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秋日游石房子(舒學寧)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秋日游石房子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圖片網

《秋日游石房子》中國當代作家舒學寧寫的散文。

作品欣賞

秋日游石房子

石房子位於德昌縣城南端,永郎鎮一處重巒疊嶂,綿蜒亘古的半山腰上,他依山傍水,可俯瞰安寧河谷,又可眺望高聳雲端的莽莽大山。

我們一行是慕名而來,行前聽好友說,石房子已打造一新,面目全新,今非昔比,值得一游。

幾年前,我到過此地,對此處風景大致了解,今算是故地重遊了。

我們一行12人,三輛車,車到山前,下車引頸仰望,山坡上,森林在藍天白雲的襯托下,愈顯得層林盡染,鬱鬱蔥蔥,呈一片墨綠色,如深色的海洋,我想這應該是秋天賜予山林的盛裝了,秋天重新裝扮了山林。

我們一行人是晌午到的,太陽又開朗起來,在陽光的直射下,站在山腳下,可依稀看到一些忽明忽亮,閃爍的東西,那是石房子景點的一些裝飾,儘管山坡上森林覆蓋,濃蔭成蔽,在山下,仍然可看到石房子的景區,雖然是隱隱約約的。

沿着蜿蜒較窄的水泥路,蛇形而上,一路順風順水,路直達石房子景區,一路欣喜歡暢,這路走起來真爽!

幾年前的泥土路,一改光滑平整的水泥路,憑此舉,可揣度這石房子業主的眼光格局,至少不會是小家子氣,那句要想富,先修路,應是千真萬確的。

接近石房子,一牌坊大門躍入眼帘,大門古典簡約,大氣質樸,牌坊頂部橫匾「祥雲捧日」四個大字楚楚動人,在這重山峻岭,原始森林中格外醒目,顯得意韻深厚,高深莫測,公路從門中穿行而上。

車到景區,剛下車,一年輕妹子主動迎上前:「您好!您們是否訂了晌午飯的?」舉止大方得體隨和,笑容可掬,然後熱情招呼我們在餐廳入痤,服務生端茶送水,忙個不停,溢出一種淡淡的溫馨。

餐廳不豪華,但整潔,明窗幾淨,感覺良好,一路勞頓轉瞬便隨秋風飄散開去,不一會,菜餚上齊。

飯畢,我們一行人徜徉在景區,雖是正午,太陽卻沒有了夏日的熾烈,秋日的陽光經這山野森林一番慰籍,似乎溫柔婉約了許多,只是山林的色調更深了,給人以悠遠深邃的感覺,讓人繾綣遐思。

燒烤區有烤全羊,烤全乳豬,烤土雞等,應有盡有,幾撥善男信女已酣暢淋漓,不已樂乎,可能已忘乎所以,醉在了這秋色漸濃的石房子!

餐廳上面二樓是牌,麻將的天地,自然是娛樂,除了洗牌聲,別無雜音。

三樓應是茶樓,登高憑欄佇立,一盅在手,西望,視野廣闊蒼茫,山巒唯余莽莽,若俯看,風景盡收眼底,安寧河水沿江南下,川流不息,一瀉千里,轉身向東仰望,山林茂密,遮天蔽日,松林枝繁翠綠成簇,一棵棵筆挺,直衝雲天,無疑,是休閒寧靜的好地方。

沿着東面山坡爬涉,一行人在林中濃蔭下蠕動,白雲又在藍天下游移,有動有靜,動靜相宜,太陽光線在林中忽明忽暗,橫斜稀疏,絢麗多姿,一路與蟲鳥的悠鳴聲結伴而行,又形成了林中的一大景觀。

鳥嗚山更幽,蟬噪林逾靜,還恰如其分,只是秋蟬的婉轉悠長,尤且突出,似優美動聽,又略帶遲暮的蒼涼,徒添了一抹秋韻的味道,使人恍然有悟,若有所思。

石房子,關鍵在石頭,一行人,沿崎嶇小徑攀行,山坡上,果然石頭林立,巨石居多,百噸甚至千噸的巨石屢見不鮮,層出不窮,形狀不一,有的奇形怪狀,有的千仞百立,有的四四方方,如鬼斧神工,皆橫七豎八,重疊有加,呈自然姿態。

不過,讓我驚呀不已的是,這些石頭從山腳到山頂,幾乎是聚集在一段坡上,山坡的其它地方,石頭寥寥無幾,這種罕見的現象既神奇又令人費解。

據權威的地質專家考究,這可能是上億年前的「造山運動」形成的,在敬佩大自然的奧秘和無窮力量之餘,感嘆人類若與之相比,實屬微塵。

還有古老更玄的傳說,說是很久很久以前,有個姓林袓師神仙,想用巨石堵河,不料,被觀音菩薩知曉,於是,觀音搶先一步,點石成定音,避免了一湯洪水泛濫而禍及庶民,石頭,從此便留在了此地。

如今,難怪有人在石頭上,鑄造了蓮花痤,壽龜等,當然,這是當地人們的一種感恩,一種禱告,一種祈福,一種美好願望的體現囉!

巨石中,方形的較多,形狀像房子,石房子便由此得名,原來石房子的得名如此簡單,看來很多事情並非複雜,只是你心裡咋想罷了。

一行人下山回到就餐地點,坡下林中,老闆打造的別墅,格外惹人注目,別墅痤落有致,分散於林中,造型別致,古樸典雅,小巧玲瓏,木質構建,房內設施齊全,倘若身居其中,尤其在這臨近中秋之夜,再漫步松林中,該是何等的心境呢,該是何等的曼妙愜意哦!

想象中,那首膾炙人口的《山居秋瞑》浮現在眼前:「空山新後,天氣睌來,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吟罷,只能說聲:「石房子,再見,我會是回頭客的」![1]

作者簡介

舒學寧:四川.涼山.德昌縣公職人員,讓心靈與生活相遇碰撞,再溶入文字中蕩漾,偶爾激起微瀾,何嘗不是一種夢想。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