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秦四清[1] 1964年2月生,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漢族。專業研究領域為工程地質、岩土工程。國際工程地質學會會員;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施工學術委員會基坑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地質災害委員會滑坡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編委;《岩土工程界》編委;《地質科學》編委;《工程地質學報》編委[2]

秦四清
出生 1964年2月
國籍 中國
職業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施工學術委員會基坑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知名於 主要從事工程地質學、非線性岩土力學、岩土工程以及地質災害評價預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知名作品岩土工程界
地質科學
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目錄

研究方向

長期從事工程地質學、岩土力學與岩土工程學的研究,尤其在非線性工程地質學、非線性岩土力學以及深基坑優化設計理論與方法研究方面取得了創新性成果。提出的深基坑工程優化設計理論及開發的優化設計軟件系統,已在國內許多單位及多個工程中得到應用,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代表論著

(1)秦四清,張倬元,王士天黃潤秋著,1993,非線性工程地質學導引,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2)秦四清,李造鼎張倬元鄧榮貴著,1993,岩石聲發射技術概論,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3)秦四清,萬林海湯天鵬賈金祿鄭毅馬永祺編著,1998,深基坑工程優化設計,地震出版社。

(4)秦四清,王建黨著,1999,土釘支護機理與優化設計,地質出版社。[3]

社會兼職

1. 國際工程地質學會會員。

2. 中國地質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

3. 中國地質災害委員會工程地質專委會委員。

4. 中國地質災害委員會滑坡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

5. 中國建築學會建築施工學術委員會基坑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

6. 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

7. 北京科技大學土木與環境工程學院兼職教授。

8. 北京科學技術獎評委。

9. 北京市建委科學技術委員會岩土工程專業委員會委員[4]

10. 《工程地質學報》、《水文地質工程地質》、《地質科學》(英文版)、《岩土工程界》、《岩土工程學報》編委。

科學研究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工程地質學、非線性岩土力學、岩土工程以及地質災害評價預測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主持或參加科研項目50餘項,主持「十一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中科院「百人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完成10餘項水電工程高邊坡、壩肩穩定性評價課題。

1. 國家重點工程:CCTV新台址深基坑工程監測項目。

2. 內外動力耦合作用下地質災害的演化及其對工程安全的影響。

3. 黃河流域九甸峽水利樞紐壩址區地下水低凹帶問題專題研究。

科研成果

1. 工程地質結構力學及重大工程防災應用,2009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

2. 北京方莊小區芳城園I區公寓樓基坑支護工程,1996年獲航空工業(部級)優秀工程勘察一等獎。

3. 建築基坑支護技術規程 張雁; 沈小克; 楊斌; 周與誠; 孫保衛; 王建明; 楊素春; 李虹; 秦四清; 楊生貴; 徐教宇; 楊俊峰; 李耀鋼 【科技成果】中國土木工程學會; 北京市勘察設計研究院; 中國建築科學研究院; 北京城建科技促進會;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機械施工有限公司; 中航勘察設計研究院; 建設部綜合勘察研究設計院 2006-09-28

4. 三峽庫區高切坡防護規劃大綱 伍法權; 許兵; 秦四清; 胡瑞林; 國連傑; 尚彥軍; 吳芝蘭; 劉彤; 常中華 【科技成果】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04-01-01

發明專利:

1. 一種利用廢舊橡膠製作攔石壩的方法 張路青; 馬鳳山; 秦四清; 周劍; 王學良; 楊志法; 張中儉 【中國專利】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2011-04-06

論文專著

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共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第一作者論文61篇,其中國際SCI論文5篇,國內EI論文1篇;合著者論文18篇,其中SCI論文1篇;第一作者著作5部、編寫國家和地方岩土工程規程2部。

出版專著

1《非線性工程地質學導引》秦四清 張倬元 王士天 黃潤秋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3

2《岩石聲發射技術概論》秦四清 李造鼎 張倬元 鄧榮貴 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 1993

