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種萵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種萵苣》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

《種萵苣》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該詩以萵苣的艱難成長來感慨自己一把年紀而無所作為的悲哀。

魯迅對杜甫的評價:「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曾經加入《新青年》,以《狂人日記》等名作參與發動「五四」文化革命之魯迅,到三十年代,巋然成為眾望所歸之革命文學導師,晚年與友人討論中國文學史,以為中古之陶潛李白杜甫皆第一流詩人,繼而又說:「我總覺得陶潛站得稍稍遠一點,李白站得稍稍高一點,這也是時代使然。杜甫似乎不是古人,就好像今天還活在我們堆里似的。」魯迅晚年在政治上己與胡適分道揚鑣,惟此評論杜甫之寥寥數語,仍然與胡適笙磐同音。他還曾經說過:「杜甫是中華民族的脊樑!」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種萵苣[1]

創作年代;唐代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作者;杜甫

作品原文

《種萵苣》

序:既雨已秋,堂下理小畦,隔種一兩席許萵苣,向二旬矣,而苣不甲坼。伊人莧青青(獨野莧青青),傷時君子或晚得微祿,轗軻不進,因作此詩。

陰陽一錯亂,驕蹇不復理。枯旱於其中,炎方慘如毀。

植物半蹉跎,嘉生將已矣。雲雷欻奔命,師伯集所使。

指麾赤白日,澒洞青光起。雨聲先已風,散足盡西靡。

山泉落滄江,霹靂猶在耳。終朝紆颯沓,信宿罷瀟灑。

堂下可以畦,呼童對經始。苣兮蔬之常,隨事藝其子。

破塊數席間,荷鋤功易止。兩旬不甲坼,空惜埋泥滓。

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此輩豈無秋,亦蒙寒露委。

翻然出地速,滋蔓戶庭毀。因知邪干正,掩抑至沒齒。

賢良雖得祿,守道不封己。擁塞敗芝蘭,眾多盛荊杞。

中園陷蕭艾,老圃永為恥。登於白玉盤,藉以如霞綺。

莧也無所施,胡顏入筐篚。

作品注釋

陰陽一錯亂,驕蹇不復理①,枯旱於其中②,炎方慘如毀③。植物半蹉跎④,嘉生將已矣⑤。

(從夏旱敘起。陰陽錯亂而致旱,亦有感時事也。不復理,謂不循常理。)①蔡邕詩:"苦熱氣驕賽。"【邵注】驕,謂日色驕亢。蹇,謂雨水蹇澀。②司馬相如《難蜀父老文》:"若枯旱之望雨。"③《詩》:"王室如毀。"④《周禮·地官·大司徒》:以土會之法,辨五地之物,其山林、川澤、丘陵、墳衍、原隰,各有植物。⑤《史記》:"神降之嘉生。"注:"嘉,谷也。"

雲雷欻奔命①,師伯集所使②。指揮赤白日,澒洞青光起。雨聲先以風,散足盡西靡③。

(此秋雨大作之象。奔命,奉上帝之命。所使,為造化所使。指揮,日色藏影。澒洞,雲氣鬱蒸。【舊注】西靡,言雨散而斜向西也。)

①《左傳》:子重子反,一歲七奔命。②揚雄《河東賦》:"叱風伯於南北兮,呵雨師於東西。"③謝脁詩:"森森散雨足。"宋玉《笛賦》:"白日西靡。"

山泉落滄江①,霹靂猶在耳。終朝紆颯沓②,信宿罷滯灑。堂下可以畦,呼童對經始。

(此雨後治畦之事。猶霹靂,雷久矣。纖颯沓,風緩矣。罷瀟灑,雨止矣。對經始,兩童相對而治畦也。)

①《易》:"山下出泉。"②應瑒《西狩賦》:"颯沓鳳翔。"

苣兮蔬之常,隨事蓺其子。破塊數席間①,荷鋤功易止②。兩旬不甲拆,空惜埋泥滓。

(此見嘉蔬之難植。子,下種也。破壞。鋤土也。)

①《鹽鐵論》:周公之時,風不鳴其條,雨不破塊。②陶潛詩:"帶月荷鋤歸。"③《易》:"雷雨作而百果草木皆甲拆。"

