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神山鎮地名,比較著名的有山東省蘭陵縣神山鎮和湖北省赤壁市神山鎮。神山鎮由著名的鳳凰山。
目錄
鄉鎮概述
簡介
神山鎮位於魯南地區的 蘭陵縣東部,地處羅莊、 郯城、 蘭陵三縣(區)交界處,206國道橫貫東西,京滬高速公路穿越境內,高速公路蘭陵站就設在境內。距離臨沂機場25公里,南北緊臨隴海、兗石鐵路,東至連雲港、日照港150公里、青島港300公里,海陸空運輸十分方便、信息暢通、來往客商容量大。這裡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土地肥沃、雨量充沛,農田水利條件優越,適宜創匯蔬菜、大蒜等經濟作物的栽培。境內大中型企業278家,勞動力資源、原材料資源、地下水資源豐富,電力充足,基礎設施完善,優惠政策到位。民營經濟創業園已初具規模,是商家大展宏圖的最佳境地。 神山鎮總面積71.9平方公里,神山西部為 丘陵地形,蒼山西峙,神山高聳;東部為平原,土地肥美,資源優越。俯視神山地形,東、西燕子河猶如兩條巨龍騰飛、大小山峰恰似鳳凰展翅。區位、人材優勢明顯,是商家大展宏圖的最佳境地。
名稱來歷
神山鎮以村命名。神山村,唐初建村,因設在神山腳下,因山得名。神山,位於鎮駐地北偏西1公里,海拔150.9米,由石灰岩構成,原名鳳凰山,唐時在山頂大修廟宇,因廟院中神像眾多,遂易今名。
2013年被山東省政府列為山東省第二批百鎮建設示範鎮。
地理位置
蘭陵縣東大門。經濟、地理、交通位置異常重要。駐地神山,位於縣城東部15公里。東靠羅莊區傅莊街道辦事處,西依蘭陵縣卞莊街道辦事處,北連羅莊區沂堂鎮,南鄰磨山鎮。距日照港、連雲港120公里,距臨沂機場、兗石鐵路、津浦鐵路、隴海鐵路不足1小時路程。206國道、京滬高速公路、泉重路、臨棗高速在境內穿過。京滬高速出口在鎮駐地東3公里處、臨棗高速出口在鎮駐地西6公里處,分便利。人民政府駐地神山,電話區號0539,郵編277722。
人口面積
總面積71.9平方公里,5.6萬畝耕地。2011年末,全鎮總人口51645人,2011年人口出生率9.88‰,死亡率6.2‰,人口自然增長率3.68‰。
財政金融
2011年末,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億元,同比增長15.2%;完成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2.2億元;實現稅收4087萬元;實現地方財政收入2620萬元,比去年增長78.7%;農民人均現金收入8043元,增長10.5%。
商業、飲食業、服務業等各類服務網點862個。2011年末,個體工商戶達688戶,個體運輸戶456戶,運輸車輛800餘輛,從業人員3896人。神和、越洋、永豐源、坷琦、寶力佳、青松等6家出口創匯企業,外貿出口創匯1600多萬美元,同比增長18%。
歷史沿革
抗日戰爭前屬郯城縣,1940年屬臨沂縣抗日民主政府,1947年屬蒼山縣,1958年秋成立神山公社,1984年改社設鎮。1996年,面積61.9平方千米,人口4.3萬人,轄神山東南、神山東北、神山西南、神山西北、西莊西、西莊東、小北湖、六合店、耿家莊東村、耿家莊西、鄭嶺、神山官莊、前楊官莊、後楊官莊、東楊莊、邱莊、劉莊、西河頭、東道莊、西道莊、將軍橋、東新莊、甄莊、老屯、小屯、青竹山前、青竹山東、石杭、山口、青竹官莊、和莊東村、和莊中村、和莊西村、白泉、夏宅子、燕山官莊、三山後37個行政村。
2011年代碼及城鄉分類
