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內容簡介

從8個令人驚奇的問題開始,帶你理解迷一樣的人類行為,以全新的眼光看待我們自身。

跟着作者不斷解謎,如偵探小說般神經的邏輯,徹底明白我們日常的心理與行為的機制。

【人類竟是如此神奇】聽聲辨位、夢中殺人、左右互搏、多重人格、心靈操控……這樣小說般的情節都是真的!本書展現了很多人類超乎自己想象的行為。每章都從一個驚奇問題開始,帶領讀者不斷解謎,充滿閱讀推理作品的快感。

【神經科學一本通】覆蓋神經科學的各領域和多種方法,習慣、記憶、夢境、疏忽、幻覺等等日常心理機制都得到了解釋,在快樂閱讀中了解人腦和人類行為的方方面面,以全新的眼光看待人類自身。

【幫你生活更輕鬆】經常回到家才想起路上該買的東西沒買?是否知道要減肥的話不能一邊吃東西一邊看電視?怎麼抵禦商家在不知不覺中對自己的剁手誘惑?還有躺在床上就能健身這種好事?假笑識破率還能提高?……理解了這些心理和行為的機制,就能更有意識地在生活中躲開陷阱,抄到近路!

《神經的邏輯》令人大開眼界,它既輕鬆有趣,又是極富啟發性的研究,也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做那些最為奇怪的事。斯滕伯格撬開了我們的心靈,解釋了腦的運作方式,對一系列諸如感知、習慣、催眠、語言、學習等話題都給出了真知灼見。就如何面對人類大腦的無意識邏輯這一問題,本書為讀者提供了專業性的指導。讀罷掩卷,我對「我這個人到底是誰」有了更多的體悟。

——列奧納德· 莫洛迪諾夫,《大設計》第二作者斯滕伯格對腦的怪行背後隱秘邏輯的解釋,是神經科學界一支全新的聲音。

——承現峻,《連接組》作者本書每章讀起來都像偵探小說,每一頁都閃耀着作者對神經病學的熱情。它同時還非常適合哲學家和心理學家,正能治療他們的「神經元嫉妒症」。

——V. S. 拉馬錢德蘭,《講故事的腦》作者如果你想知道人們為什麼用不理性的方式思考和行動,想為此找出合理回答,那本書就該是你的第一本書。

——邁克爾· 舍默,懷疑論者學會創始人我們解釋事情時通常有一些敘事套路,而本書卻是對這些敘事套路背後真正的神經迴路進行豐富詳盡的研究。作者破解、打開了腦中的「黑箱」,檢查其中並行的有意識和無意識兩套系統,探究從做夢、自動模式行為到記憶、幻覺、創傷等一系列問題。

——《自然》雜誌

從最怪異的夢和幻覺,到精神分裂症與多重人格,腦是各式各樣怪念怪行的肇事者。從外部看,這些現象常顯得「瘋狂」,但其實它們都有邏輯可循,這套邏輯使我們能創造經驗、保全自我。

無論是哈欠會傳染、虛假記憶、不餓卻進食、色情片盛行、感同身受等常見的行為、心理狀況和情感,還是清醒夢、瀕死體驗、盲人看到的景色、夢遊殺人等驚奇案例,《神經的邏輯》都為我們娓娓道來。以這些現象為契機,斯滕伯格博士深入腦和神經系統的內部,揭示並解讀腦與神經中理性的有意識系統和幽深的無意識系統,解釋兩套系統怎樣造就了我們或平常或怪異的行為。弄清楚腦與神經系統的運作模式和邏輯,不僅可以改變我們對心理疾病和超自然體驗的看法,也會讓我們更加了解自身的隱秘之處,做出更正確的決策。

作者簡介

埃利澤·斯滕伯格(Eliezer Sternberg),塔夫茨大學醫學博士,耶魯-紐黑文醫院住院神經科醫生,具有神經科學和哲學的學術背景,出版有《你是機器嗎:腦、心靈及何為人類》《大腦讓我這麼做》等著作,並有多篇學術論文發表於認知神經科學領域優秀期刊。

