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神秘可樂(仇志明)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 神秘可樂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神秘可樂》中國當代作家仇志明的散文。

作品欣賞

神秘可樂

中巴車像條碩大的魚,在不時閃現坑窪的鄉村公路上,使勁地扭了扭腰身。轉過一道大彎,喘着氣爬上一條並不算高的山脊,哧哧地呼出一口濁氣,終於平緩下來。

同車的赫章縣文物局彝族漢子阿哲,指着不遠處一個小包,介紹說:「那就是夜郎王的點將台。夜郎王但凡出兵,都要親自來到這裡,讓手下的大將們,一個個比試武藝。誰的武藝高強,夜郎王便現場頒授帥印,命其率部出征。」「是嗎?」大夥面露驚愕。也許,誰都沒想到,在赫章,在可樂,在這麼個不打眼的小山包上,居然是兩千多年前叱咤風雲的夜郎王揮師出征的聖地。沒錯,就這地兒,那就是夜郎王當年的點將台。阿哲又隨手一指,胸有成竹。身為專業文物工作者的阿哲,對夜郎王點將台言之鑿鑿,也就由不得我們不信了。

可樂,彝文古籍稱「柯洛倮姆」,即「中央大城」,史志記作「柯樂」。通常認為,彝族最先進入可樂,是地地道道的土着。

自1958年可樂首次發現第一批出土文物,先後進行了9次發掘。2000年,發掘夜郎墓葬108座,出土文物547件。其中,「套頭葬」尤為奇特,引起史學界、考古界的極大關注,產生了極大的「轟動」效應。赫章「可樂墓葬群」,入選2000年——200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並由此躋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可樂遺址墓葬群緣何如此轟動,考古專家梁太鶴先生,作了精準的概括:一是可樂墓葬分布面大,達3.5平方公里以上;二是集中高密,3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掘墓葬80餘座,有不同時期的墓葬疊壓在一起,為省內考古罕見;三是延續的時代長。戰國、西漢、東漢時代,都有大量文物出現;四是文化底蘊豐厚。出土的大量文物,反映了戰國至秦漢時期獨特的夜郎民族文化,以及秦漢時期,漢文化與夜郎民族文化相融合的特點。

於是乎,可樂被譽為「貴州考古發掘的聖地、夜郎青銅文化的殷墟」,也就是自然而然、順理成章的事了。

[1]

作者簡介

仇志明,必讀社簽約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