371324105:~201 122東耿莊村 ~202 220東劉莊村 ~203 220小北湖村 ~204 220老屯村 ~205 122神山官莊村 ~206 220青竹山西村 ~207 220三山後村 ~208 220青竹山前村 ~209 220將軍橋村 ~210 122鄭嶺村 ~211 220夏宅子村 ~212 220東道莊村 ~213 122西北村 ~214 220燕山官莊村 ~215 220六合店村 ~216 122東北村 ~217 220青竹官莊村 ~218 220小屯村 ~219 122白泉村 ~220 122和莊西村 ~221 122和莊東村 ~222 121東南村 ~223 220甄莊村 ~224 122東西莊村 ~225 122東新莊村 ~226 220邱莊村 ~227 220東楊莊村 ~228 122西南村 ~229 220青竹山東村 ~230 220西道莊村 ~231 220西耿莊村 ~232 220西河頭村 ~233 122石杭村 ~234 122後楊官莊村 ~235 122前楊官莊村 ~236 220山口村 ~237 220西西莊村 ~238 122和莊中村
大蒜之鄉
神山鎮建於唐朝初年,以山名為鎮名,抗日戰爭前屬於郯城縣。據《郯城縣誌》載:古郯西北有神山,有碧霞元君行宮,香火日盛,人皆言有神,故曰「神山」。神山西北為山地,東南為沂武河衝擊平原邊緣,土壤以褐土和砂礓黑土為主,適宜大蒜生產。據民間傳說,玉皇大帝曾幸臨神山,口渴,掘一泉,並植下一草於泉邊,生九葉。後郯地瘟疫濫行,百姓苦不得醫,偶食「九葉草」,病乃祛。如今傳說的山泉還在,無論旱澇,不溢不涸,飲之甘冽,人稱「不老泉」。至於這九葉仙草,百姓大受其益後,廣種遍植,世代相傳,便成為今天熟知的大蒜了。
據《古今注》和《農政全書》考證,古代種植的蒜最初叫卵蒜。公元前119年,西漢張騫二次出使西域,引進一種「葫蒜」,因形態比卵蒜頭大,故又稱大蒜。《東觀漢記》載,漢朝兗州刺史李恂,為當地留下了培植的「葫蒜」。據《郯城縣誌》載,明朝萬曆年間,現神山鎮和莊村一帶就已形成大蒜產區。由此可知,蒼山大蒜起源於西域,由東漢李恂從中原引到兗州,推廣到蒼山。
神山是蒼山大蒜的發源地和主產區,自漢代傳入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現大蒜種植面積2.5萬畝,年產蒜薹蒜頭3萬噸,所產蒜薹粗、脆、鮮、辣,耐貯存;大蒜頭大、皮薄、色白、瓣整,粘辣郁香,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營養豐富。
蒼山大蒜品質優良,與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是分不開的。蒼山大蒜主產區神山鎮,四季分明,光照充足,冬夏溫差大,適宜大蒜生長。當地特有的砂礓黑土多為河湖沉積物,養分多,水質穩定,富含礦物質。蒜區地下水位高,有許多「肥水井」,如神山和莊一帶,井水中含鹽量高者達1264.2毫克/升,含硝態氮為36.55毫克/升,還含有鈣、鎂等多種元素,這些井水灌溉,有利大蒜高產、優質。神山大蒜在適宜的自然條件下,經過勤勞智慧的蒜農代代選擇和培育,形成了獨特的優良品種。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蒼山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大蒜素」含量明顯高於其他產區,被稱為「天然抗生素」。蒼山大蒜還含有豐富的抗癌元素—硒和鍺,可提高機體抗病能力。1970年至1974年全國胃病普查表明,蒼山縣為全國10萬人口以上的縣市中,胃病發病率最低的縣,蒼山胃癌死亡率是長江以北地區最低縣份之一。重要原因是當地群眾喜食大蒜。蒼山大蒜被譽為「天下第一蒜」,素有「神州大蒜看蒼山,蒼山大蒜數神山」之說,獲1999年世博會銀獎。現蒼山大蒜主要品種有蒲棵、糙蒜、高腳子3個品種。
