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青岡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福建青岡 |
中文名:福建青岡 學 名:Cyclobalanopsis chungii (Metc.) Y. C. Hsu et H. W. Jen ex Q. F. Zheng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山毛櫸目 科:殼斗科 屬:青岡屬 種:福建青岡 命名者及年代:(Metc.) Y. C. Hsu et H. W. Jen ex Q. F. Zheng,1982 |
福建青岡(fú jiàn qīng gāng,學名:Cyclobalanopsis chungii (Metc.) Y. C. Hsu et H. W. Jen ex Q. F. Zheng)是殼斗科,青岡屬常綠喬木,高可達15米。葉片薄革質,橢圓形稀為倒卵狀橢圓形,葉緣不反曲,頂端有數對不明顯淺鋸齒,稀全緣,中脈、側脈在葉面均平坦,在葉背顯著凸起,葉密生灰褐色星狀短絨毛,托葉早落。雌花有花朵,花序軸及苞片均密被褐色絨毛。殼斗盤形,包着堅果基部,堅果扁球形,頂端平圓,果臍平坦或微凹陷。 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生於海拔200-800米的背陰山坡、山谷疏或密林中。在廣東封開通常生長在山谷土壤濕潤的密林中,在湖南有時生長在石山上,與青岡、化香樹組成常綠落葉混交林。 木材紅褐色,心邊材區別不明顯,材質堅實,硬重,耐腐,供造船、建築、橋樑、枕木、車輛等用材。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 [1]
福建青岡形態特徵
常綠喬木,高達15米。小枝密被褐色短絨毛,後漸脫落。葉片薄革質,橢圓形稀為倒卵狀橢圓形,長6-10(-12)厘米,寬1.5-4厘米,頂端突尖或短尾狀,基部寬楔形或近圓形,葉緣不反曲,頂端有數對不明顯淺鋸齒,稀全緣,中脈、側脈在葉面均平坦,在葉背顯著凸起,側脈每邊10-15條,葉密生灰褐色星狀短絨毛,星狀毛8-10分叉;葉柄長(0.5-)1-2厘米,被灰褐色短絨毛;托葉早落。
雌花序長1.5-2厘米,有花2-6朵,花序軸及苞片均密被褐色絨毛。果序長1.5-3厘米。殼斗盤形,包着堅果基部,直徑1.5-2.3厘米,高5-8厘米,被灰褐色絨毛;[2]
小苞片合生成6-7條同心環帶,除下部2環具裂齒外均全緣。堅果扁球形,直徑約1.4-1.7厘米,高約1.5厘米,頂端平圓,微有細絨毛,果臍平坦或微凹陷,直徑約1厘米。 [3]
福建青岡產地生境
福建青岡 分布於中國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等省區。生於海拔200-800米的背陰山坡、山谷疏或密林中。在廣東封開通常生長在山谷土壤濕潤的密林中,在湖南有時生長在石山上,與青岡、化香樹組成常綠落葉混交林。[4]
福建青岡適生於溫暖、濕潤。年平均氣溫15-21℃,最冷月6-10℃,最熱月21-31℃;年降水量1400-2000毫米。極端最低氣溫-3℃。小地形多屬溝谷、峽谷的岩崖陡坡和山麓石質坡地,坡度為35°以上。母岩一般為砂岩、石英岩、凝灰岩、片麻岩、千板岩及花崗岩等。土壤為酸性紅壤、黃壤。土層厚薄不一,一般厚度為40-70厘米,土層多夾碎石。
福建青岡林以福建青岡為優勢種。主要伴生樹種有青岡、栲樹、甜櫧、多穗石櫟和山茶科的木荷,樟科的樟樹、紅潤楠,杜英科的華杜英。還有冬青科的毛冬青,薔薇科的光葉石楠等,落葉樹種有楓香、赤楊葉。針葉樹有馬尾松。
福建青岡繁殖方法
福建青岡育苗的關鍵技術是及時播種和切根處理。最佳技術組合為:福建青岡採種水選後,經濕沙層積貯藏2-7天,取出用指甲掐斷根尖0.2-0.3厘米;或水選種子直接播種,於6月中旬,利用鋒利鐵鏟,在距離苗木5厘米處,呈45°斜切,切斷主根的育苗方式。
福建青岡主要價值
福建青岡木材紅褐色,心邊材區別不明顯,材質堅實,硬重,耐腐,供造船、建築、橋樑、枕木、車輛等用材。 福建青岡主幹端直,材質堅重、耐腐、耐濕,是上等出口白炭的燒制原料,經濟價值高。 福建青岡
福建青岡保護級別
保護級別:福建青岡是福建省三級珍稀瀕危保護植物。
瀕危原因:長期以來,人們對其過度開發利用導致福建青岡天然林面積銳減.截止到2011年僅在福建閩清黃櫧林自然保護區分布有大面積的福建青岡林,其它地區均為小面積零星分布。
由於石質陡坡的水土條件較差,福建青岡的繁殖、傳播、生長、發育都收到限制,資源分布區較為狹窄。在毗連的濕潤、無石質、深土層的山地,福建青岡反而不見生長,說明在優越的水土條件下,其它闊葉樹種生長更快,福建青岡競爭不過。福建青岡天然林被採伐破壞之後,則變成了萌叢矮林。在中國福建閩清縣福建青岡林的采樵跡地上,芒萁骨、五節芒遍生,稀生馬尾松、石櫟、木荷、赤楊葉、楓香、山烏柏、烏飯樹、黃瑞木、檵木等喬、灌木樹種。
保護措施:重點地區、山頭應掛牌封禁保護;一般地區應禁止砍伐,實行擇伐,促進天然更新。一般器具和農具用材,建議儘量選用資源較多、分布較廣的如青岡、多穗石櫟、米櫧、栲樹等。林場、伐木場應有計劃營造人工林,引野生為栽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