要別人什麼好處。早在農村時,村與村之間常發生糾紛和械鬥,村民們便請他出面調解,他不僅樂意出面,且常能奏效,鄰里們就連家庭糾紛、父母出殯、辦理淘金證等等瑣事,都少不了請他幫忙。
少年學藝
少年時代的程意亭在糧行學徒,常路過南門大街一家裱畫店,被該店板壁上的紙畫所吸引,往往駐足觀賞而誤時誤工,被兄長責備。從此程意亭對學徒無意,立志從藝。1911年,16歲的程意亭自行離家,考入「江西省立甲種工業窯業學校」(原江西窯業學堂)圖畫科,師從名家張曉耕及潘陶宇學習山水花鳥。1914年畢業後,程意亭在九江「普芳居」瓷店從事瓷上繪畫。曹焜督軍江西期間,在南昌建「迎慶樓」,負責建造的程先生與程意亭關係甚好,特請他為該樓作畫。「珠山八友」中有的人通過程意亭的介紹,也參與了該樓的作畫活動。l925年,程先生促成程意亭舉家從九江遷往景德鎮,於筷子弄開辦瓷店,開始了在瓷都景德鎮的藝術生涯,同時也與「珠山八友」結下不解之緣。他最早參與了「月圓會」的藝友聚會,亦是「珠山八友」早期的成員之一。
從藝生涯
繪畫
程意亭從藝之初,喜好且繪得一手好山水。一次畫友請人鑑賞其山水畫時,聽見有人戲謔地說了聲:「畫是畫得很好,但稿子是我的。」他甚感自尊心受到莫大的傷害,發誓從今以後再不畫山水,而專攻花鳥畫。
1931年,他為某官家繪製瓷板畫,因只落款而未動筆,得罪了這個有來頭的主顧。為逃避追究,他獨自離開景德鎮赴上海,慕名尋師來到浙派名畫家程璋(程瑤生)家中,成為程瑤生的入室弟子。他求師時隱瞞了自己從事瓷畫的經歷,為程璋磨墨,擔當勤雜3年,偷偷地學習了程璋的繪畫技法。程璋早年宗沒骨法工筆花卉,中年後改變技法,採用西畫明暗透視之術,色彩濃麗、構圖別致且不落俗套。他畫松皴石把握大度、自創新貌的藝術特色,對程意亭影響極大,為其今後的瓷上花鳥畫再攀高峰奠定了基礎。
程意亭與樂平縣城開爆竹店的汪少平老闆關係甚密。1934年從上海學藝回來後,曾在汪少平家中居住了很長一段時間,在汪老闆後屋作畫前店賣畫。當年14歲的農村孩子張景壽,常到鎮上為其父抓藥,路過店門,總是留連不舍地看程意亭作畫,並默默地記下程意亭的每幅畫,回到家中再畫在紙上。這種求學愛畫之舉被程意亭發現,張景壽最終成了他的得意門生。
教學
20世紀30年代中期,程意亭在江西省浮梁縣立飾瓷科初級職業學校(原縣立初級職業學校),從事花鳥畫專業教學。l6歲的張景壽正好也考入了該校,從此師生關係更為密切。程意亭常接濟貧窮的張景壽,每學期替他代交40塊大洋的學雜費和5塊大洋的生活費,並讓其跟在自己身邊學畫瓷,畢業後收為關門弟子。
收徒
程意亭沒有將一身的技藝傳授給自己的孩子,卻帶出了余見田、余學勻、張景壽等十來個徒弟。他在學校任教時治學嚴謹, 猶如他的花鳥畫那樣一絲不苟。他善於將粉彩顏料重新漂研調配,色澤更加鮮明而不嬌媚、豐腴且潔雅,並毫不保留地將自己的秘方和絕活傳授給學生和徒弟。此外,還經常耐心細緻地給弟子們談畫理、論鑑賞、品名畫、述畫論。張景壽先生如今在瓷壇享有盛譽,成為景德鎮陶瓷大家,仍念念不忘程意亭的再造之恩。
傳世之作
1925年至1935年,是程意亭創作的黃金時期,傳世的許多作品均是這一時期的創作,期間有一件作品曾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獎。
抗日戰爭時期,「珠山八友」成員各自東西,程意亭返回家鄉靠賣畫維持生計。此間樂平縣民眾教育館舉辦畫展籌資,程意亭為之在半年內繪製中堂100餘幅,其中繪有動態各異的一百隻麻雀的《百雀圖》中堂畫,被國民黨一軍官以100擔大米之價買去。百餘幅畫雖然同是花鳥,章法卻無一雷同,觀者無不稱讚其功力之深厚。