高天羽,筆名「紅豬」,長期任《環球科學》雜誌與果殼網翻譯,出版譯作有《遙遠地球之歌》《魚為什麼放屁》《世界為何存在》《惡的科學》《打開一顆心》等二十餘本。

原文摘錄

幾年之後,神經病學家維萊亞努爾·拉馬錢德蘭(Vilayanur Ramachandran)根據同樣的原理髮明了治療幻肢疼痛的「鏡像盒」(mirror box)療法。這隻盒子的中央有兩面鏡子,各朝一個方向,兩邊又各有一個孔洞,能插進手臂或腿。假設有一個人的左手被切除,正為幻肢疼痛所苦。為了緩解疼痛,他將右手伸進盒子的一邊,將左側的殘肢伸進另一邊。然後,他從右手伸入的那側(健康的一側)觀察鏡子,並開始移動右手。當他看着右手在鏡中移動,那感覺就好像他的左手依然完好,而且在同時移動似的。這個方法有效地緩解了幻肢的疼痛感。 我們的主觀感覺體現的是相應的神經元迴路的功能。通過在意識中模擬給切除的肢體撓癢的動作,截肢者能夠哄騙自己的迴路,緩解幻肢的不適感。我們在心理上的模擬不僅僅是對生活事件的精確描述,它們也在積極地塑造腦的功能,改變着我們的神經構造對於世界的解讀。這種心理模擬是有意識系統駕馭無意識系統的一種手段。不過我們也要問一句:這個相互作用反過來也成立嗎?無意識系統也能發起心理模擬,並藉此影響有意識系統嗎? 除非有其他過硬的理由,我們一般都會採信自己的腦編出的故事。只要有一個健康的腦,我們就能利用教育來修正、擴張自己的知識儲備。通過調整自己的信念、翻新腦的邏輯系統賴以建立的基礎,我們就能夠為無意識系統提供可靠的信息,並引導它提出理性而實際的解釋。可是如果我們的腦已經不再健康呢?如果腦出現了某種病變,使得神經元之間長期溝通不良,那又會如何呢?那會使腦不斷地重複同一個虛構的故事,並且使超自然的體驗持續一生。

書評

嗨你好,我是功不唐捐,今天來分享一本這周讀過的書《神經的邏輯》。

關於神經的邏輯我們大多數普通人對它可能所知甚少,聽到最多的關於神經的內容可能就是「神經病」這個詞。

要麼是被別人說「神經病呀」,要麼就是說別人「你神經病呀」。

但到底是不是神經病,那可能由醫生說了才算。不管這個詞到底是從何而來,我們知道的是,只要在「神經」兩字前面加上「病」字,就可以說明一個人的行為或表現是異常的。

那神經到底是什麼呢?它背後的運行機制又是怎樣的呢?正常的神經是如何工作的,它到底是如何控制我們的大腦和行為的?這本書給出了很好的答案。

首先我們先來介紹一下背景知識,關於神經的研究,它其實屬於心理學範疇,而心理學的發展又源自哲學。

早在2000多年前,自蘇格拉底以德爾菲神廟上的「認識你自己」作為座右銘開始,人類就開啟了一段用理性探尋人類自我奧妙的旅程。

起初,心理學只是哲學的一個分支,哲學家們用思辨的方式來認識人的本質。

後來到了1879年,心理學馮特在德國萊比錫大學建立了第一個心理學實驗室,標誌着心理學正式脫離哲學懷抱,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隨後,心理學的發展經歷了不同的流派,從最一開始以馮特和鐵欽納為代表的構造主義學派,到後面的以詹姆斯和杜威為代表的機能主義學派,再到後面的行為主義學派,精神分析學派,格式塔心理學,人本主義心理學,和現在流行的認知心理學。

認知心理學的產生和發展促進了心理學和神經科學的結合,因而誕生了認知神經科學。

直到認知神經科學通過研究人大腦里的神經來解釋人的認知過程,才真正地揭開了人類大腦的秘密。

大腦是我們人類一切心理和行為過程的中央指揮部,也是心理活動的生物學基礎。

我們說一個人「腦子壞了」或者「腦子進水了」「腦子被門擠了」,都在表達這個人的行為或者心理出現了異常。

那人的大腦到底是如何工作的?我們就需要知道它的主要構成成分:神經元。

神經元是如何工作的呢?首先是感覺通道負責接收外界的刺激,比如說耳朵聽到窗外的鳥叫聲,眼睛看到天上的白雲,這些物理刺激通過感覺通道傳給大腦里的神經元細胞。

大腦里有上億個神經元細胞,這些神經元細胞負責接收和傳遞信息,並輸送到不同的腦皮層區。

這些腦皮層區負責分析和處理信息,然後告訴人的大腦,你聽到的是鳥叫聲,看到的是白色的雲朵。

不同的腦皮層區負責處理不同的信息,比如視覺信息處理髮生在人腦的枕葉,聽覺信息處理髮生在人腦的顳葉。如果相對應的腦皮層區出現了損傷,那麼對應的功能也會發生異常。

那麼神經元到底是以何種方式開展工作的呢?它自有一套屬於它自己的邏輯,這套邏輯對於我們人類來說,以前一直是黑盒,現在隨着科技的發展,尤其是計算機的應用,終於逐漸為我們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

《神經的邏輯》就從8個令人驚奇的問題為例,揭示了謎樣的人類行為和腦機制。

比如說,盲人做夢會看見什麼?殭屍能否開車去上班?想象能否讓你變成更好的運動員?我們能否記得沒有發生過的事情?為什麼精神分裂症患者會聽見聲音?為什麼分裂的人格不能戴同一副眼鏡?