3《深基坑工程優化設計》秦四清 萬林海 湯天鵬 賈金祿 鄭毅 馬永祺 地震出版社 1998

4《土釘支護機理與優化設計》秦四清 王建黨 地質出版社 1999

5《非線性岩土力學基礎》秦四清 王思敬 孫強 徐國存 王媛媛 馬平 地質出版社 2008

發表中文論文

1 非均質邊坡強度折減法折減範圍研究 薛雷; 孫強; 秦四清; 劉漢東; 黃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 2012-01-05

2 地殼岩石剪切失穩的應力與應變準則 秦四清;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 2012-01-05

3 新疆與其邊境地區、內蒙古地區及華東、華南與台灣部分地區未來強震預測 秦四清; 薛雷; 黃鑫; 王媛媛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 2012-01-05

4 雲南盈江M_s 5.8級地震和緬甸M_s 7.2級地震預測總結及震後趨勢分析 秦四清; 薛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屆(2011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中) 2012-01-05

5 石家莊市地下水氮污染檢測分析 孫強; 劉天霸; 秦四清; 胡秀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2007-02-01

6 降雨觸發滑坡的尖點突變模型 龍輝; 秦四清; 萬志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學術論文摘要匯編 2002-12-01

7 斜坡失穩的燕尾突變模型 孫強; 劉天霸; 秦四清; 李厚恩; 張曉科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2007-02-01

8 MODFLOW在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探洞湧水評價中得應用 馬平; 張志修; 袁仁茂; 馬鳳山;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2007-02-01

9 重力壩壩基沿軟弱結構面滑動失穩的非線性機制 錢海濤; 秦四清; 馬平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2007-02-01

10 非線性庫侖主動土壓力分析理論 秦四清; 李曉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6年論文摘要集 2007-02-01

11 我國濱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天津市為例 秦四清; 胡瑞林; 馬鳳山; 孫強; 王媛媛; 李曼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七卷) 2008-01-01

12 關於邊坡非線性研究的幾點思考 孫強; 張小寶; 秦四清; 楊繼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七卷) 2008-01-01

13 考慮土性參數空間變異性的邊坡可靠度分析 楊繼紅; 劉漢東; 秦四清; 董金玉; 孫強; 李厚恩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七卷) 2008-01-01

14 考慮黏聚力及放坡角度的土釘牆側土壓力計算 馬平; 秦四清; 孫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7學術論文匯編(第七卷) 2008-01-01

15 崩滑災害臨界位移演化的指數律 秦四清; 王媛媛; 馬平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11-01-13

16 孕震斷層的多鎖固段脆性破裂機制與地震預測新方法的探索 秦四清; 徐錫偉; 胡平; 王媛媛; 黃鑫;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北京市地震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11-01-13

17 川滇地區未來強震預測與汶川M_w 7.9級地震孕震過程分析 秦四清; 薛雷; 徐錫偉; 黃鑫; 王媛媛;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11-01-13

18 對孕震斷層多鎖固段脆性破裂理論的進一步驗證及有關科學問題的討論 秦四清; 薛雷; 王媛媛; 黃鑫;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11-01-13

19 青海、甘肅與寧夏地區未來大地震預測分析 秦四清; 薛雷; 黃鑫; 王媛媛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11-01-13

20 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遼寧海城與京津地區未來中強地震預測 秦四清; 薛雷; 黃鑫; 徐錫偉; 王媛媛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11-01-13

21 孕震斷層的多鎖固段脆性破裂機制與地震預測研究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屆(2010年度)學術年會論文集(下) 2011-01-13

22 我國濱海城市地面沉降的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以天津市為例 秦四清; 胡瑞林; 馬鳳山; 孫強; 王媛媛; 李曼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工程地質力學創新與發展暨工程地質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01-16

23 應變軟化介質本構方程的參數求解 孫強; 秦四清; 楊繼紅; 李曼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工程地質力學創新與發展暨工程地質研究室成立5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01-16