程意亭花鳥畫擅長工兼寫,多以松鶴、荷塘、水鳥、紫藤、秋菊等為題材,常以瓷板、四方鑲器為裝飾載體。在他的眾多瓷板畫的題款中,幾乎均有「擬南沙老人大意」、「擬鴛湖老人筆意」、「擬鴛湖老人法」、「擬廷錫相國大意」、「師南沙翁法」、「仿鴛湖老人畫法」等字樣,反映了程先生聰慧好悟、勤學苦練、師古人之心而不師古人之跡的治學精神。
「南沙老人」、「鴛湖老人」即清代傑出畫家蔣廷錫。善畫花卉,多用逸筆。或奇或正,或率或工,或賦色,或暈墨,自然、生動、恬雅。程意亭受其影響, 自己的作品在筆法上多兼工帶寫,用筆飄逸灑脫且工整細膩;在賦色上清新雅麗、不浮不躁;在構圖上奇中求正、穿插自如,錯綜而又空靈;在形象上刻畫細膩入微,卻又注重動勢神態,突破了一般花鳥畫的媚世艷俗、煩瑣臃雜之弊端。1939年所作《荷塘水鳥》瓷板畫,整體大度的氣勢與局部工細的描繪相得益彰。密不透風的荷花莖葉與空曠虛無的水塘,靈巧生動的水鳥與靜中寓動的花葉所形成的強烈反差,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代表作品
程意亭以小寫意筆法作花鳥畫,清新靈動,意趣高華,恬淡沖和,風格獨具。從程氏花鳥畫的筆墨特點來看,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程氏畫花鳥,多用勾描填色之法,講究骨法用筆,線條細潤勁挺,工整圓潤,剛柔相濟。特別是以「釘頭鼠尾」描法勾勒的花葉,行筆有繁有簡,有粗有細。而仿製品的勾勒多落筆隨意,收筆飄浮,凝澀枯竭,筆韻含蓄不足,少韌練之氣。
二是程氏畫鳥慣用工筆絲羽法,在勾勒的基礎上,用尖細的枯筆絲羽,再以色罩染,以求鳥的羽毛整體有厚度,工細入微,嚴謹精緻。而模仿品細膩不夠,層次缺少,工整者多板實僵硬,用工少者又顯單薄,絲羽之法難得要領。
三是程氏畫鳥頭部均較大,但鳥的形體卻很生動,有人問他是否合適,他說:「一幅花卉翎毛畫上的鳥,多半是作為主將出現,頭小就不威武,更難傳神。」而模仿品有的執意將鳥頭畫大,但人而無神,生搬硬套反而使鳥缺少靈性。
另外,程意亭花鳥畫的設色,也是鑑定其作品真偽的重要因素,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程氏所用顏料經過自己的漂研凋配,色澤妍麗而不嬌媚,在填色時義能輕拂丹青,以薄為貴,呈現出特有的清麗娟秀,既有文人畫清雅的一面,又有工筆重彩的艷麗,艷者無飄浮感,淡者也非蒼白無神,厚重淺淡之處,均以筆法皴擦染而成。二是填色下藝達到運用自如,駕輕就熟的程度。如程氏畫花多用胭脂紅洗染,濃淡相宜,過渡自然,顏色瑩潤;而填畫荷花卻着意淡雅,表現到赭色,既豐富畫面色彩,又增添了生活的真實。而模仿品設色、染色平板,少冷暖過渡,特別是用色生硬,往往以色料堆填以求艷麗,鑑賞者用手觸摸有起棱之感。 [3]
遺作鑑定
程意亭英年早逝,壯志未酬。病逝時在其臥室內存有大量的白瓷板及宣紙畫稿,其長子程永建請劉雨岑先生在其完成畫作而未題款的《松鶴圖》瓷板畫上補款題云:「先君諱意亭,畢生從事藝術,頗負聲譽,不幸慟十月之二十三日逝世,檢點遺物,僅存此瓷板而已,懇世伯劉雨岑代為題款,藉垂永久。戊子仲冬翥山程永建謹志。」此乃對程意亭先生一生最後的紀錄。但由劉雨岑先生題款的《松鶴圖》瓷板畫有兩幅存世,並在不同收藏者手中,筆者多次與相關專家研究分析,此事難以定論,有待進一步研究。
題識印款
程意亭作品題款有兩種字跡,一是程氏親筆所書,書體綿柔秀美,筆法穩健舒緩。程氏作品少見長篇題款,一般都是題寫—兩句詩文後再落干支姓名款。
常見落款為:「意亭寫」、「程甫意亭寫」、「翥山程意亭」、「意亭程甫之筆」、「翥山樵子程意亭」、「翥山樵子程意亭寫於佩古齋」、「翥山程意亭寫於珠山佛印湖畔」等。
