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水金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祝水金 | |
---|---|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 | |
出生 | 1962年5月14日 |
國籍 | 中國 |
母校 | 浙江農業大學 |
職業 | 教授、碩導、博導 |
祝水金,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1] 、碩導、博導[2]。
兼職: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棉花專家顧問、中國棉花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3]、國家標準化委員會會員、浙江省遺傳學會常務理事兼副秘書長,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副院長
從事專業:植物分子育種與種質創新、植物生物技術與基因工程
目錄
主要經歷
學歷
1978年12月至1982年08月,浙江農業大學種子專業本科畢業
1992年09月至1996年05月,浙江農業大學遺傳育種專業博士研究生,導師,季道藩教授
工作經歷
1982年08月,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從事棉花遺傳育種研究
1987年12月,晉升為助理研究員
1988年08月,埃及亞歷山大大學合作研究,合作教授是Dr A Bary獲碩士學歷
1989年08月,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工作,
1995年12月,晉升為副研究員
1996年06月,任農業部棉花遺傳改良開放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和學術委員會會員,主持工作,任國家棉花改良中心常務副主任,任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室主任
1997年08月,浙江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做博士後研究,合作導師:鄭筱祥、季道藩教授,完成論文《棉花色素腺體及棉酚的生物學特性研究》
1999年05月,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任浙江大學作物遺傳改良與種子工程研究所副所長;浙江大學《遺傳學》基礎實驗室主任
1999年12月,晉升為教授
2000年12月,聘為博士生導師
2002年01月,任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農學系主任;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教授委員會副主任;浙江大學作物科學技術研究所副所長
2006年01月:任浙江大學作物科學技術研究所所長
國際合作與活動:
1988.8~1989.8 埃及亞歷山大大學 合作研究
2000.7 美國Dow AgrScience 公司講學訪問
2004.11 印度Dharwad 國際棉花可持續生產研討會特邀大會報告,並擔任大會副主席
2005.9 美國農部邀請參加S304會議和全美棉花品種考察會議
2005.11 應美方邀請參加北京中美關係研討會及農業生物技術討論會
祝水金 | |
---|---|
祝水金教授 |
科研情況
主要研究工作
1982年至1985年,"六五國家棉花育種攻關"低酚棉育種專題,參加
1986年至1990年,"七五國家棉花育種攻關"低酚棉育種專題,參加,1988年後主持
1991年至1995年,"八五國家棉花育種攻關"低酚棉育種專題,專題主持人
1996年至2000年,"九五國家棉花育種攻關"抗蟲棉育種專題,主持
1995年至1997年,農業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基金--低酚棉新品種篩選,主持人
1996年至1998年,中華農業科教基金項目--雙價抗蟲基因導入研究,主持人
1998年至1999年,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棉酚在植株體內的形成機理研究,主持人
1998年至2000年,浙江省科委項目--早熟棉新品種改良研究,主持人
1999年至2001年,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棉花子葉色素腺體形成的分子標記研究,主持人
1999年至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棉花品質、產量和抗性的分子標記與基因定位研究,協助主持
