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蘆(千龍喜)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蘆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秋蘆》中國當代作家千龍喜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蘆

好久沒有到郊外走一走了,渴望身心去擁抱大自然呼吸遠離人工雕琢的清新空氣,讓思想沐浴自由的風。九月初的一天,我與幾個朋友拋開瑣事,相約來到遼寧盤錦的「蘆園」,這裡是世界面積最大的濱海蘆葦濕地,有着「中國最美濕地」和「中國十大魅力濕地」等桂冠,可在我心裡,從小到大,她只是一片處女地,高大隱秘的蘆葦盪可以包容和宣洩內心所有不為人知的疲憊與憋悶,再吐故納新地從容應對重返喧囂的工作和生活……

夏日的蘆葦盪,遠在幾公里之外就能感受到它的碧波萬頃,與浩瀚葦海相連的是一望無際的稻田,抬頭遠眺,接天無窮又富有生機的綠,使得空氣里到處都瀰漫着盎然通透的「青」香。前方一對正在拍照的小情侶,姑娘「嗝嗝」的笑聲穿透葦海,隨着白襯衫若隱若現地跳動着青春喜悅與活力。

初秋時節,葦穗上掛滿葦花的葦稈集結在一起煞是好看。夕陽西下時,太陽的餘暉為微風搖曳、頷首低垂又綴滿白色軟絮的葦花鍍上一層金邊,閃亮卻不耀眼,嫵媚又不矯情,頗具韻味,讓人不禁聯想佳偶天成時秀外慧中的東方新娘披上婚紗,傾國傾城般地含情脈脈與嬌巧嫻熟。木橋下,淺淺的一汪水,婆娑纏綿的葦葉與葦稈隨風晃動時,與水中偶爾遊動的黑色細魚相得益彰,分不清哪裡是蘆的葉子,哪裡是閒遊的魚。

漸入深秋後,蘆葦日復一日地陪伴了歲月的蹉跎。阿娜的葦絮己隨風飄遠,葦稈、葦葉乾枯萎縮,呈現出斑駁的綠或黃,有的葦葉敏感而脆弱,經不起秋風的搖盪,缺損破敗。置身葦盪中,暴露在空曠秋野里的蘆葦,在徹人心脾的冷風中用彼此瘦弱的肩膀相互慰藉,沙沙的聲響清晰干冽,不再有往日的溫潤纏綿。登高俯瞰,剛才與自己齊肩又富有個性的葦稈剎時間整齊並團結起來,這種蕭索的畫面有些震人心魄,像是一群人身體已不再強壯,但為了共同的目標,用堅貞的信仰支撐起頑強的意志。秋天的蘆葦成熟、執着、固執、滄桑、深沉甚至慘烈,唯獨沒有了夏日的青澀。秋風吹過,泛起層層葦浪,沒有了絮的葦穗依舊堅韌,位於葦稈頂處,隨風招手相互示意,動作有些機械,像那些為孩子和工作所累,三十幾歲的小婦人,忙碌中少了些許靈動和浪漫,卻仍不失年少時的幾番風致。

遊客坐小船在葦海灘涂中穿行,一路陪伴你的蒼鷺、白琵鷺、野鴛鴦和許多叫不上名字的珍禽異鳥,讓人沉思緊鎖的眉頭瞬間開解,只要不是故意驚擾,遊人不但不會嚇跑它們,反倒成了鳥主人把玩的風景:近處用尖嘴在泥中刨食兒的,可能會抬起頭偏着臉看你兩眼,仍舊自顧自地忙自己的事了;在泥灘上踱步、曬太陽的享受着不為外界所擾的閒適;三一群兒倆一夥兒議事的神情專注又投入;遠處忙着哺育下一代的更是飛來飛去忙得不亦樂乎。雙台子河口最大的鳥是丹頂鶴,潔白的羽毛、細長的雙腿,走起路雍容的步調足以引發人們對這種神鳥的遐思,一朝仰首振翅,無人不被「鶴鳴九皋」的浩遠宏闊而震撼!這裡還盛產「中華絨螯蟹」,葦田裡天然生長的蟹子味道更勝一籌,可謂是「天下第一鮮」,一對年逾花甲的老夫婦說笑着隨便釣上一隻,都是「黃滿肉肥」。當地人在蘆園旁擺上一兜兜鮮活的蟹子,不用叫賣自會有人驅車從大老遠趕來嘗鮮。

蘆葦通身都是寶,根可以入藥,葉兒用來包粽子,成熟的葦稈用來編蓆子、造紙、做各種工藝品……我原本不喜歡蘆花,厭她隨風飄蕩的輕浮,如同只長着一副美麗軀殼的女人,即便外表美得讓人魂不守舍,迷離後,沉澱的結果總免不了讓人丟棄的命運。自從聽了一首名為《蘆花》的歌曲,多年遠離家鄉的我被它寄託的相思而感動。「蘆花白,蘆花美,花絮滿天飛,千絲萬縷意綿綿,路上彩雲追,莫忘故鄉秋光好,早戴紅花報春暉。」我愛這秋天的「蘆園」,這種深沉的情感源於她徐娘半老的容顏里蘊含着母親般的崇高,哺育了生命之後,洗盡夏妖艷的鉛華,不忘在日來臨之前從容地貢獻自己餘下的全部價值,待春風吹化冰雪,護嫩芽披綠山川。

楊錦秀,筆名千龍喜 、痴蘭,文學學士,財政學研究生,中華作家網人才庫金牌作家、遼寧省作家協會、瀋陽市作家協會、高密東北鄉等作家協會會員,筆耕不輟的稅務幹部,在市級以上報刊雜誌發表作品數十篇,多次獲獎。[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