24 土釘支護結構有限元法變形與破壞數值模擬分析 秦四清; 陳輝; 張明中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建材地質工程公司 【中國會議】第十三屆全國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 2005-09-01

25 岩體應力應變曲線的圍壓及孔壓效應和降雨觸發滑坡的機制分析 楊繼紅; 秦四清; 楊省偉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昆明勘測設計研究院 【中國會議】第一屆中國水利水電岩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上冊) 2006-11-01

26 關於剪切試驗中應力修正的研究 孫強; 秦四清; 胡秀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會議】第二屆中國水利水電岩土力學與工程學術討論會論文集(二) 2008-11-01

27 雲南昭通「9?7地震」的前瞻性預測驗證 秦四清; 薛雷; 李國梁;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2-10-15

28 鎖固體破裂標誌性地震震級與峰值強度點地震震級的統計關係 秦四清; 李國梁; 薛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2-10-15

29 地殼岩石剪切失穩的應力與應變準則 秦四清;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球物理學報 2011-07-15

30 非均質邊坡強度折減法折減範圍研究 薛雷; 孫強; 秦四清; 劉漢東; 黃鑫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礦業大學資源與地球科學學院;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期刊】岩土工程學報 2011-02-15

31 強震的孕育規律與孕震模式 秦四清; 熊巨華; 薛雷; 黃鑫; 王媛媛;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 【期刊】地球科學與環境學報 2011-09-15

32 不要把另類思維扼殺在搖籃中 秦四清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科技潮 2011-12-05

33 運用孕震斷層多鎖固段脆性破裂理論探討大同—陽高—張北地區未來地震活動性 秦四清; 徐錫偉; 薛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10-04-15

34 崩滑災害臨界位移演化的指數律 秦四清; 王媛媛; 馬平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10-05-15

35 對孕震斷層多鎖固段脆性破裂理論的進一步驗證及有關科學問題的討論 秦四清; 薛雷; 王媛媛; 黃鑫;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0-06-15

36 青海、甘肅與寧夏地區未來大地震預測分析 秦四清; 薛雷; 黃鑫; 王媛媛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0-08-15

37 山東、河北、河南、山西、遼寧海城與京津地區未來中強地震預測 秦四清; 薛雷; 黃鑫; 徐錫偉; 王媛媛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0-10-15

38 西藏地區未來強震預測 秦四清; 薛雷; 黃鑫; 王媛媛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地球物理學進展 2010-12-15

39 孕震斷層的多鎖固段脆性破裂機制與地震預測新方法的探索 秦四清; 徐錫偉; 胡平; 王媛媛; 黃鑫;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北京市地震局 【期刊】地球物理學報 2010-04-15

40 川滇地區未來強震預測與汶川M_W 7.9級地震孕震過程分析 秦四清; 薛雷; 徐錫偉; 黃鑫; 王媛媛; 泮曉華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球物理學報 2010-11-15

41 深基坑樁錨支護體系主動區土壓力試驗研究 馬平; 秦四清; 張勇; 鄒登亮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地質工程公司; 北京市地質工程公司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6-04-30

42 土釘與複合土釘支護結構數值模擬對比分析 王媛媛;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6-04-30

43 地下水引起的基坑破壞分析 孫強; 李厚恩; 秦四清; 楊繼紅; 張曉科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土工程學報 2006-12-30

44 非線性庫侖主動土壓力分析理論 秦四清; 李曉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6-12-15

45 考慮土性參數空間變異性的邊坡可靠度分析 楊繼紅; 劉漢東; 秦四清; 董金玉; 孫強; 李厚恩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7-04-30

46 關於邊坡非線性研究的幾點思考 孫強; 張小寶; 秦四清; 楊繼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鐵道勘察 2007-08-15

47 岩體不連續面跡長與直徑間的概率關係模型分析 錢海濤; 馬平;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岩土力學 2007-09-10