2000年至2002年,國家自然科學基因--棉花抗萎病性的分子標記與輔助育種,主持人
2001年至2003年,農業部發展棉花生產專項資金--棉花特異種質資源的創造,主持人
2001年至2005年,863項目子項目年,專用棉育種技術與新品種選育,參加
2002年至2005年,863項目年,棉花雄性不育系與三系雜交棉選育,主持
2003-2005年,863專項年,棉花分子標記輔助育種研究,主持
2003年至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棉花花葯遲熟突變體性狀的遺傳與應用,主持
2005年至2007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年,棉花抗草甘膦突變體的遺傳機理及其在雜交棉製種中的應用,主持
2005年至2009年,國家973項目年,棉花纖維品質性狀的功能基因與分子改良研究,課題主持人
2002年至2005年,浙江省重點課題年,三系雜交棉新組合的選育,主持人
2003年至2005年,浙江省重點課題年,棉花抗黃萎病分子標記育種研究,主持人
2004年至2006年,浙江省重點項目年,非轉基因抗草甘膦棉新品種選育與應用,主持人
2003年至2005年,國家農業成果轉化基金年,優質多抗棉花新品種浙905的試驗與示範,主持人
2003年至2005年,國家重大成果推廣項目年,優質多抗棉花新品種浙905的擴繁與推廣,主持人
2004年至2006年,國家農業成果轉化基因年,抗草甘膦雜交棉製種技術的試驗與示範,主持人
主要成果
(一)獲獎成果
項目名稱:亞洲棉(A)與比克氏棉(G)人工合成[AG]複合染色體組新棉種研究
獲獎級別:國家發明三等獎(第四發明人)
獲獎時間:1995年12月
項目簡介:棉花除生產大量優質天然纖維外,其棉仁中富含蛋白質和脂肪,其中蛋白質含量高達43~45%,是一項可貴的食用蛋白質資源,但由於棉籽中含有色素腺體和對人和單胃動物有毒的棉酚及其衍生物,其優質的蛋白質資源不能食用。無色素腺體棉品種雖全株無色素腺體,其種仁棉酚極低而可安全食用,但同時又因含酚量低而失去對多種病蟲害的拮抗作用,使低酚棉的種植受到限制。原產澳大利亞的二倍體野生棉種比克氏棉(Gossypium bickii Prokh,G染色體組,2n=26)具有一種特殊的子葉色素腺體延緩形成性狀,即種子無色素腺體,但種子萌發以後的子葉、下胚軸和植株其它器官和組織均出現含有棉酚的色素腺體。因此,如能將該性狀轉育給栽培陸地棉(G.hirsutum L.),育成具有種子無色素腺體、植株有色素腺體性狀的陸地棉品種,則可以結合低酚棉和有酚棉的優點,在不降低對棉花病蟲害抗逆性的前提下,生產出無色素腺體、棉酚含量極低的種子供綜合利用,以提高植棉的經濟效益。
祝水金 | |
---|---|
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祝水金教授 |
該成果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野生比克氏棉子葉腺體延緩形成特性研究課題,編號39070564。主要應用植物染色體工程技術將同源二倍體A染色體組的亞洲棉與G染色體組的野生比克氏棉雜交成異源二倍體,經染色體加倍和生根誘導,育成可育的[AG]異源四倍體—亞比棉,為棉屬增加了一個新的[AG]複合染色體組,豐富了棉花的遺傳資源。該資源保留了比克氏棉的種子無腺體植株有腺體的特點,其棉仁無棉酚可直接食用(無需脫毒),棉株又高含棉酚,高抗病、蟲、鼠、免等的為害,對於棉籽蛋白質的綜合利用和提高棉株自身抗逆性具有重要的意義,為國際首創研究成果。合成的[AG]複合染色體組新材料在自然條件下可以自我繁殖群體,性狀一致,具有物種的穩定性;染色體核型和染色體組分析表明,該材料具有物種的獨立性,可為棉種起源和進化研究提供科學的依據。該材料及其染色體工程技術已供棉花育種廣泛應用。
項目名稱:四種專用棉新品種選育技術
獲獎級別:河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第三完成人)
獲獎時間:1996年12月
項目簡介:四種專用棉花包括抗蟲棉、低酚棉、耐旱鹼棉和長絨棉。選育並推廣這四種專用棉新品種對於提高植棉經濟效益、降低植棉成本、提高棉花產值等具有重要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然而,這些專用棉種質資源普遍存在着專用性狀與不利的農藝和經濟性狀的相關性,傳統的育種方法難於從根本上改良這些專用棉品種的生產性能。因此,專用棉的推廣受到一定的限制。
該成果是國家「八五」攻關項目——專用棉花新品種選育專題的主要內容。通過五年的協作攻關,從提高專用棉的生產適應性、抗逆性和纖維品質等方面着手,研製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專用棉育種技術體系,包括(1)採用專用棉各類型內品種(系)間雜交、複合雜交和改良回交等雜交方法,打破專用棉的專用性狀與不利農藝性狀和經濟性狀存在着的不良相關;(2)採用異地選擇和鑑定、歧化選擇等育種選育技術,提高現有專用棉品種的生產適應性和穩產性;(3)採用連續定向篩選的育種方法,逐步改良專用棉的農藝性狀和抗逆性;(4)採用邊試邊繁、擴大繁殖係數等方法,結合海南加代,加速專用棉的育種進程,以縮短專育棉育種與常規棉育種的差距。
