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神宮前站
圖片來自photolibrary

神宮前站(神宮前駅/じんぐうまええき)是位於愛知縣名古屋市熱田區三本松町 (名古屋市),名古屋鐵道(名鐵)的車站。車站編號為NH33

目錄

概要

車站的由來是此站位於熱田神宮前面的位置,為名鐵主要車站之一。此站為名古屋本線常滑線的分支站和轉乘站。在金山方向為四線鐵路,常滑線所有列車均駛入金山站,加上金山綜合站的轉乘較為方便,因於轉乘據點會在金山站。

另一方面,運輸指令設在車站大樓內,而名古屋本線擔當的名古屋乘務區和常滑線擔當的神宮前乘務區設同時設置在此站[1]。使在運輸層面上成為重要的車站。除了部分列車,駕駛員和列車長會在此站交班。

在以北500米設有與名古屋本線並行的東海旅客鐵道(JR東海)東海道本線熱田站。在西出口的車站大樓外設有「JR線」的指示牌,使在熱田神宮初詣進行人多時防止乘客錯誤進入車站。在車站西方和南方設有名古屋市營地下鐵名城線,在車站南邊約700米位置設有傳馬町站,在熱田神宮西邊設有神宮西站。這兩站沒有轉乘資訊。

在2017年1月,名鐵車站以東設有由名鐵擁有的土地中,發表將會興建中高層公寓和商業設施。目標在2019年完工[2]

沿革

開業

在1912年(明治45年)2月18日,於知多半島西岸設立的愛知電気鉄道(以下簡稱愛電)大野町至傳馬町之間開通。隨後在同年(大正元年)8月1日,延長至秋葉前,在翌年8月延長至神宮前,使常滑至神宮前之間的路線全線開通。

當時離開車站的路軌中,設有單線跨線橋跨越東海道本線,該橋由愛電本社(後來為名鐵本社)建設。在跨線橋前後設有大急彎(半俓100米),以及達27.8‰的坡道,使該段的速度制限為20km/h。

在跨越東海道本線的原因是由於為了貨物運輸以及會向名古屋方向伸延並建設有松線。但是該跨線橋與運河橋的建設費龐大使愛電的經營陷入困難。此情況下促使更快興建有松線以改善經營情況。

西出口、建設西站

由於上述理由使神宮前站位於東海道本線東邊的位置。但是若需轉乘名古屋電気鉄道(市電)名古屋市電熱田線時,需要越過運河上的御田橋或經過東海道本線的平交道,造成不便。因此愛電計劃於西邊新設車站大樓。在1934年(昭和9年)5月1日,西出口車站大樓啟用。

另一方面,由於貨運和客運班次增加,使單線跨線橋的使用量已經飽和。特別是貨物運送必須經過此橋前往東出口,以進入在東邊的貨車轉運設備。為了舒緩使用量問題,愛電(在1935年(昭和10年)合併至名鐵)於1942年(昭和17年)7月10日在傳馬町(1946年(昭和21年)暫停服務)開始成為複線鐵路,並直接伸延至西出口車站大樓。使常滑線的客運列車會使用西出口的月台(通稱:西站)。而使用單線跨線橋的列車只限貨物列車與直通至築港線的列車。

此外在1944年(昭和19年),於西站側設置了渡線連接國鐵範圍。

重建跨線橋與西站廃止

在西站建設時,舊名岐鐵道的東西連接線曾經計劃連接西站,後來變更這個計劃至連接東邊的車站。在1944年(昭和19年)9月1日,東邊的車站至新名古屋的東西連接線開通。在1948年(昭和23年)5月12日,名岐線(西部線)的電壓升至1500伏特。常滑線列車在1950年(昭和25年)7月以後再次使用單線跨線橋進入名古屋本線,並直通至犬山線。使單線跨線橋的使用量再次飽和。為此,貨物列車和築港線直通列車改在西出口停站。

車站南邊其實設有與國道1號的平交道問題,因此名鐵決定建設跨越國道1號的橋粱並把附近路段高架化,同時改善走線。在1955年(昭和30年)12月16日,跨越國道1號的橋粱啟用。

隨後截至1962年(昭和37年)12月16日,現時使用的複線跨線橋重建完成,坡道比舊橋增加了(27.8‰→33.0‰),而彎位的半俓也有所增加(100m→300m)。當時還有班次於西站出發。在隨後的時間表修正中,旅客的定期和不定期列車停止使用西站,成為貨物專用車站。後來隨著名古屋臨海鉄道開業,貨物業務轉讓給該鐵路公司。在1965年(昭和40年)9月2日,神宮前站的貨物連接運輸廢止,西站也同時廢止。

在西站廢止後,西出口於1979年(昭和54年)11月10日的閘口業務終結,車站大樓隨即拆毀。遺址在1983年(昭和58年)9月興建車站大廈,直至現在。

配線變更至現今

在東西連絡線開通時,曾經為了緩解本線東部、常滑線的擁堵情況,構思把神宮前至金山(金山橋)之間成為四線鐵路。配合那構思,也會建設跨越市道的橋粱。最後落實建設複線跨線橋,並把相關工程,包括神宮前站配線變更工程於1984年(昭和59年)8月26日完成。