48 MODFLOW在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探洞湧水評價中的應用 馬平; 張志修; 袁仁茂; 馬鳳山;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國電水利電力工程有限公司 【期刊】工程勘察 2006-03-01

49 石家莊市地下水氮污染檢測分析 孫強; 劉天霸; 秦四清; 胡秀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期刊】工程勘察 2007-01-01

50 基坑支護錨杆預應力損失探討及預測分析 李厚恩; 秦四清; 孫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工程勘察 2007-04-01

51 考慮黏聚力及放坡角度的土釘牆側土壓力計算 馬平; 秦四清; 孫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土工程學報 2007-12-15

52 黃河堤防邊坡穩定性多因素敏感性分析 楊繼紅; 劉漢東; 秦四清; 路新景; 王媛媛; 孫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華北水利水電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黃河勘測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河南鄭州 【期刊】人民黃河 2008-01-20

53 L-S曲線在黃土濕陷性預測中的應用 孫強; 秦四清; 潘喜才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 北京 【期刊】路基工程 2008-02-20

54 對「斜坡失穩過程的非線性演化機制與物理預報」討論的答覆 秦四清; 孫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期刊】岩土工程學報 2008-12-15

55 樁錨與土釘牆聯合支護土釘軸力監測 馬平; 孫強;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工程勘察 2008-01-01

 
縮略圖 來自搜狐圖片]

56 山東文登抽水蓄能電站尾水洞段地下水連通性的環境同位素和水化學研究 袁仁茂; 馬鳳山; 秦四清; 鄧清海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 【期刊】第四紀研究 2008-01-15

57 河北平原地裂縫產生的微觀機理研究 孫強; 楊繼紅; 秦四清; 劉天霸; 胡秀宏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地質科學院水文地質環境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8-04-15

58 預應力錨索複合土釘支護的現場測試研究 李厚恩;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8-06-15

59 深基坑樁錨與土釘牆聯合支護的數值模擬 馬平; 申平; 秦四清; 劉紅岩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東方鋼結構工程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8-06-15

60 以邊坡為例論工程地質活動中地下水的問題 孫強; 秦四清; 馬平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路基工程 2008-06-20

61 有限土體主動土壓力計算 馬平; 秦四清; 錢海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8-06-15

62 土洞形成的機理及起始條件 萬志清; 秦四清; 李志剛; 錢海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3-08-30

63 預應力土釘支護結構變形與破壞的數值分析 秦四清; 賈洪; 馬平; 李厚恩; 張曉科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土力學 2005-09-30

64 斜坡滑動失穩演化的非線性機制與過程研究進展 秦四清; 王思敬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地球與環境 2005-09-30

65 斜坡失穩過程的非線性演化機制與物理預報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土工程學報 2005-11-15

66 土釘支護體系抗拔力機理研究 丁振明; 秦四清; 劉軍; 夏柏如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工程技術學院;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市市政工程研究院;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岩土力學 2005-11-30

67 複合材料土釘受力機制及數值分析 李志剛; 賈洪; 秦四清; 馬平; 錢海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土力學 2005-12-30

68 土釘支護結構有限元法變形與破壞數值模擬分析 秦四清; 陳輝; 張明中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建材地質工程公司; 北京建材地質工程公司 北京 【期刊】探礦工程(岩土鑽掘工程) 2005-09-30

69 土釘支護現場測試及三維數值模擬分析 李志剛; 秦四清; 張冰峰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4-03-20

70 高壓注漿土釘特性及應用 李志剛; 任佰儷;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燕山大學基建處;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4-05-15

71 降雨觸發滑坡的尖點突變模型 龍輝; 秦四清; 萬志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2-04-30

72 突變理論在安全埋高研究中的應用 劉軍; 謝曄; 張倬元; 秦四清; 柴賀軍 清華大學水利系; 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編輯部;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地質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成都理工大學工程地質研究所 北京 【期刊】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2002-06-30

73 某地基不均勻沉降的三維分析 張冰峰;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重點實驗室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2-06-20