通過這些育種技術的實施,五年內攻關協作組育成並通過審定的四種專用棉新品種28個,新育成的專用棉新品種的產量水平已達到並超過現有常規棉的生產水平,纖維品質優良,抗蟲性、低酚性狀、抗旱鹼性和纖維品質等均達到或超過了攻關要求的指標。由於新品種生產性能的顯著提高,四種專用棉新品種得到了大面積的推廣,五年內各類專用棉品種推廣面積1034萬畝,創社會經濟效益2.1億元。此外,專用棉新品種的大面積推廣已顯示出巨大的社會和生態效益:抗蟲棉的推廣減輕了棉花主要害蟲的為害,節省治蟲投入,改善了棉區的生態環境;低酚棉的推動了棉副產品的綜合利用和增加了植棉經濟效益;而耐旱鹼棉的推廣直接緩解了棉區益緊缺的水資源矛盾。
項目名稱:棉花抗草甘膦突變體及其在雜交棉製種中的應用
鑑定級別:浙江省科技廳成果鑑定(第一完成人)
鑑定時間:2003年4月
項目簡介:採用植物組織培養和γ-射線誘變處理,結合定向體細胞和再生植株連續抗性篩選,培育出抗草甘膦除草劑的陸地棉種質系——R1098。遺傳試驗表明,該材料對草甘膦的抗性是由單一顯性基因控制,無細胞質效應,抗性穩定。R1098屬中熟陸地棉類型,皮棉產量與對照品種相當,纖維品質屬於優質纖維類型,抗枯萎病、耐黃萎病,是一新的優異棉花種質系。該種質系的抗草甘膦特性,在棉花雜種優勢利用上具有重要的利用價值。用R1098作父本或將其抗性轉育到高優勢雜交組合的父本所生產的雜交棉種子,其雜種經除草劑處理後能正常生長發育,而假雜種因不抗除草劑而全部死亡。因此,利用R1098的抗草甘膦這一特點可以用於雜交棉種子和田間純度快速鑑定,確保雜交棉的純度,對於雜交棉生產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R1098為非轉基因抗草甘膦除草劑的種質系,無環境釋放安全性問題。該材料的育成及其在棉花雜種優勢中的應用在國內外棉花育種研究領域中尚屬首創。
該項研究採用的技術路線新穎,研究方法先進,試驗設計合理,分析、鑑定、測試資料完整可靠,創新點突出,總體研究水平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先進水平。
(二)新品種選育
品種名稱:種子高蛋白低酚棉新品種——中棉所13
審定省市:河北省審定,山東省認定,國家認定
審定時間:河北省1990年,山東省1990年,國家1991年
主要貢獻:第二完成人
品種簡介:中棉所13是從中151採用系統育種結合抗病篩選育成的低酚棉新品種。1988~1989年河北省低酚棉區試,平均畝產霜前皮棉 64.3公斤,為對照(冀8) 的95.7%,居低酚棉品種首位; 在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霜前皮棉 76.4公斤,比對照增產4.1%, 居第一位。纖維品質,據北京市纖維檢驗所1985~1986測定,平均纖維主體長度30.6毫米,單纖維強力3.97克,細度6326米/克,斷長25.1千米,成熟係數1.63。棉子含棉酚量0.019%,低於國際衛生組織規定標準。抗病性據本所植保室1986~1987年人工接種病池鑑定結果,屬兼抗枯黃萎病類型,抗性優於中棉12。1990年先後經河北及山東兩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及認定和國家認定,1986~1989 年示範推廣累計面積115萬畝。
祝水金 | |
---|---|
浙江大學農學院副院長祝水金教授(左) |
品種名稱:低酚棉新品種——中棉所22
審定省市:河北省審定
審定時間:1994年
主要貢獻:第一完成人
品種簡介:中棉所22是從複合雜交組合7263-4278×[(758×爭31)(250×蘭5)]中,經多重選擇而育成的集豐產、穩產、優質、抗病和早熟為一體的低酚棉新品種。1994年3月通過河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全生育期120~130天,鈴重5.0g左右,衣分40%左右,子指10.5g。中棉所22的豐產性和穩產性較好,其子棉產量和霜前皮棉產量一般都能超過有酚棉對照品種中棉所12,克服了以往低酚棉品種豐產性和穩產性較差的缺陷。更值得提出的是,中棉所22在豐收年份的實際產量水平較高,豐產潛力較大;而在歉收年份,其產量損失比一般有酚棉和低酚棉品種小,表現出較好的品種適應性。纖維品質據農業部棉花品質監督檢驗測試中心1986~1993年連續8年的測定結果,2.5%纖維跨長為29.6mm,整齊度54.2%,比強度21.2g/tex,麥克隆值4.6;種子品質經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種子檢驗室測定,種仁棉酚含量為0.0051%,大大低於國際衛生組織規定的標準(0.04%);蛋白質含量為45.34%;脂肪含量32.2%。枯萎病病株率15.7%,病指5.9;黃萎病病株率53.4%,病指20.1,屬於