大蒜產業惠及百姓,福澤蒼山,已融入了當地文化。1996年,神山鎮有識之士籌資建造大蒜牌坊一處。牌坊古樸典雅,莊嚴恢宏,頂部雙龍戲珠,飛檐輕展。中國書協主席沈鵬為牌坊題寫了「天下第一蒜」,還刻有蒼山民歌《大蒜謠》。1993年建中國大蒜之鄉標誌塔——大蒜塔。塔體為八角閣樓式仿木結構,飛檐四出,翼角輕舉,巍然壯觀。[1]
行政村
青竹山東 西道莊 西耿莊 西河頭 石杭村 後楊官莊 前楊官莊
山口村 西西莊村 中合莊 東耿莊 東劉莊 小北湖 老屯村
官莊村 青竹山西 三山後 青竹山前 將軍橋 鄭嶺村
下宅子 東道莊 神山西北村 燕山官莊 六 合店村 神山東北村
青竹官莊 小屯村 白泉村 和莊西村 和莊東村 神山東南村
甄莊村 東西莊村 新莊村 邱莊村 楊莊村 神山西南村
自然資源
神山鎮屬 暖溫帶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無霜期長,光照充足,水質好且資源豐富,自然災害少,非常適合各類農作物的栽培和各種蔬菜的生產。
神山鎮自然條件優越,資源比較豐富。地處暖溫帶,屬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南部是平原,土壤肥沃,適種面廣;北部是山區,山場面積52萬畝。
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 石膏、石灰岩、 鐵礦石、石英砂岩、 大理石等20多種。其中石膏儲量15億噸,鐵礦石6.2億噸,石英砂5億噸。蘭陵自然條件優越,資源比較豐富。地處暖溫帶,屬季風區半濕潤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南部是平原,土壤肥沃,適種面廣;北部是山區,山場面積52萬畝。現已探明的礦產資源有石膏、石灰岩、鐵礦石、石英砂岩、大理石等20多種。其中石膏儲量15億噸,鐵礦石6.2億噸,石英砂5億噸。境內有大中型水庫5座,小型水庫35座,河流12條,淡水面積5.2萬畝,人均淡水量為全國平均數的2倍,是全省水資源最豐富的縣之一。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經濟迅速發展,人民生活逐年提高。神山鎮已有企業278家,6家擁有自營進出口權,從業人員12000人,形成了 大蒜、果蔬冷藏及綜合加工、 兔肉、豬肉、FD食品出口、水泥建材生產、生物製藥五大主導產業,產品暢銷國內外市場。
這裡屬溫帶大陸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是蒼山大蒜的發源地和主產區,自漢代傳入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大蒜種植面積達20000多畝,年產蒜薹、蒜頭30000噸,所產蒜薹粗、脆、鮮、辣,耐貯存;大蒜頭大、皮薄、色白、瓣整、粘辣郁香,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因所含大蒜明顯高於其他產區而被譽為"天下第一蒜",素有"神州大蒜看蒼山,蒼山大蒜數神山" 之 美譽,在99年世博會上獲銀獎,深受世人好評。
特色經濟