74 浦東某橋南、北橋坡地基處理監測結果對比分析 萬志清; 秦四清; 劉貴豫; 安關峰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重點實驗室; 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重點實驗室; 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結構工程系; 同濟大學地下建築與結構工程系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2-09-20

75 非均勻性對岩石介質中裂紋擴展模式的影響 唐春安; 劉紅元; 秦四清; 楊志法 東北大學岩石破裂與失穩研究中心;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開放實驗室 【期刊】地球物理學報 2000-01-17

76 基坑支護設計的彈性抗力法 秦四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0-12-20

77 桂林市岩溶塌陷及防治 萬志清; 秦四清; 祁生文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工程地質力學開放研究實驗室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1-06-20

78 滑坡演化的非線性動力學與突變分析 龍輝; 秦四清; 朱世平; 萬志清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非地質工程勘察院;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北京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2001-09-20

79 滑坡災害預報的非線性動力學方法 秦四清; 張倬元; 黃潤秋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 【期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 1993-05-31

80 節理粗糙度曲線的分維特徵 秦四清; 張倬元; 王士天; 黃潤秋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系;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系 【期刊】成都地質學院學報 1993-08-29

81 應用重正化群理論探討斜坡滑動面演化的普適性質 秦四清; 張倬元; 王士天; 黃潤秋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期刊】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1993-07-02

82 工程地質學的未來——非線性工程地質學 秦四清; 張倬元; 王士天; 黃潤秋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 【期刊】地質災害與環境保護 1993-12-31

83 節理岩體的分維特徵及其工程地質意義 秦四清; 張倬元; 王士天; 黃潤秋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成都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1993-12-31

84 節理岩體損傷及分形耦合分析 秦四清; 張倬元; 王士天; 黃潤秋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與岩土工程系 【期刊】成都理工學院學報 1994-01-30

85 應用岩石聲發射凱塞效應測定地應力 李造鼎; 宋納新; 秦四清 東北大學; 成都理工學院 【期刊】東北大學學報 1994-06-15

86 地震孕育過程的非線性動力學模型 秦四清; 張倬元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所 【期刊】中國地震 1994-09-25

87 水庫誘震機制新理論的探索──斷層帶弱化與岩體軟化效應誘震理論 秦四清; 張倬元 中國航空工業勘察設計研究院; 成都理工學院 【期刊】工程地質學報 1995-03-20

88 聲發射技術在岩石斷裂力學研究中的應用 秦四清; 李造鼎 成都理工學院工程地質研究所; 東北大學 成都 【期刊】應用聲學 1993-12-27

榮譽獎勵

1. 1995年獲中國地質學會第五屆青年地質科技獎「金錘獎」第一名。

2. 1996年獲北京市「優秀青年工程師」獎。

3. 1996年獲航空工業(部級)優秀工程勘察一等獎。

4. 1996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5. 1997年獲國際工程地質與環境學會Richard Wolters 獎(亞洲人第一次獲得)。

6. 1998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7. 2003年獲茅以升科學技術獎。

媒體報道

大地震可以預測嗎?——訪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秦四清研究員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北川,8級強震猝然襲來,大地顫抖,山河移位,滿目瘡痍,生離死別……西南處,國有殤。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大的一次地震。此次地震重創約5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大地!2010年4月14日,強震再度來襲。當日早晨,青海省玉樹縣發生兩次地震,最高震級達7.1級,截止5月30日下午18時,玉樹地震已造成2698人遇難。2010年7月12日,馮小剛執導的影片《唐山大地震》在河北唐山市全球首映,再一次勾起了當代人們對那一段慘痛災難的回憶。短暫的23秒,震動的是無數觀眾的心。面對大地震屢次重創同胞的現實,人們已不止一次在追問——強震預測:無解的科學難題?大地震具有突發性、強烈破壞性和難以預測性等特點,常給人類帶來沉重的災難和巨大的經濟損失。無情的大地震激發着人們不斷地對地震的成因及其預測進行探索與研究。自19世紀70年代後期現代地震學創立以來的130餘年裡,地震預測便一直是地震學研究的主要問題之一。地震預測是公認的世界性科學難題,如能同時準確地預測出未來大地震的地點、時間的地震預測,也不能實現地震三要素的實際預測……