抗枯耐黃類型品種。
品種名稱:優質多抗棉花新品種——浙905
審定省市:河南省審定
審定時間:2001年
主要貢獻:第一完成人
品種簡介:優質多抗品種新品種是用花粉管通過法,將蘇雲菌芽孢桿菌的Bt基因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因子的CPTI基因(雙價基因)導入到由複合雜交產生的育種後代,並通過常規育種方法對抗蟲性、纖維品質和農藝性狀進行提高,最後育成的豐產、優質、高抗棉鈴蟲和紅鈴蟲的棉花新品種。1999~2001參加河南省棉花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2002年3月通過河南省農作物品種委員會審定。該品種在1999~2000年河南省棉花品種區域試驗中,在正常治蟲條件下,平均霜前子棉產量215.4公斤/畝,比對照(中棉所19)增產11.8%;平均霜前皮棉82.0公斤/畝,比對照增產6.5%,增產達顯著水平。纖維品質由農業部棉花品質檢測中心測定,2.5%纖維跨長為 30.16mm,纖維整齊度45.54%,纖維比強度22.4 cN/tex,麥克隆值4.3,屬優質纖維類型;抗病性由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鑑定,平均枯萎病病株率為19.6%,病性指數為8.91%;黃萎病病株率為42.6%,病性指數為28.51%,屬於抗枯耐黃類型品種,並具有抗苗病和耐鈴病的特性。
品種名稱:優質高產耐鹽棉花新品種——浙大3號
審定省市:山西省審定
審定時間:2005年
主要貢獻:第一完成人
品種簡介:浙大3號(原名Z9087)是複合雜交組合{中棉所10號×[(中8×爭31)×(250×蘭5)]F7}F6中,通過耐鹽鹼篩選,結合分子標記輔助育種技術而育成的豐產、穩產、優質、耐鹽鹼棉花新品種,1998年成系,2000~2001年參加品系比較試驗,2002年參加河南、安徽和浙江省的多點試驗,2003年參加山西省棉花區域試驗,2004年同時參加山西省棉花區域試驗和生產試驗。
浙大3號籽棉產量和皮棉產量較高,豐產和穩產性好。在2000~2001年品系比較試驗中平均霜前子棉產量225.8公斤/畝,比對照(泗棉3號)增產15.8%,平均霜前皮棉96.7公斤/畝,比對照增產15.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2年三省多點試驗中(5點)平均霜前子棉產量214.3公斤/畝,比對照(中棉所19)增產14.7%,平均霜前皮棉85.4公斤/畝,比對照增產14.4%,增產達顯著水平。2003年山西省棉花區域試驗中,平均霜前子棉產量245.1公斤/畝,比對照(晉棉31)增產13.1%,平均霜前皮棉98.6公斤/畝,比對照增產32.7%,增產達極顯著水平;2004年山西省棉花區域試驗中,平均霜前子棉產量213.1斤/畝,為對照的98.48%,平均霜前皮棉84.4公斤/畝,比對照增產11.64%。兩年平均霜前子棉產量229.1公斤/畝,比對照(晉棉31)增產5.77%,霜前皮棉91.5公斤/畝,比對照增產22.18%。2004年山西省棉花生產試驗中,平均霜前子棉產量204.6公斤/畝,比對照增產9.06%,平均霜前皮棉82.6公斤/畝,比對照增產32.6%,具有一定的生產潛力。浙大3號纖維品質優良。經農業部棉花品種檢測中心2003~2004年連續2年的測定結果,平均2.5%的纖維跨長為30.4mm,纖維整齊度84.4%,纖維比強度31.7cN/tex,伸長率6.7%,麥克隆值為4.7,屬於優質纖維類型品種。抗病性據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植保室鑑定結果,浙大3號的平均枯萎病發病率為20.5%,病情指數8.9;黃萎病發病率為38.0%,病情指數18.9,屬抗枯耐黃類型品種。2003年山西省區試鑑定結果,浙大3號的抗病性與對照(晉棉31)相同。此外,經浙江蕭山和和慈谿海塗地試驗表明,以及浙江大學作物科學研究所室內鑑定,浙大3號耐鹽性較好,可在0.3~0.4%鹽濃度下正常生長,並表現較抗乾旱,為耐鹽、旱棉花品種類型。
(三)研究論文
1、祝水金、汪若海、陳華、呂昌華, 晚播條件下低酚棉的生產性能研究, 中國棉花, 1991,(1):
2、祝水金、汪若海、陳華、呂昌華, 抗蟲低酚棉育種初報, 中國棉花, 1991,(6):21~24
3、李炳林、祝水金、王紅梅、張伯靜, 種子無腺體植株有腺體棉花異源四倍體新種質的育成及研究, 棉花學報, 1991,3(1):27~32
4、祝水金、王紅梅、呂昌華、汪若海, 低酚棉晚播生產性能變化, 中國棉花, 1991,18(1):
5、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陳華, 抗蟲低酚棉育種初報, 中國棉花, 1991,18(6):21