另一類是他人代書款,書體勁拔,格式工整,多詩詞。此類題款系民國時期景德鎮專事題款之人所為,此種字體在同時期其他瓷畫名家作品中也能見到。如同時期瓷畫家葉振嘉的作品上也是此種字體,從兩種題款比較中,可看到字體完全出自一人之手。民國時期,某些瓷畫家請人代寫款的現象時有出現,因此在鑑定程氏作品時,不能只從題款來判定,尤其是此類代書款作品,要多從其他各方面來鑑定其真偽。
程氏作品常見印款為:「程印」、「程氏」、「程」、「程甫」、「意亭」等。
作品特色
程意亭的作品在構圖上別具匠心。如以荷莖十字交叉——造險;以花蕾設在其間——求活;以水鳥直角停棲——置死,以荷塘襯於其後——回生。進而花葉形成「面」、莖杆形成「線」、水鳥形成「點」,傳統的畫面內涵着現代的形式美感,不愧是名家之高招,大師之手筆。
程意亭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作品中詩、書、畫、印融為一體,畫中詩具有獨特的文化品位。諸如:「疏枝最耐存霜圃,晚節偏宜映月窗」、「半架藤花釀春氣,一雙好鳥報新晴」、「浥露憐金色,因風想落英」等詩句對仗工整、珠聯璧合,耐人尋味。
1948年,程意亭因腦溢血病故於樂平老家,享年54歲。病逝後人們在其景德鎮居所清點遺物,只發現占了半個房間的白瓷板和幾簍玉版宣紙及五件來不及題款的瓷板畫等,其中有一幅《松鶴圖》瓷板畫,由其子程永建懇求劉雨岑代為題字落款,款中寫道:「先君諱意亭,畢生從事藝術,頗負聲譽,不幸慟於月之23日逝世,檢點遺物,僅存此數幀瓷板而已,用懇世伯劉雨岑代為題款,藉垂永久,戊子仲冬翥山程永建謹志。」
劉雨岑的補款,是對程意亭藝術成就及其一生的最好評價。程意亭的陶瓷繪畫,既吸收了中國畫的傳統技法,又在生活中悉心觀察季花、候鳥,在師造化中把工筆與寫意融為一體, 以質樸、沉鬱、蒼勁之畫風蜚聲畫壇。
人物評價
程意亭在兒科學方面的成就為後人稱許,而且對中醫辨證學、方劑學均有較大影響。他奠定了中醫史上兒科的專業地位。妙手仁心,一生旨在使「幼者無橫夭之苦,老者無哭子之悲」。闡釋了中醫醫道的博大與慈愛。他精通中醫的至高境界,望診,在中醫歷史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程意亭行醫注重實踐,非常同情民間百姓的疾苦,而且他還非常善於總結在行醫實踐中得到的經驗和感受,形成規律性、理論性的東西。他提出小兒「五臟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壯,臟腑柔弱,易虛易實,易寒易熱」的理論,並在臨床應用四診(望、聞、問、切)時,十分重視「望」診。他對患者全身狀況均作詳細論述和描繪。對兒科常見的驚搐、瘡疹、水痘、天花、猩紅熱等病的鑑別診斷作了描述,提出多種有效療法。且能區分出幾種不同類型的黃疸,其中包括現代醫學所說的傳染性肝炎、腸寄生蟲病的發生和新生兒溶血性黃疸等疾病。根據「小兒為稚陽之體,陰氣未盛,陽氣柔弱」的特點,善用「柔潤方藥」。他擬訂的補瀉五臟的藥方,至今仍為醫家喜用。特別將《金匱要略》中的「腎氣丸」化裁製成「六味地黃丸」,更見其斟酌通變,動契精微的功力,給後世養陰學派以啟發。
程意亭博覽群書,深通古代五運天氣。青年時常夜宿東平王墓,觀察氣象,至「逾月不寐」。老年後更是手不釋卷。不因醫高才廣而有絲毫懈怠。他這種高尚的醫德和孜孜以求的治學精神,是值得後人學習和發揚的。
珠山八友
▪ 劉雨岑 ▪ 鄧碧珊 ▪ 程意亭 ▪ 何許人 ▪ 王琦
▪ 王大凡 ▪ 汪野亭 ▪ 徐仲南 ▪ 田鶴仙 ▪ 畢伯濤
參考資料
1. 景德鎮「珠山八友」之程意亭 [2] .景德鎮陶瓷網[引用日期2013-11-05]
2. 程意亭瓷板畫拍賣價格 [3] .百度[引用日期2013-11-05]
3. 程意亭瓷板畫鑑定 [4] .百度[引用日期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