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山教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 |
神山教堂位於赤壁市神山鎮神山街,由戴牧師始建於清光緒十年左右(1884年前後)堂設神山附近大屋楊家,民國初戴牧師去世,其子戴煥章將教堂遷入神山街李家祠堂,上級教會派來孫藝臣夫婦協辦起教會小學。民國22年(公元1939年)新教堂建成定名為福音堂,面積260平方米左右,門口掛有」「中華基督聖教會」和「私立明德小學校」兩塊牌子。約於1936年又將「中華基督聖教會」改為「大英基督聖教會」並掛有英國「來」字國旗。1938年11月,日軍侵占神山,教堂被日本三菱公司占據。1945年8月日軍投降,教堂恢復,此時孫楚臣夫婦均去世,由戴煥章之子戴聲剛主持教務直至新中國成立後的1995年。
新神山教堂重建於1999年11月,負責人熊桂珊,徐志文,傳道人張桂明,會計徐斯才,出納湯滿珍,全鎮有數點6個,信眾300餘人。
牧師
牧師,新教多數宗派中的主要教職人員。拉丁文作pastor(牧羊人)。《新約》[1]中以牧人喻耶穌,以羊群喻教徒,所以新教用牧師稱呼主持教務和管理教徒的教牧人員。
新教各派認為每個信徒都可憑藉自己的信仰與上帝直接相通,教職人員只是引導教徒走向基督的「引導人」,而非「中介人」。在實行長老制的教會中,牧師由地方會眾選舉產生,與長老共同組成各級大會、堂會或區會,並為該會的主持人。在實行公理制的教會中,牧師為各獨立自主的堂會的教務負責人,由信徒直接民主選聘產生。在實行主教制[2]的教會中,牧師(聖公會譯為「會長」)的職位介於主教與會吏之間。
參考文獻
- ↑ 聖經舊約新約介紹,學時網,2016-04-21
- ↑ 主教制、長老制、公理制、家長制、無政府主義制的簡要區別,個人圖書館,2019-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