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龍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神農架生態旅遊區雄踞秦巴山脈東端,與武陵山脈咫尺共扼長江三峽,面積45.4平方公里。這裡有源自地球上最完整的前寒武紀地層,燕山、喜馬拉雅冰川運動造就的地質奇觀,這裡形成了以「華中屋脊」為中心,集自然奇觀、科考探秘、天人和諧於一體的原生態旅遊區。

神農架生態旅遊資源豐富,是記錄地球地質事件和環境變遷的地質史書,是集成亞熱帶至寒溫帶的氣候標尺,是長江和漢水的分水嶺、中華農耕文明的發祥地,擁有北半球中緯度保存完好的北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和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擁有神農架穹窿「華中屋脊」紛繁多樣的地質地貌、氣象水文景觀,擁有讓世人魂牽夢繞的野人、白化動物等自然之謎,與百慕大三角、埃及金字塔、撒哈拉大沙漠、珠穆朗瑪峰共同演繹了北緯31°帶上的瑰麗多姿與神奇神秘。

有原始洪荒神農頂、金猴部落大龍潭、科普體驗官門山、高山濕地大九湖、生態創作天生橋、古杉炎帝神農壇、雲海佛光燕子埡等7大景觀區和一個遊客服務中心,有神農頂、神農谷、瞭望塔、涼風埡、迷人埫、板壁岩、太子埡、神農營、神農源、金猴嶺、小龍潭、大龍潭、官門山、神農壇、天生橋、大九湖、天燕埡共17處精品景點。

神農架是湖北省「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戰略的核心板塊、「一江兩山」(長江三峽、神農架、武當山)國際精品旅遊線的中樞,擁有國家5A級旅遊景區;擁有「國際人與生物圈」保護區網成員單位、「亞洲生物多樣性永久性示範基地」和「世界地質公園」三張世界級名片;擁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國家森林公園、國家地質公園、國家濕地公園」四個國字號招牌;擁有「神農文化、野人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漢唐文化」五大文化;擁有「神農傳說、『野人』行蹤、白化動物、原始森林、地質大斷裂、金絲猴部落」等六大謎團。

神農文化

高山原生態文化群落帶在神農架古老的謎一樣的山林里,積澱着古老的謎一樣的文化。獨具魅力的神農架文化像一樽陳年老酒,香漂萬里,醉人心脾,令人心往神馳。神農架文化具有區別於其他地區文化的顯著特點:這就是古老的山林特色。既保留了明顯的原始古老文化的痕跡,又具有濃厚的山林地域風貌。其區域文化特色被視為亞洲少見的山地文化圈——高山原生態文化群落帶。

這裡山高谷深,林木茂密,這裡氣候多樣,景色迷人,這裡還有許多優美而古老的傳說,古樸而神秘的民風民俗。華夏始祖神農氏嘗草採藥的傳說、漢民族神話史詩《黑暗傳》、川鄂古鹽道、土家婚俗、山鄉情韻都具有令人神往的誘惑力。這裡獨特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造就了極其豐富而異常珍貴的自然和人文景觀,孕育了絕佳經典、奇幻壯麗的生態旅遊環境。

經濟

2018年,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預計,下同)28億元,增長10.1%。完成地方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5.1億元,增長10.1%。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接待遊客1590萬人次,增長20.1%;實現旅遊經濟總收入57.3億元,增長20.3%。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28189元、10107元,分別增長9.4%、9.8%。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在省定目標範圍內。

地理

位於湖北省西北部,東瞰荊襄、南臨三峽、西望巴蜀、北顧武當。相傳中華民族的偉大始祖炎帝神農氏曾在這裡嘗草採藥、醫藥救民。架木為梯,以助攀援;架木為屋,以避兇險;架木為壇,跨鶴飛仙架出了「神農架」這一美名。神農架最初是指山的最高峰,就是現在保護區內的大神農架和小神農架,意為神農氏到過這兩座山的最高處;後來為一條山脈,由6座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組成了「華中屋脊」(神農頂、大神農架、小神農架、金猴嶺、杉木尖、大窩坑)。

國寶金絲猴

世界上共生活着5種金絲猴即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和2011年才被發現的緬甸金絲猴(我國稱之為怒江金絲猴),在分類學上隸屬於靈長目猴科疣猴亞科仰鼻猴屬。前三種為我國特有,均為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神農架金絲猴是川金絲猴的一個獨立亞種,分為3個大群體,8個小種群,數量1282隻,分布於神農架自然保護區及周邊的千家坪、大龍潭、螺圈套、橋洞溝等地,是現生川金絲猴各亞種中數量最少的一支,棲息地面積210平方公里。神農架是川金絲猴分布的最東端,發現較晚,加之此處金絲猴與其他亞種呈地理隔絕狀態,導致基因進化特殊,且其食性、棲息地環境、植被以及所處的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等也和其他亞種有較大差異。