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①。此輩豈無秋,亦蒙寒露委②。翻然出地速,滋蔓戶庭毀③。

(此賤種之易繁。不知汝從何來,叢生於此,憎之也。一當秋露寒涼,不久委落,危之也。戶庭毀,謂遮塞路逕。)

①《吳都賦》:"宗生高岡,族茂幽草。"揚雄《蜀都賦》:"其竹則宗生簇攢,俊茂豐美。"②鮑照詩:"歸華先委露。"③《左傳》:"無使滋蔓。"《易》:"不出戶庭。"

因知邪干正①,掩抑至沒齒②。賢良雖得祿,守道不封己③。擁塞敗芝蘭,眾多盛荊杞。

(此拈出本意,着眼在邪干正三字。君子守道潔己,其芳澤可以被人。小人必欲摧抑終身,如荊杞之敗芝蘭也。"掩抑至沒齒",此公痛心疾首語。苣莧,是比義。芝蘭荊杞,又是比中之比。)

①干,侵害也。②吳均詩:"掩抑摧藏張女彈。"③謝靈運詩:"守道自不攜。"《國語》:叔向曰:"引黨以封己。"李康《運命論》:"封己養高,勢動人主。

中園陷蕭艾①,老圃永為恥②。登於白玉盤③,藉以如霞綺④。莧也無所施,胡顏入筐篚⑤。

(仍以喻意作結,見邪終不能勝正也。蕭艾陷苣,老圃傷心,豈知久屈終伸,玉盤霞綺之上,登苣而不用莧,君子之可貴猶是矣。此章七段,各六句分截。)

①《世說》:"寧為蘭摧玉折,不為蕭敷艾榮。"《詩》注:"蕭,蒿也。"②老圃,見《論語》。③《漢官儀》:封禪壇有白玉盤。徐擒《詠橘》詩:"愧以無雕飾,徒然登玉盤。"④藉綺,盤下承之以綺。謝脁詩:"餘霞散成綺。"⑤曹植表:"忍垢苟全,則犯詩人胡顏之譏。"

總評:

高元之《荼甘錄》曰:自古工詩者,未嘗無興也。睹物有總則有興。

(葛立方《韻語陽秋》)今之作詩,以興近乎訕也,故不敢作,而詩之一義廢矣。杜《萵苣》詩云:"兩旬不甲拆,空惜埋泥滓。野莧迷汝來,宗生實於此。"皆興小人盛而掩抑君子也。至高適《題處士園》雲:"耕地桑柘間,地肥萊常熟。為問葵藿資,何如廟堂肉。"則近乎訕矣。作詩者知興之與訕異,始可與言詩矣。

古詩文鑑賞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在杜甫中年因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杜甫的詩被稱為「詩史」。他的詩清代三十六詩仙圖卷之杜甫詞以古體、律詩見長,風格多樣,以「沉鬱頓挫」四字準確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風格,而以沉鬱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其詩多涉筆社會動盪、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詩反映當時社會矛盾和人民疾苦,他的詩記錄了唐代由盛轉衰的歷史巨變,表達了崇高的儒家仁愛精神和強烈的憂患意識,因而被譽為「詩史」。

杜甫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杜甫一生寫詩一千五百多首,其中很多是傳頌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別」,並有《杜工部集》傳世;其中「三吏」為《石壕吏》、《新安吏》和《潼關吏》,[3]「三別」為《新婚別》、《無家別》和《垂老別》。杜甫流傳下來的詩篇是唐詩里最多最廣泛的,是唐代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對後世影響深遠。杜甫作品被稱為世上瘡痍,詩中聖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是現實主義詩人。[4]

視頻

百家講壇——詩聖杜甫(六)杜甫死亡之謎

杜甫的詩歌創作風格

參考資料

  1. [1] 詩詞文句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
  3. 杜甫三吏三別原文 瑞文網;發布時間;2017-12-07
  4. 杜甫的十首抒懷詩,悵望千秋一灑淚,搖落深知宋玉悲 品詩賞詞;發布時間;18-05-28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