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積土成山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積土成山
jī tǔ chéng shān

近義詞積羽沉舟集腋成裘聚沙成塔

反義詞杯水車薪狗熊掰棒子

出 處 :《二十四孝

體 裁成語

屬 於 :褒義詞

積土成山是一個中國的漢語成語。拼音是jī tǔ chéng shān,意思是堆積的土多了可以成為山,比喻事業成功由點滴積累而來,積少成多,聚小成大。出自《荀子·勸學》。

背景

戰國時期奴隸制度進一步崩潰,封建制度逐步形成,歷史經歷着劃時代的變革。許多思想家從不同的立場和角度出發,對當時的社會變革,發表不同的主張,並逐漸形成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派別,歷史上稱之為「諸子百家」。諸子紛紛著書立說,宣傳自己的主張,出現了文化盛事「百家爭鳴」。

戰國時期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是孟子荀子。孟子宣揚「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為統治階級辯護的思想,而荀子卻認為:人力能征服自然,應該利用自然為人類服務。他的門人韓非李斯成為戰國末期的法家重要代表人物。

原文

積土成山,風雨興焉;積水成淵,蛟龍生焉;積善成德,則神明自得,聖心備焉。故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昏昏之事者,無赫赫之功。故聲無小而不聞,行無隱而不形。玉在山而草木潤,淵生珠而崖不枯。為善不積邪,安有不聞者乎?[1]

譯文

堆積土石成為山丘,風雨就在山中興起;匯集水流成為淵澤,蛟龍就在淵中產生;積累善行,成為德行高尚的人,自然就會聰明睿智,具備聖賢的心意。所以不積累每次邁出的一小步,就不能到達千里之外;不積累每一條細小的水流,就不能匯成洶湧的江海。所以假如沒有深沉堅定的志向,就不會通曉事理;假如不願踏踏實實地做事,就不會取得顯赫驕人的成績。因此聲音不會細小到讓人無法聽見,行動不會隱秘到讓人無法看見,就好比是美玉藏在山中會使草木豐茂、明珠藏在淵中會使崖岸不枯一樣,只要不斷地積累善行,怎麼會不被人知道呢!

其他

王充論衡.狀留》:「故夫河冰結合,非一日之寒;積土成山,非斯須之作。」

劉宰代廣仁庵僧注飯米疏》:「莫道擔冰就水,無可支撐;但願積土成山,從今響合。」


視頻

積土成山

參考資料

  1. 積土成山,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