神農架金絲猴鼻孔上仰,顏面天藍,故又被形象地被人稱為仰鼻猴、藍面猴。成年雄性嘴角上方具一對稱為觜角瘤的瘤狀突起。神農架金絲猴無頰囊,頭頂具黑褐色冠毛(長約4厘米),尾長顯著長於頭體長,通體被毛長而厚,雄性體背的黑褐絨毛長達5厘米,金絲狀針毛有些超過30厘米,稀疏分布在肘關節、背腰部至尾部。頰、額及頂側棕紅,耳毛乳黃,有長約3厘米的稀疏黑眉毛,頦、喉紅黃。胸腹,臀部和大腿上部黃白,四肢外側灰褐。尾黑褐色,尾尖白色。成年雌性較雄性毛短色淡,體重僅為成年雄性的一半左右,無嘴角瘤。初生嬰猴四肢細長瘦小,全身黑色,四肢牢牢抓住母腹部毛而隨母猴一起跳躍移動,很少離開母猴。半歲至3歲毛逐漸變為乳黃,能獨立活動,常集成小群一起追逐打鬧玩耍,但到晚上宿營時幼小個體回到母親身邊睡覺休息。

神農架金絲猴為群居性動物,日行性,常集體遷徙尋找食物,日遷移距離最大可達5公里以上,海拔高差可達800米至1000米。最大群體能達到400多隻,具有很強的社會性,群內有着嚴格的等級制度,每個群體由若干個數目不等的家庭單元和全部由雄猴組成的「全雄單元」組成,家庭的組成為:一個雄性成年家長,若干只成年雌性及未成年的小猴。川金絲猴雌性一般四到五歲性成熟,雄性則要到8歲左右。每年秋季的9月至11月為金絲猴的交配高峰期,雌猴受孕後於翌年的3月至5月集中產仔,每胎一仔。嬰猴的哺乳期為14個月左右,故為了照顧好猴寶寶,健康的金絲猴媽媽一般每隔兩年生育一次金絲猴主食各種木本、藤本及草本植株的鮮葉、嫩芽、嫩枝及花、果實、種籽。

金絲猴喜食的植物有172種,有檧木、燈台樹、青莢葉、衛矛、鳳仙花的葉、芽、嫩枝,華山松、漆樹種子,櫻桃、海棠、山楂、金銀忍冬的鮮葉、果實等。尤其喜歡嗜食一種寄生於樹木上的地衣類植物——樹衣(或稱為雲霧草)。

神龍架主要景點

神龍壇

神農壇分天、地二壇,依山而建。天壇正中聳立着炎帝神農巨型牛首人身雕像。天壇之下為地壇,辟有可容數千人之眾的廣場。廣場大圓圖案,代表天;圓心處設正方形,代表地,方形圖案中,五彩石分列表示木、火、土、金、水五行。地壇廣場的前端,有兩根高10米的如華表般的圖騰柱分立兩邊,柱上雕塑也是牛首。圖騰柱後是兩幅大型浮雕,展現了神農氏一生的豐功偉績。圖騰柱和浮雕之間設有祭壇。祭壇完全按古天子祭壇的規格設置,青銅鑄就的祭器九鼎八簋正中排放,香爐、香案、金鐘、法鼓壇前排列,莊嚴肅穆。從地壇到天壇要經過243個台階,計分五級,自下而上,第一級為9步,稱「明九」;其餘四級依次為72、63、54、45步,皆是九的倍數,稱「暗九」。這種「九五至尊」的設計,暗含着神農的至尊地位。

登高243級台階,便來到了天壇神農雕像前的瞻仰台。仰望神農塑像,牛首人身,雙目微閉,威武古樸,似在靜靜地思索宇宙。塑像不設底座,身驅拔地而起,頭頂藍天,身披彩雲。神農雕像高21米,寬35米,相加為56米,象徵中華56個民族欣欣向榮,子孫繁衍興旺之意。

神農祭壇的特色旅遊項目是當地的篝火燒烤晚會,晚會上有先民狩獵、娶親、雙花棍舞等表演節目,當地的青年男女還會對唱情歌並以鞋定情。當然,你還可以品嘗到野味燒烤,席間當地山妹子會敬上神農黃酒,教你唱山歌,其樂融融。