6、祝水金、王紅梅、李炳林、張伯靜, 比克氏棉子葉腺體延緩發生性狀轉育研究, 國際棉花學術討論會文集,北京1994年9月,中國農業科技出版社, 1993,p141~150
7、祝水金, 非洲棉花抗性品種資源, 棉花文摘, 1993,1993,(5):
8、祝水金、王紅梅、宋小軒、吳漢北、李炳林、張伯靜, 亞洲棉×比克氏棉異源四倍體子葉腺體延緩發生特性的研究, 棉花學報, 1993,5(1):31~36
9、Zhu SJ,Li BL, Studies on introgression of glandless seeds- glanded plant trait from G.bickii into cultivated upland cotton (G.hirsutum)。, Coton Fibres Trop., 1993,58(3):195~200
10、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吳漢北, 我國早熟低酚棉品種資源評述, 作物品種資源, 1994,(3):18~19
11、祝水金, 棉花半配合生殖與單倍體育種, 江西棉花, 1994,(3):15~18
12、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 我國早熟低酚棉新品種資源評述, 作物品種資源, 1994,(3):18~19
13、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 低酚棉新品種-中棉所22, 中國棉花, 1994,21(12):23
14、祝水金, 植物同倍種間雜交進化的實例-比克氏棉, 中國棉花, 1994,21(4):31
15、祝水金、王紅梅、吳漢北、李炳林、張伯靜, 有酚與低酚陸地棉配製的種間三元雜種腺體遺傳性狀的研究, 棉花學報, 1994,6(增):19~24
16、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吳漢北, 低酚棉棉鈴蟲防治效果及其原因分析, 棉花學報, 1994,6(增):84~85
17、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吳漢北, 低酚棉棉鈴蟲發生與防治效果研究, 中國棉花, 1995,22(1):16~17
18、祝水金、汪若海、季道藩,1995, 棉屬分類及其染色體組研究進展, 棉花學報, 1995,7(3):1~6
19、祝水金、李炳林、汪若海、張伯靜、王紅梅, 亞洲棉、比克氏棉和海島棉種間雜種的合成及性狀研究, 棉花學報, 1995,7(3):160~163
20、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吳漢北, 陸地棉顯性無腺體近等基因系的培育, 中國棉花, 1995,23(9):14~15
21、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吳漢北, 顯性無腺體性狀對陸地棉主要經濟性狀的影響, 江西棉花, 1995,(2):15~17
22、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吳漢北, 法國低酚棉品種資源引種簡報, 中國棉花, 1995,22(2):24
23、祝水金、汪若海、王紅梅、吳漢北, 棉鈴蟲在低酚棉上的取食習性與防治效果研究, 新疆國際棉花學術討論會文集中國農業出版社, 1995,p.133
24、祝水金、汪若海、季道藩, 植物蛋白酶抑制因子及其在抗蟲基因工程中的應用, 生物技術, 1995,5(3):1~5
25、祝水金, 中國棉花生產的現狀、問題和對策, 國際棉鈴蟲抗藥性學術討論會北京, 1996年10月8日~12日;[40e]:英文
26、祝水金, THE STATUS,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OTTON PRODUCTION IN CHINA, 國際棉鈴蟲抗藥性學術討論會北京, 1996年10月8日~12日;[40e]:
英文
27、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抗蟲基因工程研究進展, 生物工程進展, 1997,16(1):36~39
28、祝水金, 五個澳洲野生棉種的核型研究, 棉花學報, 1997,9(5):248~253
29、祝水金, 五個澳洲野生棉種色素腺體和棉酚性狀研究, 棉花學報 , 1997,9(2):84~89
30、祝水金, 五個澳洲野生棉種植株形態性狀與葉片過氧化物同工酶譜研究, 西北植物學報, 1997,17(4):433~438
31、祝水金, 五個澳洲野生棉種的種子營養成份分析, 作物品種資源, 1997,3:
32、祝水金, 澳洲野生棉種子葉色素腺體延緩形成的組織結構觀察(長沙會), 棉花學報, 1998,10(2):81~87
