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福斯塔夫式背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福斯塔夫式背景

福斯塔夫式背景

福斯塔夫式背景就是指廣闊的社會背景。《亨利四世》劇本中的福斯塔夫是破落騎士,作品以這個人物的活動把社會的上層和下層聯繫起來。他一方面是貴族,和上層有聯繫;一方面是破落的貴族,又和下層有聯繫。因此,把這個戲劇廣闊的社會背景稱之為福斯塔夫式背景。

簡介

(1)「福斯塔夫式背景」是恩格斯1859年5月18日在《斐·拉斐爾》的信中提出的。

(2)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亞在其歷史劇《亨利四世》和喜劇《溫莎的風流娘兒們》中塑造的形象。他是一個破落的騎士,在封建制度沒落時期由貴族社會跌到平民社會,上與太子關係親密,下與強盜、小偷、流氓、妓女為伍。通過他的活動,莎士比亞展示了上至宮廷下至酒店、妓院等廣闊的社會背景,再現了「五光十色的平民社會」,為塑造人物和展開戲劇衝突提供了廣闊、生動、豐富的社會背景。這是莎士比亞現實主義藝術的重要成就。

(3)恩格斯還指出封建社會解體時期貴族與貴族鬥爭的後面,存在着農民和市民的活動,以及由這個活動構成的平民社會五光十色的背景一一他稱之為「福斯塔夫式的背景」,並把描寫這個背景看作是作品「莎士比亞化」的重要的內容之一。恩格斯稱讚這種背景,是希望作家在廣闊複雜的社會背景中塑造典型、再現生活。

探析

福斯塔夫是莎士比亞繼承民間狂歡化精神的結果和體現,他身上閃爍的狂歡性具體表現在以下四方面:活動時空的廣場性、狂歡化的主體精神、地形學意義、治外法權下的真話。他的活動時空的廣場性不僅形成了著名的「福斯塔夫式的背景」,還擴大了劇作的表現範圍和深度;他身上的狂歡化主體精神尤其是二律背反的特點使這一形象更為複雜,更富有生活氣息和真實性;他的地形學意義又使他具有了強烈的民間色彩;他的脫冕神聖、對抗權威和他所帶來的狂歡化的笑聲使觀眾獲得身心的解放和思想的自由。[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