立於蒼翠群山之間的神農祭壇,如今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瞻仰祭祖的聖地。

神農架自然博物館

松柏鎮1996年建成一座神農架自然博物館。這棟很小的兩層建築,是華中地區僅此一家的區域性自然博物館。神農架自然博物館是全面了解神農架的窗口,被人們譽為「神農架的縮寫」。博物館設有綜合廳,陳列着神農架的地形模型,四壁懸掛着很多彩色照片,有神農頂雄姿、鐵堅杉偉影、枝繁葉茂古梭羅樹,有蒼莽的林濤、壯闊的雲海等,可以幫助人們了解神農架的全貌。全館共分植物和動物兩大部分,第一層植物館內收集有2000多種植物,是一座豐富的植物基因庫,像珙桐、香果、銀杏、連香、篦子杉等60餘種孓遺物種都是在生物學界被稱為「活化石」的珍品,此外還有一些神農架特有的珍稀藥材。第二層動物館內陳列着400多種動物標本,其中最惹人注目的是國家重點保護的白化動物和金絲猴標本。動物館按鳥類、獸類、魚類、昆蟲類陳列,有400多種、1000多號標本。鳥類中的東方白鸛、白冠長尾雉、金雕、岩雕、禿鷲、太陽鳥、相思鳥、琵琶鷺、紅腹錦雞、褐冠鵑隼等;獸類中的金絲猴、華南虎、豹、白熊、黑熊、梅花鹿、金貓、豪豬、羚羊、狐狸、松鼠等;魚類中的洋魚條子、錢魚、兩棲類的娃娃魚等;還有昆蟲類的各種彩蝶、飛蛾,如中華虎鳳蝶、金裳鳳蝶、玉帶鳳蝶、巴黎翠鳳蝶、帥蛺蝶、銀白蛺蝶等等,琳琅滿目。

博物館中還專門設有野人展區,有野人的模型,有介紹野人的圖片,引起人們對野人秘蹤的驚奇;設有奇石展區,收集了神農架貝殼、海螺、三葉蟲、震旦角石等海洋生物化石,還有太陽、月亮、獅子、人物等各種象形石,更有目前世界唯一一架復原的「中國犀」化石骨架。奇特的鐘乳石,古老的化石,豐富的紋理石,珍貴的瑪瑙石,美不勝收。

小龍潭

小龍潭位於神農頂風景區內,是展示神農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生態資源,進行環境意識和生態旅遊知識的科普教育與研究基地。有「野人」迷園、湖北省青少年夏令營營地、金絲猴馴養基地、小龍潭茶社、野考站等旅遊項目和設施。

小龍潭是神農頂風景區內的一處主要景點。神農頂景區位於神農架西南部,是以自然保護區保存完好的生態環境為核心,以三峽雙神線為依託,以森林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為特色,是以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為主題的自然生態旅遊區,同時又是國家林業部門建設的一個示範性生態景觀區。

小龍潭建有茶舍以及「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還有夏季野營基地。小龍潭位於神農頂風景區內,是展示神農架獨特的生態環境和豐富的生態資源,進行環保意識和生態知識的科普教育與研究基地。有「野人」謎園、湖北省青少年萬里夏令營營地、金絲猴馴養基地、小龍潭茶社、野考站等旅遊項目和設施。[1]

天生神農架天生橋景區

橋景區位於神農架南部彩旗村,緊鄰209國道,距神農壇4.8公里,2003年4月正式對外開放的新型生態旅遊區。這裡海拔1200米,面積60平方公里,是一個以奇洞、奇橋、奇瀑、奇潭為特點的休閒、探險、攬勝的旅遊區。在這裡有風情萬種的飛瀑,鬼斧神工的天然石橋,香飄萬里的蘭花山,險峻扼要的石壁棧道,組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山水畫卷。

天生橋山岩疊嶂,長滿野花綠樹,因遍生蘭草,幽香四溢,起名為蘭花山,蘭花為花中四君子之一,屬蘭科植物。據統計,神農架蘭科植物60多種,包含蘭草、金釵、天麻、獨蒜等。其蘭草按氣候類型分為:亞熱帶、濕熱帶和熱帶蘭草。由於神農架屬亞熱帶季風氣候,蘭草多以薈蘭、春蘭居多,花色淡雅,清香撲鼻,具有極高的觀賞價值。有花香必有鳥語,不知大家注意沒有,在景區周圍的一些樹上,掛着一些竹筒,那裡便是為鳥類準備的食物。神農架是鳥類的王國,現存鳥類200多種,比較常見的有太陽鳥、杜鵑鳥、吉祥鳥(喜鵲)、相思鳥(我哥回)、愛情鳥(梁山泊、祝英台)、啄木鳥等。啄木鳥號稱「森林醫生」一隻啄木鳥每天可啄食害蟲百餘只,保護森林30多畝,神農架多年沒發生過森林病蟲害,啄木鳥是功不可沒的。從岩石上流下的飛瀑,急奔而下,如花飛濺,如鼓似筍,交融兩岸的鳥語聲,宛如一部峽谷奏鳴曲。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