33、王紅梅、祝水金, 利用全程逆境篩選抗黃萎病品種的效果, 中國棉花, 1998,25(5)
34、祝水金, 澳洲野生棉種的子葉棉酚動態及與色素腺體形態的關係, 棉花學報, 1999,11(4):169~173
35、祝水金、季道藩, 陸地棉與斯特提棉的種間雜種及其色素腺體性狀的遺傳研究, 遺傳學報, 1999,26(4):403~409
36、Zhu SJ, Ji DF, Studies on the interspecific hybridization between Gossypium sturtianum Willis and G.hirsutum L. and the inheritance of its pigment gland traits, Chinese J. Of Genetics, 1999,26(3):257~264
37、祝水金、季道藩, 陸地棉不同色素腺體基因對比克氏棉子葉色素腺體延緩形成性狀的遺傳效應, 作物學報, 1999,25(5):585~590
38、祝水金, 陸地棉抗黃萎病近等基因系的培育及其研究(修改稿), 中國棉花, 1999,26(3):
39、祝水金, 棉花色素腺體和棉酚對棉鈴蟲抗藥性的誘導作用(英), 未完成, 26(3):23~24
40、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離體根尖培養體系的建立, 棉花學報, 2000,12(6):288~293
41、祝水金、季道藩、劉勝安、汪若海, 棉花色素腺體和棉酚對棉鈴蟲抗藥性的誘導作用及其酯酶同工酶譜分析, 棉花學報, 2000,12(1):12~16
42、祝水金, 棉花色素腺體和棉酚對棉鈴蟲生長發育和抗藥性的影響, 中國農業科學, 2001,34(2):157~162
43、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幼苗和離體根系無性系的棉酚動態研究, 棉花學報, 2001,13(4):195~199
44、房衛平、祝水金、季道藩, 棉花黃萎病菌與抗黃萎病遺傳育種研究進展, 棉花學報, 2001,13(2):116~120
45、祝水金、季道藩, 澳洲野生棉種子葉色素腺體延緩形成性狀的遺傳分析, 科學通報, 2001,46(2):132~136
46、Zhu SJ, Ji DF, inheritance of the delayed gland morphogenesis trait in Australian wild species of Gossypiu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14):1168~1173
47、祝水金、季道藩, 色素腺體和棉酚對陸地棉莖尖培養的影響, 作物學報, 2001,27(6):737~742
48、祝水金、季道藩、劉勝安、汪若海, 色素腺體和棉酚對陸地棉愈傷組織誘導和生長的影響, 科學通報, 2001,46(16):1380~1383
49、Zhu SJ, Ji DF, Effect of pigment glands and gossypol on somatic cell culture of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u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1,46(23):1975~1979
50、祝水金、季道藩, 陸地棉花葯遲熟突變體的選育及其生物學特性研究初報, 棉花學報, 2001,13(3):193
51、Zhu SJ, Fan WP, Ji DF,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ium), 全國第二次植物基因組大學論文集, 2001年8月23~26日杭州
52、任愛霞、胡家恕、祝水金, 棉花黃萎病抗性與過氧化物酶同工酶分析, 棉花學報, 2002,14(5):273~276
53、胡丹艷、祝水金, (亞洲棉×比克氏棉)F1雙二倍體不育系的花粉敗育機理研究[1], 棉花學報, 2002,14(6):330~335
54、Zhu SJ, Fan WP, Ji DF, Studies on the molecular marker assistant selection for Verticillium Wilt resistance in upland cotton (Gossypium hirsutium)。, 棉花學報, 2002,14(增)
55、祝水金、童旭宏、季道藩、房衛平, 久效磷殺蟲劑對陸地棉黃萎病的誘發作用, 棉花學報, 2003年10月投出
56、祝水金, 優質、多抗棉花新品種——浙905, 中國棉花, 2003,30(2):31~32
57、丁亮、祝水金、胡丹艷、季道藩, 比克氏棉和司篤克氏棉色素腺體形態建成的組織結構觀察, 棉花學報, 2003,15(1):17~22