文章來源:《科學中國人》作者:黃為軍;王輝 2011年第01期

媒體報道二: 信息化與岩土工程——訪青年岩土工程專家秦四清 記者 :在人們過去的印象中岩土工程行業是「傻大黑粗」的形象 ,是以體力勞動為主的行業 ,但在今天這一行業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秦 :過去確實是這樣的。從上世紀 5 0年代到70年代末 ,我國岩土行業設備單一 ,機械化、自動化程度低 ,勞動強度大 ,施工效率低 ,技術水平也較低。隨着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快 ,高層建築越來越多 ,高度加大 ,基坑開挖深度越來越深 ,對地基承載力、沉降差及護坡、降水技術的要求越來越高 ,岩土工程行業才真正發展起來。從過去的灌注樁到現在的CFG樁 ,從樁錨支護結構到土釘牆以及現在的複合土釘支護技術 ,從過去的人工繪圖、手工計算設計到現在的CAD製圖及計算機輔助設計 ,從過去的人工 +機械+經驗施工到現在的信息化、機械化施工技術 ,管理水平、技術水平、人員的整體素質大幅度提高 ,岩土工程行業的發展成就有目共睹。過去岩土工程行業的「傻大黑粗」形象已得到一定的扭轉 ,岩土工程已逐步發展成為一個新興的、充滿活力的行業。實事求是地說 ,我國岩土工程行業許多技術是從國外引進的 ,如新奧法施工技術 ,光面爆破技術等 ,不過在引進後 ,結合我國具體......

文章來源:《礦產勘查》作者:陳仁俊 2002年第12期

第一作者論文

1. Siqing Qin, Sijing Wang, Hui Long, Jun Liu, 1999, A new approach to estimating geo-stresses from laboratory Kaiser effect measurem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ock Mechanics and Mining Science,Vol.36,1073-1077(SCI & EI).

2. 秦四清,2000,滑坡災害突變異常識別方法,岩土力學,Vol.21, No.1,36-39。

3. 秦四清,2000,初論岩體失穩過程中的耗散結構形成機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 Vol.19, No.3, 265-269(EI)。

4. 秦四清,2000,斜坡失穩的突變模型與混沌機制,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Vol.19,No.4,186-492。

5. 秦四清,2000,基坑支護設計的彈性抗力法,工程地質學報,Vol.8,No.4,481-487.

6. Q.Siqing, W.Sijing, 2000, A homomorphic model for identifying abrupt abnormalities of landslide forerunners, Engineering Geology, Vol.57, 163-168(SCI ).

7. Siqing Qin, Sijing Wang, Jiu Jimmy Jiao, 2001, The predictable time scale of landslide, Bulletin of Engineering Geology and the Environment, 59:307-312.

8. Siqing Qin, Jiu Jimmy Jiao, Sijing Wang, 2001, A cusp catastrophe model of instability of slip-buckling slope, Rock Mechanics and Rock Engineering, Vol.34(2),119-134(SCI & EI).

9. Siqing Qin, Jiu Jimmy Jiao, Sijing Wang, 2001, A Nonlinear Catastrophe Model of Instability of Planar-slip Slope and Chaotic Dynamical Mechanisms of Its Evolutionary Proces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lids and Structures, Vol.38,8093-8109(SCI & EI).

10. Siqing Qin, Jiu Jimmy Jiao, Sijing Wang, 2002,A nonlinear dynamical model of landslide evolution, Geomorphology, Vol.43,77-85(SCI).[1]

參考文獻

  1. 個人簡歷網
  2. 秦四清,新浪
  3. 秦四清---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07-01
  4. 秦四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