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科琳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科琳斯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科琳斯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東北,臨科林斯灣。是希臘本土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連接點

基本信息

中文名 科琳斯 [1]

外文名 Corinth

位於 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北

國家 希臘

簡介

科林斯(Corinth)位於伯羅奔尼撒半島的東北,臨科林斯灣。是希臘本土和伯羅奔尼撒半島的連接點。同時又是穿過薩羅尼科斯和科林西亞灣通向伊奧尼亞海的航海要道。不僅是貿易和交通要地,同時又是戰略重地。有舊科林斯和新科林斯之分,舊科林斯主要指希臘羅馬時期的一個古希臘城邦,約在現在科林斯市的內陸8公里處。新科林斯則指的是現在的科林斯市。

歷史

公元前3000~前2000年古希臘人即已定居科林斯,科林斯文化盛行。邁錫尼文明時代(約前16世紀上半葉~前12世紀)已有科林斯城。公元前1000多年被多利亞人征服。

公元前8~前6世紀,科林斯不僅有發達的農業,而且過境貿易很興旺。科林斯的陶器享有盛名,造船和航海業都有很大發展。當時,科林斯幾乎獨占了與西方的貿易,陶器、橄欖油、葡萄酒、金屬器皿的輸出全部要經過科林斯。科林斯先後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公元前8世紀~前7世紀中期,巴希阿德斯家族把持城邦政權,實行貴族寡頭統治。希普塞盧斯(約前657~前627在位)推翻巴希阿德斯家族,建立了僭主統治。其子佩里安德爾當政時(約前627~前586),科林斯國勢昌盛,約公元前581年,僭主政體被推翻,代之而起的是少數富人掌握政權的貴族政體。公元前6世紀後期,科林斯加入了伯羅奔尼撒同盟。

在希波戰爭的早期階段,科林斯積極參加了溫泉關、普拉蒂亞、薩拉米斯和米卡列戰役。公元前395~前387年,科林斯與阿爾戈斯、忒拜、雅典等城邦結盟,在波斯支持下進行了反對斯巴達的科林斯戰爭。公元前338年以後,基本上從屬於馬其頓。公元前196年羅馬打敗馬其頓,宣布科林斯"獨立"。公元前146年,科林斯為羅馬所滅,居民大批淪為奴隸,城市被徹底摧毀。公元前46年G.J.凱撒重建科林斯,成為羅馬治下的亞該亞行省的中心。

科林斯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代這裡已經有人生活。在青銅器時代這裡可能已經有一座王宮。科林斯多次在希臘神話中出現:西緒福斯在此創立了運動會,伊阿宋在此離棄他的妻子米蒂亞,等等。

古代船隻要經過科林斯地峽就得被在陸路上從地峽的一邊拽到另一邊,因此科林斯位於希臘的交通要道上。它是雅典、底比斯的最強大的競爭者。它也是阿芙羅狄忒的崇拜中心。科林斯在地中海沿岸建立了許多殖民地,包括錫拉庫薩。在波斯戰爭中科林斯付出了巨大貢獻。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它與斯巴達聯合對抗雅典。

前146年古羅馬摧毀科林斯。前44年愷撒在這裡重新建城。在羅馬時代它是一座以其奢侈和昂貴的生活而著稱的繁榮的商業城市。在城內羅馬人、希臘人和猶太人共居。

科林斯的阿波羅神廟在聖經中科林斯也被多次提及,一般翻譯成哥林多。聖經中有兩卷使徒保羅寫給哥林多教會的書信:哥林多前書和哥林多後書,因而這個地名對於今天的基督徒都非常熟悉。

史前時期

該城建於大約公元前6千年的新石器時代。按照神話,該城是由太陽神赫利俄斯的兒子科林托斯(Corinthos)所建立;其他神話則說由泰坦巨神俄刻阿諾斯的女兒、埃費拉(Ephyra)女神所建立,所以本城在古代亦稱作"埃費拉"。有證據顯示本城在公元前2千年被摧毀。

在邁錫尼時代末期多利亞人試圖定居在科林斯。雖然第一次嘗試以失敗告終,他們在首領阿勒忒的指揮下從安蒂里奧(Antirio)沿科林斯灣捲土重來終於攻占了此地。

因此該地的古代名稱如"Korinthos"來源於前希臘語言,即土著(Pelasgian)的語言;科林斯可能還是一個青銅時代邁錫尼的宮殿/城市,如同邁錫尼、梯林斯和皮洛斯一樣。根據神話傳說,西緒福斯是古代科林斯王族的創始者。