58、丁亮、祝水金、胡丹艷、季道藩, 司篤克氏棉(G.stockii)色素腺體的形態建成與棉酚動態研究, 作物學報, 2004,30(2):100~104
59、房衛平、祝水金、季道藩, 陸地棉和海島棉的黃萎病抗性遺傳研究, 棉花學報, 2003,15(1):3~7
60、盧德趙、祝水金、錢前、王慧中、顏美仙、黃大年, BADH基因轉化水稻方法比較, 中國水稻科學, 2003,17(4):323~327
61、欒啟福、祝水金, 陸地棉重組近交系HM188及其性狀表現, 棉花學報, 2003,15(4):
62、祝水金、汪靜兒, 棉花抗草甘膦突變體篩選及其在雜種優勢利用中的應用, 棉花學報, 2003,15(4): 227~230
63、高燕會 祝水金 季道藩, 四種栽培棉合成的四元雜種F1細胞遺傳學研究, 棉花學報, 2003,15(5): 259~263
64、王世恆、祝水金、張雅、王艷芳, 航天搭載對茄子SP1生物學特性和SOD活性的影響, 核農學報, 2004,18(4)303~306
65、祝水金、高燕會、房衛平、季道藩, 抗黃萎病低酚棉種質系中5629的選育與抗性機理研究, 棉花學報, 2004,16(5):307~312
66、祝水金 Reddy Naganagouda蔣玉蓉 季道藩, 陸地棉子葉色素腺體延緩形成種質系的育成及其遺傳研究, 科學通報, 2004,49(19):1987~1992
67、Zhu SJ, Reddy N, JiangYR, Ji DF, Breeding, introgression and inheritance of delayed gland morphogenesis trait from Gosspium bickii into upland cotton germplasm,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4,49(23): 2470~2467
68、Reddy N, Zhu SJ, Jiang YR, Tong XH. Pollen tuble pathway mediated genetic transformation of cotton. Proc. of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trategies for Sustainable Cotton Production – A Global Vision」 I. Crop Inprovement.Dharward, India, 23-25, Nevember 2004.
69、Zhu SJ, Jiang YR, Reddy N, Ji DF, Study on the introgression method for the delayed pigment gland morphogenesis gene from Gossypium bickii into Upland cotton (G. hirsutum),Plant Breeding, (2005, in press)
70、蔣玉蓉 房衛平 祝水金 季道藩, 陸地棉植株組織結構和生化代謝與黃萎病抗性的關係, 2005, 作物學報, 2005,31(3)
71、高燕會 祝水金 季道藩, 四個栽培棉種間的雜種F1細胞遺傳學與親緣關係研究,遺傳學報, 2005, 32(7~8)
72、Reddy N, Zhu SJ Patil VC, Planting to catch more sunlight, Leisa, 2005,21(1):7
73、馬嘯,祝水金,丁偉,張永強, 美洲商陸粗提物對煙草花葉病毒的控制作用,西南農業學服, 2005,18(2):168~171
(四)出版著作 1.遺傳學實驗指導(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主編)
2.短季棉育種。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合著)
3.植物生物技術。科學出版社出版,2004(合著)
4.棉花遺傳育種學。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合著)
5.作物育種學(面向二十一世紀課程教材)。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合著)
6.農業百科全書。作物卷。棉花。中國農業出版社,2002(合著)
7.農作物種子生產和質量控制技術。浙江大學出版社,2001(合著)
8.當代世界棉業。中國農業出版社,1995(合著)
9.無腺體棉育種與棉籽綜合利用。農業出版社,1988(合著)
視頻
植物生物技術基礎 祝水金 全24學時 浙江大學 2018-10-20
農業推廣學共32講 祝水金 浙江大學 2017-03-14
參考來源
- ↑ 華中農業大學張獻龍教授和浙江大學祝水金教授應邀來校講學 ,浙江理工大學
- ↑ 浙江大學農業與生物技術學院博士生導師簡介:祝水金 ,新東方在線, 2016-03-07
- ↑ 祝水金 ,浙江大學