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禪宗修習地(舒婷詩歌)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禪宗修習地》是詩人舒婷創作的一首現代詩歌。

作品原文

坐成千仞陡壁

面海


送水女人蜿蜒而來

腳踝繫着夕陽

發白的草跡

鋪一匹金色的軟綢

————你們只是澆灌我的影子

————鬱鬱蔥蔥的是你們自己的願望


風,紋過天空

金色銀色的小甲蟲

抖動纖細的觸鬚、紛紛

在我身邊折斷

不必照耀我,星辰

被塵世的磨坊研碎過

我重聚自身光芒返照人生


面海

海在哪裡

回流於一支日本銅笛的

就是這裡

無色無味無知無覺的水嗎


再坐

坐至寂靜滿盈

看一莖弱草端舉群山

長噓一聲

胸中溝壑盡去

還原為平地


1986年7月美國舊金山

作者簡介

舒婷(1952年-),原名龔佩瑜,出生於福建龍海石碼鎮,中國女詩人,朦朧詩派的代表人物。[1]

其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曾獲得莊重文文學獎、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其代表作品有《舒婷文集》《這也是一切》等。

舒婷擅長於自我情感律動的內省、在把捉複雜細緻的情感體驗方面特別表現出女性獨有的敏感。[2]

50年代中期,母親帶着她和兄妹三人從漳州回到廈門,被分寄在祖母和外婆家裡。舒婷從小隨母親在外婆家長大。

四歲起,外祖父就拿唐詩當兒歌教她念,外婆則娓娓講述「三國」、「水滸」、「聊齋」哄她上床睡覺。小學三年級,有了一點閱讀能力,便開始取五花八門的書籍來看,一直到初中,也因此眼睛越來越壞。

1964年就讀於廈門一中,1969年,舒婷在「上山下鄉」洪流中插隊到閩西山區。1972年,舒婷以自己姨媽的繼女身份,被照顧回城。

1979年4月,《詩刊》從《今天》上選發了舒婷的《致橡樹》,兩個月後,又發表了她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和《這也是一切》。1983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3]

2013年04月28日,再次高票當選廈門文聯主席。2016年12月,當選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十二、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

她的詩歌充盈着浪漫主義和理想的色彩,對祖國、對人生、對愛情、對土地的愛,既溫馨平和又潛動着激情。她的詩擅長運用比喻、象徵、聯想等藝術手法表達內心感受,在朦朧的氛圍中流露出理性的思考,朦朧而不晦澀,是浪漫主義現代主義風格相結合的產物。舒婷又能在一些常常被人們漠視的常規現象中發現尖銳深刻的詩化哲理(《神女峰》、《惠安女子》),並把這種發現寫得既富有思辯力量,又楚楚動人[4]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