神山鎮特色農業--大蒜種植。神山鎮是蒼山大蒜的發源地和主產區,自漢代傳入已有1900多年的栽培歷史,目前大蒜種植面積23000多畝,年產蒜薹蒜頭34000噸,所產蒜薹粗、脆、鮮、辣,耐貯存;大蒜頭大、皮薄、色白、瓣整、粘辣郁香,有很高的食用和藥用價值,因所含大蒜素明顯高於其他產區而被譽為"天下第一蒜",素有"神州大蒜看蒼山,蒼山大蒜數神山"之說,在 昆明世博會上獲銀獎,深受世人好評,神山鎮境內現有大蒜保鮮恆溫庫63座,神山大蒜產已惠及百姓、福澤神山。 蒼山大蒜是我國出口的優質大蒜。蒜為白皮,頭大瓣齊,皮薄如紙,清白似玉,粘辣清香,營養豐富。大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 氨基酸、 蛋白質、大蒜素和碳水化合物,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蒼山大蒜含有的17種可測氨基酸中,除胱氨酸外,其他16種均比其他大蒜的含量高39.2%,可供人體直接吸收的氨基酸比其他大蒜多51.5%。大蒜行銷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大蒜加工製品有脫水蒜片、蒜粒、蒜粉、蒜汁、蒜油、蒜鹽、蒜醬、糖蒜、醋蒜、罐頭蒜、蒜水飲料、大蒜口服液等,頗受國內外消費者歡迎。 大蒜功效:用於痢疾泄瀉、 肺癆.頓咳,腸寄生蟲病(鈎蟲、蟯蟲病),瘡癰腫毒等症。1.散癰消積,解毒殺蟲:主治癰腫瘡毒,癬瘡瘙癢。搗爛外敷或切片外擦。2.解毒:用於肺癆頓咳,痢疾泄瀉。3.殺蟲:用於鈎蟲病,繞蟲病,可配驅蟲藥同煎服。對鈎蟲病,本品還可作預防用,在下田勞動前,將大蒜搗爛,塗於四肢。對繞蟲病,也可將本品搗爛,加菜油少許,臨睡前塗於肛門周圍。此外,本品生食還可防治流感。
文化歷史
神山,原名 鳳凰山,位於蒼山縣東北部,此山有頭、有背、有雙翅、有尾、有嗉、有卵,型似鳳凰,而得名。鳳凰山早在 隋唐時,山頂有一大泉,二天三夜淤積了整個西沙湖及紅土門,山後有一小泉,至今水流不止,又稱老泉。山頂部曾建有龐大廟宇,玉皇樓、泰山行宮以及殿、觀、閣及瑤池等建築,氣勢雄偉,每逢秋高氣爽登臨望海、碧波蕩漾,所見景象同登泰山觀日,因歷代兵燹,已蕩然無存。山腰間曾建有娘娘廟,基址尚存,殘碑斷垣,殘磚斷瓦隨處可見。駐地邊界麒麟山,山腳處玉麒麟天然與人工相成,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山腰淋水坡泉水清冽,汩汩有聲,四季不干。山上千年古剎和 玉虛觀,念經誦佛,香燭依然旺盛。大清時,鳳凰山興旺達到高峰,建有正廟、東、西廊房,朝廷曾派王大人來此,由王大人改名為「神山」。
名勝古蹟
古鎮神山,人傑地靈,境內有燕柱山、三峰山柞王擊鼓戲鐵燕亡國之傳說、有神山腳下不老泉千古神話和將軍橋《響馬傳》之遺蹟。神山鎮內還有商墓群、玉皇樓、娘娘廟、金碓、鐵神、石鼓、月牙橋等歷史名勝。著名的「蒼山暴動」發生的這裡,蒼山縣也因此而得名;蒼山縣第一個中共支部就在這裡建立,這裡曾在山東省黨史上擁有光輝的一頁。
商墓群
先商墓群的墓穴共有4種形式。最早的墓地距今已有近4000年,被稱為豎穴土坑墓。這種墓穴就是簡單的豎直長方形的土坑,沒有棺材。接下來就是生土二層台和熟土二層台,形狀類似倒過來的「凸」字,分為兩層,下層用來放置棺材。最後一種是「棺槨」的雛形(「棺槨」是指內外共有兩層的棺材),南城遺址出土的墓類似「棺槨」,但又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棺槨,它是在裡面棺材的上面又鋪了一層木頭棍。因此,這個先商墓群經歷了從「無棺」到「有棺」的演變,並且有60%的墓穴出土了隨葬品,不僅包括 鼎、鬲(一種食器)、豆、盆、罐等生活用具,還有貝殼串起的掛飾、玉飾,有的墓穴還發現了「蚌覆面」,出土文物非常豐富。