古典時期

在隨後的古典時期,科林斯市是財富上匹敵雅典和底比斯的城邦,主要經濟來源於地峽的貿易與交通。直到前6世紀中葉,科林斯一直是主要的黑像陶的出口地,產品銷往全希臘各地。在它之後,雅典的陶器才占據了市場。科林斯衛城上的雄偉神廟是供奉阿芙羅狄忒。根據大多數資料,神廟內奉養了超過一千名廟妓,因此後世的基督徒都指科林斯是一個非常墮落的地方。這一位神廟到今時今日還矗立在科林斯,見證着往日的歷史。此外,科林斯還是地峽運動會的主辦地。

佩里安德Περίανδρος(約前665-585)7世紀BC,科林斯由僭主庫普塞羅(約前657-627)和他的兒子佩里安德(約前627-585)統治時期,該城派遣殖民者建立許多新的殖民地,其中包括:埃庇達諾斯(Epidamnus,現代阿爾巴尼亞的都拉斯)、敘拉古(意大利)、安布拉基亞(Ambracia,現代萊夫卡斯)、科爾庫拉(Corcyra,今科孚島)和阿納克托里翁(Anactorium,今亞克興)。佩里安德還建立了阿波羅尼亞城(今阿爾巴尼亞的費里)和波提狄亞(Potidaea,在哈爾基季基半島)。科林斯還是九個出資在古埃及建立殖民地瑙克拉提斯的希臘城邦之一。該城建立於埃及第二十六王朝的法老普薩美提克一世在位期間,以促進希臘世界和埃及的貿易。

佩里安德是希臘七賢之一。在他統治期間鑄造了第一枚科林斯幣。他是第一個試圖打通地峽以建立科林斯人和薩羅尼科灣的海路聯繫的人,由於當時的技術條件所限沒有實現他的想法,不過他代以建造了一個石造陸上斜坡"Diolkos"。庫普塞羅王朝的統治結束於佩里安德的侄子普薩美提庫斯(Psammetichus),以親希臘的埃及法老普薩美提克一世(見上)的名字命名。這段時期是科林斯城的黃金時代。

這一時期科林斯人發展了科林斯柱式--古典建築在愛奧尼柱式和多立克柱式之後的第三種柱式。科林斯柱式是三種柱式中最複雜的,顯示這個古代城邦積累的財富和奢侈的生活方式。多立克柱式體現斯巴達等多利亞人刻苦簡單的生活方式,而秉承以雅典為代表的愛奧尼中庸哲學,在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和諧的平衡。

有一句古代名言:"OupantospleinesKorinthon"(不是每個人都能去科林斯),說到該城昂貴的生活標準。該城以它愛神廟的妓女而聞名,為居住和旅行該城的富裕商人和有權勢的官員提供服務。她們之中最著名的拉猗司(Lais)據說具有超凡的智慧和美貌,為得到她的眷顧需要支付天文數字的費用。

該城有兩個主要港口,分別位於科林斯灣和薩羅尼科灣,分別服務地中海的西方和東方商路。勒凱翁(Lechaion)港位於科林斯灣,連接該城在西方的殖民地以及大希臘,而薩羅尼科灣的肯克瑞亞港主要服務於雅典、愛奧尼亞、塞浦路斯以及其餘黎凡特地區。這些港口都有停泊龐大的戰艦的船塢。

作為希波戰爭中的主要參戰者,該城派遣了40艘戰船在阿得曼托斯(Adeimantos)指揮下參加薩拉米海戰,5000名裝甲步兵穿着標誌性的科林斯頭盔參加了後繼的普拉蒂亞戰役(Plataea)。不過之後它經常成為雅典的敵人,同斯巴達結盟於伯羅奔尼撒同盟。前431年,引發伯羅奔尼撒戰爭的因素之一即為科林斯和雅典之間對於科林斯殖民地科爾庫拉的爭奪,源於兩個城市在貿易上的傳統敵對。

科林斯陶罐伯羅奔尼撒戰爭結束以後,斯巴達在伯羅奔尼撒同盟的昔日盟友科林斯和底比斯不滿於斯巴達在同盟內的霸權,挑起了針對其的科林斯戰爭,進一步削弱了伯羅奔尼撒各城邦的力量。這最終導致了北方馬其頓人的入侵,以及馬其頓的菲利普二世掌控下成立的對抗波斯帝國的科林斯同盟。菲利普的兒子亞歷山大大帝是希臘人的第一個將軍。

科林斯是前4世紀著名的犬儒派哲學家第歐根尼的家鄉。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