每一個問題都是根據真實的案例來展開描述的,通過研究這些異常行為,心理學家們最終發現了人腦的奧秘,並解釋了神經背後的運行邏輯。

其中有幾個點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個是關於夢遊的研究。

以前大家總愛討論,夢遊的人到底能不能叫醒,有人說能,有人說不能,說不能的原因是叫醒以後,這個人就變傻了,但事實是否真是如此。

科學家們通過一系列研究,終於發現了夢遊背後的神經機制。當人在清醒的時候,前額葉皮層是活躍的,它負責我們的覺知和反省。

當人在睡眠狀態時,前額葉皮層是靜默的,所以沒有意識的參與。因此,一個夢遊的人是不會知道他正在夢遊的狀態的。

美國睡眠學會對於夢遊的特徵總結出了四點,一是夢遊的人很難被喚醒,二是夢遊中的人意識非常模糊,三是夢遊中的人被叫醒後關於夢遊的記憶經歷會全部或部分丟失,四是可能會發生危險行為。

書中採用的真實案例就是,一個男子半夜夢遊開車到幾十公里外,並把兩個親戚殘忍殺害,然後又開車回家。第二天早上竟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

這就是夢遊的人按照夢境裡的情景去做事情,但是又無法去判斷這些事情是否合法,因為他們的前額葉皮層是關閉的,沒有覺察和意識。

所以說,關於夢遊的人究竟能不能叫醒,相信看到這裡的你心中應該有了答案,那就是還是叫醒比較好,因為這樣可以避免發生危險的情況。

被叫醒的夢遊的人也不會變傻,只是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因為他關於夢遊的記憶是缺失的。

第二個印象深刻的研究是心理演練(mental rehearsal)。

我們知道關於技能的訓練是身體重複的次數越多,這項技能練習的越好,科學家們也找到了它的神經邏輯基礎。

訓練得越多,我們的行為就變得越自動化。但是身體的重複動作並不是積累經驗的唯一途徑,還有另一個方法來訓練腦,這個方法只需動用心靈。

這就是心理演練。科學家們通過實驗發現,邀請手指受傷的演奏者在內心想象自己演奏的場景,並觀察他們的腦神經信號。

發現在內心想象手指的運動產生了一種fMRI信號,它和手指真的在運動時產生的信號幾乎沒有分別。

可見心理意象和身體行為激活的是腦中的同樣部位。當我們想象自己從事某個任務,我們的腦就會以身體在過去的經歷為模型,模擬這項任務。

平時練習得越多,腦內的模型就越是精確。

心理模擬是意識系統改變無意識系統的一種手段。每一個簡單的動作,背後都有一條由習慣驅動的神經肌肉迴路,心理演練能夠增強這條迴路的功能。

所以說,以後我們真的可以通過心理演練來增強神經肌肉迴路,去增加完成困難或複雜任務的感覺,進而對真正完成產生積極的作用。

這讓我想起了電影《飛馳人生》里,由沈騰扮演的男主,曾經的飛車冠軍,後因意外被禁賽多年,甚至不能開車,但他依舊在家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拿着方向盤模擬練習。

後來,再度出山時,竟然依舊能夠發揮出高水準的專業水平,這其中心理演練的作用一定功不可沒。

當時看電影時只覺得好玩,覺得他很認真,現在再回味,原來這背後是有科學道理的啊。

第三個印象深刻的研究是鏡像神經元的發現。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知道有時候打哈欠是會傳染的。看到或聽到旁邊的人打哈欠,我們也會跟着打。這是為什麼呢?

這就是鏡像神經元在發揮作用。

鏡像神經元位於腦中的一個神經網絡,這個網絡包含了腦的運動區域、額葉和頂葉。每當我們觀察人類行為,這個網絡就會動員起來,在心裡模擬我們自己做出這個行為時的感覺,並自動開啟心理意象。

所以說,打哈欠會傳染。同樣,人類的共情能力也是鏡像神經元在發揮作用。

所謂共情,就是感受他人情緒的能力。我們常說「我理解你的感受」、「我知道你的痛苦」,就是共情的表現。

鏡像神經元為人類的共情能力提供了基礎,共情能力越強的人,鏡像神經元發揮的作用也就越大。

還有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關於色情的研究,也同樣證明了鏡像神經元的作用。

人腦在沉迷於色情時是什麼樣呢?科學家們用fMRI (功能性核磁共振成像)做了相關的實驗。

當被試觀看色情錄像時,他們額葉和頂葉的特定區域中出現了BOLD信號,而這些區域都是鏡像神經元系統的一部分。

這也許就可以解釋,為何色情片為什麼有如此效應?因為在觀看色情片時,人腦會在內心模擬性愛。

因此,我們可以得知鏡像神經元的活動影響非常廣泛,包括了人能夠因色情內容而興奮、辨別他人的情感、向他人表達共情、被別人的哈欠傳染。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經常和哪一類人在一起,也會不自覺地受其影響,這其中是否也有鏡像神經元在發揮作用呢?

人類的模仿學習一直在發揮着巨大的作用,這背後的生理機制也許就是鏡像神經元。

後記:

知道了這些神經背後的邏輯,明白了人腦黑盒裡的一些機制,也就在「認識你自己」這個任務上更進了一步,但這還遠遠不夠。

科學家們的實驗研究背後都有其社會價值和意義,我們做為這些科學研究成果的消費者,不僅僅應該停留在理論本身,更應當使用它們,發揮它們的價值,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