在這個變更中,以前1、2號月台為名古屋本線,3、4號月台為常滑線,為按照路線配線。變為按方向配線(直至現在)。此外,在配線變更前,在3號月台曾經設有複式轉轍器,在改變配線後便移除了這個轉轍器。在改變配線後,月台可容納6卡車廂,3、4月台往豐橋、常滑方向延長40米,使可容納8卡車廂。

在配線變更前常滑線已經使用複線跨線橋,但是在變更前由使用3、4號月台變為2、3號月台,隨後,配線工程繼續進行。最後於1990年(平成2年)4月1日,金山至神宮前之間的四線鐵路完成,成為現時的配線。

年表

  • 1913年(大正2年)8月31日 - 愛知電氣鐵道神宮前至秋葉前開業,此站啟用。
  • 1917年(大正6年)3月7日 - 愛知電氣鐵道有松線(後來為岡崎線、豐橋線和名古屋本線)開通。同時為了區別,常滑方向的命為常滑線。
  • 1925年(大正14年)6月15日 - 岡崎線的架空電纜電壓升壓至1500伏特。
  • 1929年(昭和4年)1月18日 - 常滑線的架空電纜電壓升壓至1500V伏特。
  • 1934年(昭和9年)5月1日 - 東海道本線西邊建設新車站大樓(西出口)。
  • 1935年(昭和10年)8月1日 - 與名岐鐵道合併,名古屋鐵道成立,成為名古屋鐵道車站。
  • 1942年(昭和17年)
    • 1月31日 - 豐橋線方向成為複線鐵路。
    • 7月10日 - 傳馬町至神宮前(西出口)之間建設複線鐵路,以及建設西出口月台(通稱西站)。
  • 1944年(昭和19年)
    • 西出口側設置渡線連接國鐵線。
    • 9月1日 - 名鐵東西連絡線神宮前至新名古屋之間開業。
    • 12月 - 神宮前至新名古屋之間成為複線鐵路。
  • 1945年(昭和20年)5月17日 - 由於空襲,車站大樓造成損毀。
  • 1946年(昭和21年) - 由於戰爭而造成損毀的車站大樓重建。
  • 1948年(昭和23年)5月12日 - 西部線電壓升至1500伏特。在16日起開始直通運輸。
  • 1954年(昭和29年)11月15日 - 常滑線列車開始直通至名古屋方向,西站只限貨物列車和部分通勤列車使用。
  • 1955年(昭和30年)
    • 10月20日 - 3、4號月台擴寬。
    • 12月16日 - 國道跨道橋完成,配線變更。
  • 1962年(昭和37年)
    • 3月 - 車站內的留置線廢止。
    • 12月16日 - 常滑線重建跨線橋,神宮前至傳馬町信號站之間成為複線鐵路。
  • 1963年(昭和38年)3月 - 實施時間表修正。於西站出發的定期旅客列車廢止。
  • 1964年(昭和39年) - 不定期運行的築港線直通列車不再在西站出發。
  • 1965年(昭和40年)
    • 9月2日 - 貨物連接運輸服務廢廃止。同時西站也廢止。
    • 9月15日 - 傳馬町信號站廢止。
  • 1978年(昭和53年)12月3日 - 現時的跨站式站房和綜合站大廈落成。
  • 1979年(昭和54年)
    • 7月23日 - 新跨線橋落成。
    • 11月10日 - 舊跨線橋廢止。西出口的閘口業務廢止。
  • 1983年(昭和58年)
    • 4月 - 配線變更工程開始。
    • 9月1日 - 車站西大廈落成。名鐵Shoppi(現時為パレマルシェ|Pare)名鐵神宮前百貨店開業。
  • 1984年(昭和59年)8月26日 - 配線改變,由名古屋本線上下線、常滑線上下線的按路線設置月台,變為現時的按方向設置月台。
  • 1985年(昭和60年)3月 - 配線變更相關工程完成。
  • 1987年(昭和62年)5月 - 設置自動閘機。
  • 1988年(昭和63年)11月30日 - 東出口第2大廈落成。
  • 1989年(平成元年)10月2日 - 神宮前至金山之間的四線鐵路化工程開始。
  • 1990年(平成2年)4月1日 - 神宮前至金山間之間的四線鐵路化工程完成。
  • 2004年(平成16年)
    • 2月15日 - 車站可以使用交通儲值卡「トランパス (交通プリペイドカード)」。
    • 12月4日 - 出發列車資訊牌轉為LED式、顯示。
    • 12月21日 - 車站改善工程完成。月台與閘口層新設電梯
  • 2005年(平成17年) 8月 - 在閘口的天井與跨站式站房4號月台部分位置,名鐵驗出了石綿物質。在同年8月尾進行工程處理。
  • 2011年(平成23年)2月11日 - 車站可以使用「manacaIC卡
  • 2012年(平成24年)
    • 2月29日 - 交通儲值卡「Trans Pass」的服務終止
    • 4月27日 - 鐵路中心大廈落成。
    • 7月1日 - 神宮前1號平交道廢止。

參考文獻

  1. 越智聖二; 小笠原裕; 滝本盛正. 駅,乗務區のあらまし. 鐵道畫刊 (電氣車研究會). 2009-03, 816: 33–34. 
  2. 神宮前駅東、再開発へ マンションや商業施設2017年1月3日 中日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