革命事件
蒼山暴動
1932年6月後,在執行 王明「左」傾教條主義錯誤路線的中共臨時中央領導下,山東省委不顧革命力量的分散、弱小和 國民黨在山東統治相對穩定行了震動全省的蒼山暴動,成立了一支有200餘人、百餘支槍的中國工農紅軍魯南遊擊總隊,把暴動的紅旗插上了蒼山,宣布成立了 蘇維埃政府,並打退了反動民團的多次進攻。但到暴動第4天遭到國民黨軍的瘋狂圍攻,暴動主要領導人、臨郯縣委書記劉之吉等10餘人犧牲,暴動遭到失敗。在此前後,省委還組織了博興、益都、日照、沂水、新泰等地暴動,同樣在國民黨軍的瘋狂鎮壓下而失敗。
「神山教案」
神山鎮還以1898年發生的「神山教案」聞名中外。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春夏,郯城、蘭山兩縣奇旱,糧食無收。德國傳教士戈巴德主宰神山、西莊教堂,乘機拉攏饑民,廣收教徒。一些地痞、惡棍、封建勢力「借洋教為護符、包攬詞訟、凌轢鄉里」。戈巴德還夥同洋行,抬高物價,囤積居奇,四鄉群眾忍無可忍。深秋的一個早晨,以楊清賢為首的神山、磨山一帶方圓幾十里兩萬多民眾,「在北大山豎大旗,亮會抄洋教!」迫使當地洋教徒拿糧出物,求免抄家。據《沂州教賠款清單》記載:當時被「均分谷的共有二百三十家之多」。神山民眾的抄洋教鬥爭,歷時半年,最終被清政府鎮壓了。
神山教案時,正值山東義和團興盛之際。清政府迫於形勢,尤恐事態擴大,只得向洋人賠償銀兩,釋放被捕首領,草草結束此案。事後,首領楊清賢先在底閣(今屬台兒莊區)住了幾年,後回到神山為民。時同情民眾的郯城知縣蒼爾爽,在教案議結後贈送楊清賢「急公好義」木匾一塊。民國十七年(1928年)八月,楊清賢病故於神山西南村,卒年84歲。
新人新事
走進蘭陵縣神山鎮大西楊村,村里街淨路潔。臨街兩邊的牆壁上,《二十四孝圖》、《村莊發展圖》、《村民奉獻圖》鮮明奪目。定期更換的文化宣傳欄引人入勝。村幹部說,這要歸功於村裡的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是他們組成的「三老」理事會辦了這些促和諧、促發展的好事情。
近幾年來,居住在神山鎮38個村莊裡1200多位退休老幹部、老黨員、老教師,經常受到村民們的邀請操辦紅白喜事、調解鄰里糾紛,甚至連村裡的計劃生育、劃分宅基地、責任田轉包等村務大事,也請他們參與商量。對於這種情況,鎮上的領導清醒的認識到,這些老人政治文化素質較高,群眾工作經驗比較豐富,再加上他們居住在農村,能直接貼近農民群眾,說話辦事都能讓農民信得過。所以,他們是農村建設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骨幹力量。為了用好這支隊伍,鎮黨委、鎮政府因勢利導,在全鎮各個村莊都成立了以「三老」人員為主體的理事會。參加理事會後,「三老」人員充分發揮餘熱,主動擔當了村務工作協理員、方針政策和法律法規宣傳員、民事糾紛調解員、環境衛生監督員、街道清潔管理員等方面的義務。這樣,在「三老」餘熱作用的激勵下,全鎮上下講文明、講科學、講發展,幹部群眾集中精力抓經濟、搞生產,各種案件逐年下降,生產水平連年提高。到今年,全鎮農民年收入達到了6578元,比上年增長了10.5%。
相關視頻
神山鎮農民豐收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